正文

自然與人生 作者:(日)德富蘆花 著


在東京的時候,曾經(jīng)就百合做過如下的記載:

“早晨聽到門外傳來賣花翁的聲音,出去一看,只見他擔著夏菊、吾妻菊等黃紫相間的花兒,中間夾著兩三枝百合。隨即全部買下,插入瓷瓶,置于我的書桌之右。清香滿室。有時于蟹行鳥跡之中倦怠了,移目對此君,神思轉(zhuǎn)而飛向青山深處?!?/p>

夏季的花中,我最愛牽牛和百合。百合之中尤愛白百合和山百合。編制百花譜的許六翁,一口咬定百合為俗物。然而,濃香艷抹的紅百合,又怎能包括清幽絕倫的白百合呢?不要把我當作似是而非的風流人物吧。身處于人如云事如雨的帝都中央,處于忙里更忙、急中更急的境遇中央,心境時常記掛著春蕪秋野之外的事物。對于一個不事農(nóng)桑的人來說,買花錢就是我的活命錢。

我自從買下這瓶百合花,白天作為案旁密友,夜里拿到中庭,任憑星月照耀,夜露洗滌。早晨起來打開遮雨窗,首先映入眼簾的即是此君。一夜之間,減少了幾個蓓蕾,增添了幾朵鮮花。我從井里打來新水澆灌。水噴灑著花葉,帶著粒粒露珠,隨后放置于回廊之上。綠葉淋水,青翠欲流;新花初放,不含纖塵。日復一日,今天蓓蕾,明朝鮮花;今日殘花,為昨天所開。熱熱鬧鬧開上一陣隨即衰落,花座漸次向梢頭轉(zhuǎn)移??窗桑晔澜绲淖冞w,從這支百合的盛衰上,也可表現(xiàn)出來。

對花沉思,想起了游房州山的那個時候。夏還是淺淺的。我沒有人相伴,時常一人孤獨地登上海邊的山嶺。鏡之浦平滑如明鏡,浮著一兩點小船。磯山的綠色同海色相映照。四周闃無人聲,只有陽光充溢天地。磯山漸次沒入海面的部分,略顯突兀,露出巖石的肌膚。坐在這座山巖之上,白日亦可入夢。這時,一陣香風悄然而過,回頭一看,一枝百合正立于我的背后。

對花沉思,想起游相州山的那個時候。這地方即使一抔黃土也包含著歷史。在倚山茅屋旁邊,陡峭的石壁之上,幽深的古老洞穴里,古代英雄長眠的地方,細谷川流經(jīng)之地,杉樹蔭下,小竹園里……隨處都能看到白色的花朵。有時遇到背草的兒童,草籃上也插著兩三枝。有時走在蛙聲如鼓的田間小路上,猛然抬頭,發(fā)現(xiàn)前面有飯粒般的青山,遍山萱草叢生,猶如山岳女神的頭發(fā),其間到處點綴著無數(shù)山百合,簡直像自己親手簪上去的。無風時,天鵝絨般的綠毯上織滿了白色的花紋。一陣風吹來,滿山茅草,綠波搖蕩,那無數(shù)白花,宛若水面上飄動著的浮萍。

對花沉思,想起那次夏山早行的時候。山間早晨霧氣冷,單衣更感肌膚寒。路越走越窄。山上松錐繁密,山下細竹叢生。披草而行,滿山露水盡沾裳。微風過后,送來一陣幽香。定睛看時,一支山百合夾在細竹叢中開放。趟著齊膝的露水將花枝攀折。花朵如一支白玉杯,杯中夜露頓時傾注下來,打濕了我的衣裳。親手折花,清香盈袖。

對花沉思,想起那高潔的仙女面影。清香薰德,永葆潔白之色。生在荒草離離的塵世,而不雜于塵世。她雖然悲天憫人,淚滴凝露,面對憂愁,但時常仰望天日,雙目充滿希望的微笑。她生在無人知曉的山中,獨自榮枯,無以為憾。在山則花開于山,移園則香薰于園。盛開時不矜夸,衰謝時不悔恨。清雅過世,歸于永恒的春天。這天使的清秀面影,不正是百合花的精神所在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