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十一年甲午(1654)三十六歲
春,錢謙益觀吳綺懷人詩有感,次韻二首。
錢謙益《有學(xué)集》卷五《甲午春日,觀吳園次懷人詩卷,愴然有感,次韻二首》。
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號尚湖,又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遺老,常熟(今屬江蘇)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jìn)士,歷編修、詹事。崇禎初為禮部侍郎,因事罷歸。弘光時,起為禮部尚書。清兵渡江,出城迎降。順治三年(1646),授禮部侍郎,任職五月歸。有《初學(xué)集》、《有學(xué)集》、《列朝詩集》。傳詳顧苓《塔影園集》卷一《東澗遺老錢公別傳》、《清史列傳》卷七十九、《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
與宗元鼎過石塔寺看趙而忭道場,畢介立上人留坐觀月。
宗元鼎《芙蓉集》卷五《同吳薗次過石塔寺看趙友沂道場,畢介立上人留坐觀月》。題下注:“瓊度曰:石塔寺,唐時為木蘭院。王播少孤貧,客揚(yáng)州木蘭院,遂僧齋粥。僧厭之,飯后始擊鐘。播題詩于壁云:‘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阇黎飯后鐘?!笸醪サ堑?,出鎮(zhèn)揚(yáng)州,題詩處已碧紗籠矣。因續(xù)句云:‘三十年來塵土面,于今始得碧紗籠?!崎_成三年建石塔,始改為石塔寺?!?/p>
此詩前第五首《河濱先生立春日畫香友圖見贈》末注:“甲午年存稿”,后第六首為《乙未元旦暮雪,次日方止》,因此,此詩本年作。
石申視學(xué)江南,以吳綺卷優(yōu),拔冠多士,選拔貢。薦入京,胡兆龍拔置第一,授秘書院中書舍人,掌制誥。
《碑傳集補(bǔ)》卷二十一王方岐《吳園次后傳》:“甲午,灤州石學(xué)士申視學(xué)江南,得先生卷,拔冠多士,以明經(jīng)薦入都。會世祖章皇帝求異才,備西清顧問。冢宰胡公兆龍拔置第一,授秘書院中書舍人,掌制誥?!?/p>
王嗣槐《桂山堂文選》卷九《湖州太守德政碑》:“隆名與磻玉俱垂,偉度共虔刀齊望。會逢秘書之妙選,遂升綸閣之清班。望叔則于鳳池之上,美冠一時;封長輿于雞樹之間,風(fēng)生四座。”
焦循輯《揚(yáng)州足征錄》卷一沙張白《吳園次傳》:“甲午,始以貢薦入都。會章皇帝求異才,備顧問,胡公兆龍以公應(yīng),詔授秘書院中書舍人,掌制誥?!?/p>
《乾隆江都縣志》卷十二《選舉》:“國朝:順治……吳綺,拔貢,有傳。以上十一年。”
《清史列傳》卷七十一:“順治十一年拔貢生,以薦,授秘書院中書舍人?!?/p>
《道光徽州府志》卷十一之四《人物志?文苑》:“順治九年以拔貢生授中書舍人。”誤。
石申,字仲生,灤州(今屬河北)人。維岳之子。順治三年進(jìn)士,選庶吉士。歷官吏部、刑部、戶部侍郎。有《寶笏堂遺集》。見徐世昌《大清畿輔先哲傳》卷十九《文學(xué)一》、《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三、《光緒昌平州志》卷二十《人物》。
胡兆龍(1627—1663),字子兗,號宛委,山陰(今屬浙江)人。順治三年進(jìn)士,選庶吉士,歷官編修、侍講、吏部右侍郎、文淵閣大學(xué)士、太子少保、吏部左侍郎等。傳見《碑傳集》卷八計東《胡宛委先生兆龍傳》。
冢宰,吏部尚書的古稱?!侗畟骷肪戆擞嫋|《胡宛委先生兆龍傳》:“癸巳,特擢侍講學(xué)士,旋升詹事府詹事,仍兼秘書院侍講學(xué)士。甲午,升掌院學(xué)士。十二月,升禮部右侍郎,未任。明年正月,奉上諭,以侍郎仍在內(nèi)院辦事。是年二月,充會試總裁官。四月,充日講官,充纂修圣訓(xùn)副總裁,教習(xí)庶吉士。丙申三月,署戶部尚書事。五月,署吏部尚書事,管京察。十二月,仍回內(nèi)院??紳M,予封蔭,加禮部尚書銜?!?/p>
三月,宗元鼎送吳綺赴京。
宗元鼎《芙蓉集》卷十二《送吳薗次之都門二首》其一:“君行不肯定歸期,得意相看亦是悲。莫道英雄兒女淚,十年兄弟一朝離。”其二:“三月三日曲江濱,微雨微晴古渡春。昨歲誰知今歲別,明年更憶隔年人。”
《林蕙堂全集》卷一《與內(nèi)子江夏君書》:“吾自甲午入都以來,見摧轅者不少。”
魯超與吳綺同選中書舍人,后兩人交情親篤。
焦循輯《揚(yáng)州足征錄》卷十五魯超《〈林蕙堂全集〉序》:“余與園次昔日同選中翰,前后同典大都,而聲容謦咳,靡間晨夕。固情最親,而交最篤也。”
魯超,字文遠(yuǎn),號謙庵,會稽(今屬浙江)人。監(jiān)生。歷官松江知府、廣東布政使。有《謙庵詞》。傳見《嘉慶松江府志》卷四十三《名宦傳四》、《乾隆浙江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與吳偉業(yè)交往,詩呈吳偉業(yè)。稱其為“小友”。初夏,與吳偉業(yè)、米漢雯等人游豐臺,看芍藥,歸飲祖園,有詩。
《林蕙堂全集》卷十七《呈家梅村學(xué)士》:“開元才子蕊珠仙,曾向蓬山領(lǐng)眾賢。公臘送人歸制院,御箋陳事入經(jīng)筵。湘東麗藻三枝管,江左繁哀七寶弦。白虎諸儒方奏賦,風(fēng)流誰許并花磚?!?/p>
同書卷二十一《奉答梅村先生,即次原韻》:“齡曾呼小友,嵩忝預(yù)文朋?!?/p>
同書卷二十一《午晴,至豐臺芍藥花下》:“云開成小霽,山午帶余春。”
同書卷十五《偕星岸、紫來、駿公豐臺看芍藥,歸飲祖園》。
吳偉業(yè)順治十年九月應(yīng)召入都,十四年二月歸里。吳偉業(yè)《吳梅村全集》卷末附《梅村先生年譜》卷四:“(順治)十年癸巳,四十五歲。春禊飲,社集虎丘?!旁拢瑧?yīng)召入都,授秘書院侍講,奉敕纂修《孝經(jīng)演義》,尋升國子監(jiān)祭酒?!荒昙孜?,四十六歲。官京師?!哪甓∮希氖艢q。二月,歸里?!?/p>
吳偉業(yè)(1609—1671),字駿公,號梅村,太倉(今屬江蘇)人。崇禎四年一甲二名進(jìn)士,授編修。弘光時為少詹事,清順治九年,官國子監(jiān)祭酒。學(xué)問淵博,詩尤工麗。有《梅村家藏稿》、《綏寇紀(jì)略》、《太倉十子詩選》等。傳見《吳梅村全集》卷末附顧湄《吳梅村先生行狀》、陳廷敬《吳梅村先生墓表》、王昶《吳偉業(yè)傳》、顧師軾《梅村先生年譜》、馮其庸、葉君遠(yuǎn)《吳梅村年譜》(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7年)。
馮其庸、葉君遠(yuǎn)《吳梅村年譜》:“順治十一年,……與吳綺游,情義甚洽。呼綺為小友。綺以詩見贈。嘗與綺及米漢雯等往豐臺看芍藥,歸飲于祖園,綺有詩紀(jì)之?!保ǖ?36頁)
米漢雯,字紫來,號秀嵓,順天宛平(今北京市)人。米萬鐘孫。順治十八年進(jìn)士,康熙間試鴻博,授編修,充云南鄉(xiāng)試主考官,擢侍講。工詩,書學(xué)米芾。有《漫園詩集》、《始存集》等。傳見《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十九、《光緒順天府志》卷一百《人物志十》、《清史列傳》卷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