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學詩記 作者:褚建君


自序

我出生于1965年。兒時牧??巢?,沒有讀到過古典詩詞,因此對古典詩詞基本上沒有任何的感覺。所謂的千家詩、唐詩三百首,聽也沒有聽說過。當時的課本上沒有這些東西。人民公社也沒有書店,只有供銷社里面的一個柜臺,專門賣連環(huán)畫的。所能接觸到的類似于詩詞的東西,是寫在墻報上的分行的句子,諸如:三字經(jīng),騙人精,害人精,紅小兵,筆作槍……

上高中的時候,算是開始接觸到一些古典詩詞了。區(qū)里的書店,也開始陸陸續(xù)續(xù)有各種版本的詩歌出售。很快就被《千家詩》里面的意境所吸引,乃主動去尋找唐詩宋詞之類的課外讀物來看。至于語文課本里面的詩歌,全部能夠背下來。時至今日,像《國殤》一樣較難的篇什,還能夠一字無誤地背誦,而且是用家鄉(xiāng)的土話來背誦。

慢慢地知道,古典詩歌除了需要押韻之外,還要講究格律的,就是所謂的仄仄平平仄之類的??墒?,無論從哪個角度,都不能看出“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押的是什么韻;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能看出“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是怎么樣的一種格律。高考對這方面的知識沒有要求,老師當然也不會講。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古典詩詞的興趣。經(jīng)常在牛皮紙封面的筆記本上寫些四行八行的自以為押韻的句子。

此后,國學開始慢慢普及開來,加上網(wǎng)絡的方便,能夠取得不少相關的資料。就嘗試著模仿一首古詩或詞來寫個東西試試看,結果總是失望。明明按照選中的詩詞的模板來寫的,還認真查了每個字的普通話的發(fā)音,寫完之后用網(wǎng)上的一個什么軟件一對照,錯誤卻是不少。真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百思不得其解之余就想,我的腦子應該不笨,為什么古代兒童都能夠寫的東西,我卻寫不對呢?肯定是我們的教育體系出了問題:我從小學讀到博士,居然沒有遇到一本書,乃至一堂課,是教授格律詩詞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

一直到201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遇到了學寫古典詩詞的機會?!缎旅裢韴蟆吩?jīng)刊載過我的一篇短文《記靜安書友匯》,其中的這些文字真實記錄了當時的情況。

那是2011年8月的一個周六的下午,機緣巧合,去了靜安區(qū)威海路的“書友匯”。隔著臨街的落地玻璃窗,看見里面有一大群人在聽課。后來,知道這是個“白領國學與文化沙龍”;后來,到書友匯聽課成了周六必定的內(nèi)容;后來,在這里向復旦的教授拜師,學習舊體詩的寫作;后來,知道這里聽課的人,他們的職業(yè)迥異,有律師、記者、教師、法官、公務員、老板、自由職業(yè)者、學生等等;再后來,用這里學到的舊體詩寫作技巧,作了一首七律《靜安小聚》:

靜安小聚在冬天,如意金樽飄紫煙。

莫錯高朋疏酒令,當尋佳客結人緣。

劉伶往事追新月,太白遺風拂舊年。

問道師門無倦意,夜歸風雪亦欣然。

上海的起源,以“小漁村說”最負盛名?,F(xiàn)在又冒出來“六千年歷史”的新說法。其實,這個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在現(xiàn)代上海的市井之中,居然有這么一方讓人出乎意料的不談“經(jīng)濟”的地方。較之滬上范圍之廣,這書友匯的方寸之地,簡直是別類,“鮮矣甚”!

靜安書友匯學習寫詩,是一個充滿趣味的過程。其間,正式地向復旦大學中文系胡中行教授拜師,至今記得當初的拜師帖:

少時恣意抒詩興,中歲遇師如聚萍。

市井堂前聽二韻,梧桐樹下悟韶音。

詞章字句拈來古,雪月風花立意新。

當效先生志趣遠,胸襟散淡煉丹心。

胡老師也回了一首“次韻答建君拜師帖”:

高趣天成極雅興,且將心事寄秋萍。

光華樓上傳佳作,書友匯中聽妙音。

惜我白頭三矢老,感君繡口一章新。

青山咬定千尋竹,肘舌胝瘡鐵石心。

從初步入門至今,已有四年的時間?!缎旅裢韴蟆贰渡虾T娫~》《詩鐸》等報刊發(fā)表了我數(shù)十首詩詞。私下想,應該結合自己的習作,將其中的心得整理一下。一方面,對這三年的學習過程是一種美好的紀念;另一方面,也許,對如我這般熱愛詩詞的朋友會有所借鑒。

這本小冊子的內(nèi)容分為三個部分:我的心得、我的詩詞、我的文章。我的心得,結合自己的作品總結學習過程中的感悟;我的詩詞,則展示這三年中主要的習作;我的文章,是聯(lián)系自己的專業(yè),發(fā)表于《新民晚報》國學論壇上的有關古典詩文中的植物的若干思想。

這本小冊子,就命名為“學詩記”。

褚建君序于上海

2015年12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