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開始會戰(zhàn)
●當沿途的人民群眾看到這如此壯觀的場面時,激動地說:“當年的八路軍又回來了!”
●李占山將拳頭一揮說:“怕啥!咱們就坐‘11號’汽車,跑步上慶陽!”
●王存善想了一下,果斷地說:“為了急會戰(zhàn)之急,我們什么地方都可以住。”
石油大軍涌到長慶
1970年底,位于甘肅慶陽地區(qū)徑川縣以東的長慶橋一帶,突然熱鬧了起來。
在這里,陜甘兩省在此地南北以徑河為界,徑河以南系陜西長武縣境,徑河以北系甘肅慶陽地區(qū)。因一水之隔,在過去年月,長武、慶陽兩地人民群眾,為了便于交流往來,聯(lián)合于徑河面上架修了一座橋涵,于是,此地便名曰“長慶橋”。
當玉門局“隴東石油勘探指揮部”首先搬到長慶橋的時候,長慶油田的名稱也就隨之而產生了。
“蘭州軍區(qū)長慶油田會戰(zhàn)指揮部”在這里成立后,勘探隊伍不斷擴大,指揮部從陜甘寧三省區(qū)抽調軍隊干部630多名,其中團以上干部156名;抽調地方干部500多名,配備到指揮部機關及各基層單位,加強了對會戰(zhàn)工作的領導。
同時,中央軍委批準2.5萬余名解放軍戰(zhàn)士復轉,到陜甘寧參加石油會戰(zhàn)。
燃化部又從全國石油系統(tǒng),抽調約6000名職工陸續(xù)進入隴東,連同玉門局在隴東、寧夏和陜西渭北的隊伍,以及新疆局渭北大隊的人馬1萬多人,組成了擁有5.24萬名職工,53臺大中型鉆機,35個試油隊,66個地震隊和工種配套的石油大軍,轉戰(zhàn)在陜甘寧盆地的主要探區(qū)。
一時間,陜甘寧盆地風起云涌,車水馬龍,人流如潮。為搶時間,爭速度,盡快拿下大油田,從祖國各地涌來的石油大軍,在車輛運輸條件極差的情況下,他們不畏道路崎嶇,風雨多艱,拉著架子車,背著行李卷,不分晝夜長途跋涉,徒步向隴東疾速前進。
于是,在長達數(shù)百公里的黃土路上,人歡馬叫,車輛轟隆,塵土飛揚……
當沿途的老鄉(xiāng)和革命老區(qū)的人民群眾看到這如此壯觀的場面時,激動地說:“當年的八路軍又回來了!”
當時,李占山和他的鉆井隊,就是這批“跑步上慶陽”大軍中的一員。
1970年,參加長慶會戰(zhàn)的李占山帶著玉門的鉆井隊伍首先到達了咸陽,器材、設備也一起到了咸陽。
火車到站后,李占山就帶領職工將幾個車皮的設備呼呼啦啦扒下來,堆放在轉運站貨場。
此時,已是夜幕降臨,汽車轉運設備來不及,而且當時運輸力量有限,要把設備運到目的地需等幾天時間。
而咸陽的這個轉運站,只有一個小小的接待站,住不了多少人就滿了,大部分職工長途到此之后,非常需要休息,這令李占山非常著急。
經過多方聯(lián)系,李占山等人還是沒有找到讓大家休息的地方。后來,實在沒有辦法,李占山就把咸陽大眾劇團的劇場暫時包了下來,準備讓大伙在此住宿。
談妥劇場后,夜已經很深了,李占山把隊伍帶到大眾劇場,在劇場池座的兩側站票區(qū)觀眾看戲的地方,買了麥草就地打了通鋪,大伙才身子挨身子睡了下來。
3天之后,鉆井隊的設備終于都被運到目的地了,但是沒有拉人的車輛,咸陽距西峰300多公里路哩!怎么辦?大伙都向李占山要主意。
李占山想,現(xiàn)在沒有車這是肯定的,就是等,就是要,就是靠,也靠不住的!會戰(zhàn)要求猛上快上,時間不容耽誤了,于是他將拳頭一揮說:“球!咱們就坐‘11號’汽車,跑步上慶陽!”
大伙一聽,都愣了起來,紛紛說:“???你瘋咧你……”
“占山,300多公里,你這兩條腿是鐵打的?”
“占山,走300多公里人哪里能受得了哇!”
見大伙有畏難情緒,李占山就鼓動大家說:“同志們,我知道這樣跑下來是不容易的,但是在沒有車輛的情況下,沒有別的辦法。要包幾輛車嘛!我這個當家的囊中羞澀,沒有幾個錢,就是有幾個錢,還要考慮大家的吃飯問題。所以,我們只有靠兩條腿兒了。再說,我們是石油工人,隴東的石油會戰(zhàn)就等著我們打頭鉆呢!我們能在這兒呆得住嗎?我看,大家應當發(fā)揚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精神,就給他來個跑步上慶陽有何妨?就看我們有沒有這個勇氣?”
一個青年鉆工揮著拳頭說:“對,毛主席他老人家當年爬雪山過草地,都能從長征路上走過來,這300來公里,我們不放在眼里,你說走就走!”
經李占山一動員,大伙心熱了,勁兒鼓足了。于是,第二天,人們背上背包就出發(fā)了。
一連幾天的緊急行軍,人們的腳上都打了血泡,但他們卻絲毫也不在乎。就這樣靠著雙腳,走到了目的地,找了間民房住下,便開始了緊張的工作。
和李占山的隊伍一樣,當時,很多參與會戰(zhàn)的隊伍都激情高漲,他們接到會戰(zhàn)命令后,也從四面八方迅速地來到了自己的戰(zhàn)場。
1971年,支援長慶會戰(zhàn)的兄弟油田參戰(zhàn)隊伍陸續(xù)到達,其中青海石油管理局700人,四川石油管理局1250人,勝利油田450人,江漢石油管理局400人,石油物探局2800人,敦煌運輸公司900人,他們分別進入華池、驛馬、慶陽、彬縣、長武、長慶橋等地點駐扎。
隨著各路人馬的到來,寂靜的西北大地熱鬧了起來,一場找油大戰(zhàn)的氣味變得濃烈了起來。
完成會戰(zhàn)準備工作
1971年前后,隨著大批人員的到來,各個會戰(zhàn)場地的住房與吃飯等生活問題變得突出起來,這個問題在會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慶陽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
在當時,各路石油大軍到達慶陽時,慶陽縣城不足千人,房屋破舊,城內全是土路,只有街中心有兩家飯館,一家旅店,一家理發(fā)室,大部分的職工只能在街上吃飯,住宿靠的是臨時草棚,帳篷和窯洞。
為了解決隊伍的安營扎寨問題,會戰(zhàn)指揮部二分部的領導決定,發(fā)動機關干部自己動手蓋房子,要盡快把房子建起來,好早日讓工人開始工作。
造房之戰(zhàn)開始了,此時困擾造房人員的問題是建房的磚瓦問題。
當時慶陽當?shù)厝罕娮》康膲Υ蠖际谴u塊、石塊壘起來的。當?shù)厝罕娨曔@些石塊、磚塊如寶貝一樣貴重,就是掏錢也買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