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朝的封爵制度與榮國府的主要建筑

無邊的風(fēng)月 作者:王彬 著


清朝的封爵制度與榮國府的主要建筑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經(jīng)典小說。在小說中,不僅展示了眾多人物形象,而且涉及了禮儀、建筑、服飾、飲食等諸多文化領(lǐng)域,從而為今人研究當(dāng)時的社會現(xiàn)象提供了豐富的歷史信息。雖然這些信息被遮掩在故事的皺襞里,然而只要我們認真探究,還是可以揣摩出某些端倪的。

第三回,林黛玉因為母親亡故,被她的父親委托賈雨村護送到榮國府。來到榮國府以后,黛玉先是拜見賈母,之后奉賈母之命去見兩個母舅。先去見大母舅,也就是賈赦。賈赦不見,使人回話:“連日身上不好,見了姑娘彼此倒傷心,暫且不忍相見?!敝螅ヒ姸妇?,也就是賈政,也沒有見到。王夫人對黛玉說:“你舅舅今日齋戒去了”,自然見不到了。王夫人居住的地方是賈府中的主體院落。黛玉由眾嬤嬤帶著:

穿過一個東西的穿堂,向南大廳之后,儀門內(nèi)大院落,上面五間大正房,兩邊廂房鹿頂耳房鉆山,四通八達,軒昂壯麗,比賈母處不同。黛玉便知這方是正經(jīng)內(nèi)室,一條大甬路,直接出大門的。

“儀門”是大門之后的二門,只有在舉行重大活動,或者迎接重要人物時才開啟。這是一種禮儀性質(zhì)的門,故冠以“儀”字。“正房”,即院落中的主要建筑,因為面積寬闊,故曰“大”。廂房位于正房的東西兩側(cè),處于東側(cè)的稱東廂房,處于西側(cè)的稱西廂房。正房可以有耳房,廂房也可以有耳房。廂房的耳房是平頂,其形類于盛放帝王玉璽的盒子,這種盒子是平頂?shù)?,稱盝頂,因此把平頂?shù)姆孔右卜Q為盝頂,諧音“鹿頂”。廂房與正房之間有走廊相通,為了與走廊連接起來,無論是廂房還是正房都在山墻上開辟門洞,這樣的門洞稱“鉆山”?!皫柯鬼敹裤@山”不過八個字,卻講述了四種建筑形式,藏蘊著深厚的北京的居住文化。生于晚清的震鈞熟諳京師掌故,在其所著的《天咫偶聞》中,對北京內(nèi)城與外城的院落進行對比時寫道:

內(nèi)城房式異于外城。外城式近南方,庭宇湫隘。內(nèi)城則院落寬闊,屋宇高宏。門或三間,或一間,巍峨華煥。二門以內(nèi),必有聽事。聽事后又有三門。始至上房。聽事上房之巨者,至如殿宇。大房東西必有套房,名曰耳房。左右有東西廂,必三間,亦有耳房,名曰頂?;蛴袕亩恳詢?nèi),即廻廊相接,直至上房,其式全仿府邸為之。

把震鈞的描述對照黛玉的所見,二者是十分相近的。正房兩側(cè)的耳房因為處于正房與廂房之間,遮蔽幽隱,因此往往作為主人的居處?!都t樓夢》中王夫人“時常居座宴息”,亦不在正房,只在正房“東邊的三間耳房內(nèi)”,便是這個道理。而“五間大正房”看似隨意,其實也并不隨意。根據(jù)書中交代,黛玉的曾外祖,因軍功封榮國公,榮國公的哥哥也因軍功封為寧國公,為此皇帝賜建了他們兩所府第,這就是榮、寧二府的來歷。在清代,分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宗室分封,一種是異姓分封。宗室分封有十二個等級,即: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zhèn)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異姓分封為九級,即:公、侯、伯、子、男和輕車都尉、騎都尉、云騎尉、恩騎尉。公,列為第一等級,又細分一至三等,一等最為尊顯。

榮國公與寧國公屬于異姓分封,處于公的最高等級?!都t樓夢》第十四回,在為秦可卿送靈“壓地銀山一般”的隊伍中,表示秦氏身份的銘旌上有這樣的文字:“一等寧國公冢孫婦”。冢,在古漢語中有大的意思,冢房,即大房,也就是正房。冢孫,即正房的長孫?!都t樓夢》第二回冷子興在向賈雨村介紹寧國府時說:寧國公死后,他的兒子“賈代化襲了官”。賈代化有兩個兒子,“長名賈敷,至八九歲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賈敬襲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愛燒丹煉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喚賈珍……這位珍爺?shù)挂采艘粋€兒子,今年才十六歲,名叫賈蓉?!睋?jù)此推算,賈蓉當(dāng)然是寧國公的冢孫,他的妻子自然是寧國公的冢孫婦了。

在清代,爵位等級不同,府第的規(guī)制也不一樣。王府有王府的規(guī)制,貝勒府有貝勒府的規(guī)制,而貝子,包括公的府第的規(guī)制是:“正門一重,堂屋四重,各廣五間”。意思是說,貝子,包括公的府第可以建造四層堂屋,堂屋也就是正房,最多只能五間。王府中的主要建筑可以有七間,可以稱殿,稱寢。貝子以下府第的主要建筑則只能稱房、稱屋,不能夠稱殿、稱寢。對照黛玉所見榮國府內(nèi)的主要建筑“五間大正房”,無論是間數(shù),還是名稱,與清代公府的堂屋完全吻合。而在建筑的形制上,王府屋脊兩端可以采用吻獸,公府則只能夠使用低一等級的望獸。吻獸與望獸,都是龍,所謂龍生九種的一種。二者的區(qū)別是吻獸的口相向而對,口含屋脊,望獸則相反,口相背而設(shè)。造型的差異反映了府主的不同身份。在我國的封建時代,建筑不僅有居住功能,而且是制度的物化,這種物化不僅體現(xiàn)于建筑的主體形態(tài),諸如墻壁、梁枋、屋頂?shù)男螤?、質(zhì)地與顏色,而且體現(xiàn)于某一個構(gòu)件的方寸之中,不容絲毫錯誤,錯了就是僭越,是要按律治罪的。

無論是王還是公,他們的府第,在清代都是官產(chǎn),由內(nèi)務(wù)府管轄,府第的主人辭世了,后人如果不再襲爵,或者承襲的爵位與居所等級相差甚遠,便要遷移出去,也就是撤府,內(nèi)務(wù)府重新為其安排與其身份相當(dāng)?shù)淖≌H绻噶俗?,成為縲紲之臣,則不僅要被抄家,而且要被轟出府第,原因是,這是朝廷的產(chǎn)業(yè),罪臣沒有資格居住?!都t樓夢》第一百零五回講述賈府被查抄,在司員登記查抄物件時有這樣的文字:“一切動用家伙攢釘?shù)怯?,以及榮國敕第,俱一一開列?!睒s國府是皇帝敕建的,自然要依法收回,寧國府當(dāng)然也是這樣。查抄的結(jié)局是,賈政居住的榮國府由于主上開恩,許其繼續(xù)居住,賈珍所居住的寧國府則被抄檢入官,他的妻子尤氏與兒子賈蓉只能寄住榮府了。《紅樓夢》中對寧榮二府的處理便是清朝封爵府第制度在小說中生動而真實的反映。這就說明,許多時代背景模糊的文學(xué)作品,比如《紅樓夢》雖然刻意避開“朝代紀年”,以避免可以預(yù)見的政治旋渦,但當(dāng)作家遇到特殊的禮儀制度時仍然難以藏匿真實而不漏泄時代的漬痕,從而為我們提供了可以在歷史與藝術(shù)之間行走與探析的可能。

  1. 《天咫偶聞》,卷十,第212頁。〔清〕震均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9月。
  2. 乾隆《欽定大清會典》,卷七十二《工部·府第》,第671頁。長春,吉林出版有限責(zé)任公司,2005年5月。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說法,兩座房子之間的院落為一進,“堂屋四重”,應(yīng)為三進院落,而正門到第一重堂屋也為一進,則合計為四進?,F(xiàn)實中的王公府第,往往低于規(guī)定,比如恭親王府的正門只有三間,這樣做的目的是采取低調(diào)的辦法而避免逾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