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

媽媽的心 作者:田聰明 著


序言

田聰明

我在媽媽逝世十五周年時寫了《媽媽的心——一個兒子的憶述》一文,以一個兒子的視角用事實憶述了媽媽一生善良正直、剛強自立、嫉惡如仇的為人處世,以及為撫養(yǎng)子女而不惜舍生忘死的品格。文章發(fā)表六年多來引起了很多讀者共鳴,已被十多種書、報、刊收入或轉(zhuǎn)載。

于是,我就想到以《媽媽的心》為題,并以《媽媽的心——一個兒子的憶述》一文領銜,將《田聰明心目中的毛澤東》《鄧小平為黨中央領導集體“新老合作交替”嘔心瀝血——一個老黨員對領袖的緬懷和一點感悟》等這些年來緬懷故人、回憶往事的文章集納出版,留給后人。

媽媽給了我生命,也使我從稚嫩懵懂開始,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一天天成長中,直觀樸素地感知、理解、認同媽媽一言一行中的情與理,并逐步在內(nèi)心深處累積成自己為人行事的基本原則,慢慢在行動中體現(xiàn)出來。

自從接觸了共產(chǎn)黨,媽媽和我都很快從親身經(jīng)歷中不僅感受到了共產(chǎn)黨的好,而且與黨的政策主張“情通理順”,并從思想深處將黨的領袖毛澤東視為“大救星”,進而不知不覺地將我們一家人的前程命運與黨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1990年8月,作者(左二)在西藏林芝地區(qū)農(nóng)村農(nóng)民家中考察。

我上學了,學習的知識和接受的教育越來越多了。媽媽也隨著時間推移,特別是廣播在農(nóng)村的普及,接觸的人和事、了解黨的政策也越來越多了。所以,我和媽媽對黨的認識與思想感情都在不同程度地逐步由樸素向理性發(fā)展。

我加入了共產(chǎn)黨,直接接受黨的教育更多了,接受黨組織分配的工作越來越多,接觸的人、管的事也越來越廣了,但不變的是從沒有離開過媽媽多年影響和教誨的做人做事的基本理數(shù)。這也正是我始終堅守黨的信仰、宗旨和作風從未動搖的“根基”。上世紀60年代有一句歌詞叫“我把黨來比母親”,我對這一比喻是自然接受的,也從未有過動搖。

當然,我內(nèi)心也曾有過苦痛和迷茫。主要是“文革”開始的頭幾年里,自己想“跟”,但怎么也跟不上;自己受沖擊了,又曾想通過作“違心檢討過關”,可不僅“關”過不了,反而引來了更大聲勢的無端指責……后來,還是下意識地堅持了毛主席“相信黨”“相信群眾”“實事求是”等教導,并以媽媽“無理的不做,反胃(欺負人)的不吃(不接受)”的原則行事,才使自己周圍的“氣氛”有所“改善”,并逐步理順了自己的情緒。特別是使我在那個“亂世”中“被逍遙”,能有機會從“旁觀者”的角度觀察了很多人和事,思考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我雖對“文革”給黨、國家、人民造成的惡果心痛不已,但對自己受“沖擊”卻從未發(fā)過牢騷,反而曾多次說是受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反面教育”。正是在正反面教育的比較中,自己在看問題的思路和認準的事就應堅持等方面受益極大,因而“根基”更牢固了。

參加工作了,特別是當了領導干部后,“為”的人不一樣了,“處”的世復雜了許多。特別是在實行改革開放和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中,各種“歪風邪氣”對黨風、社會風氣的挑戰(zhàn)又成為新的考驗。其中,對為堅持原則“得罪”人,我毫沒猶豫過;對因此而遭罵、遭恨,我也基本不在乎。就是對許多好心人、要好的人時不時地勸我不要“太傻”,認為時下犯不著為堅持那些“理論上”的原則,而“拉下臉”來抵制、批評周圍乃至領導的一些過錯,甚至“恨鐵不成鋼”地“批評”我成“另類”了等,我也沒有再痛苦和猶豫過,而是將自己比作“與歪風邪氣打交道的人”,把功夫下在時刻警惕自己失足上。我曾對不少同志說:“‘另類’就另類,反正也是‘一類’?!蔽覉孕拧靶安粔赫?,只要這個客觀存在的“另類”“正”且能堅持,就一定會產(chǎn)生一些正的影響和作用。

令我欣慰的是,不論當面還是背后,表示贊成的人始終是絕大多數(shù),其中就包括我批評的人和“批評”我的那些人。所以,堅信像我這樣的“另類”始終是黨內(nèi)外群眾的絕大多數(shù)。這也正是我“對黨始終充滿信心”,始終篤信毛澤東“老實人終究不吃虧”論斷的根本依據(jù)。

2013年春節(jié),作者全家福。

我緬懷的那些故人,除了毛澤東鄧小平兩位偉人,其余的基本是媽媽輩的我們黨資深高級干部,是我直接且相處較深的老領導;我回憶的那些往事(憶述電影改革、“村村通”廣播電視的大多文章已單行出版),都是自己生活、學習、成長的經(jīng)歷和黨組織分配的工作,并按黨組織布置、要求和媽媽的期望所做。

其中,關于新華社成長發(fā)展歷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在我40年前進入新華社后,就開始或聽口傳或看資料而有所了解,印象深刻,敬佩前人。任社長了,就利用紀念節(jié)點,請社史辦和有關老同志搜集、提供有關資料,在整理列入“社史展”的同時,以在紀念會上發(fā)言的形式加以概括和提煉,包括我個人的認識和情感,一并留給后來的“新華人”。將上述這些文章集納在一起,與《媽媽的心》也是意蘊相通的。

需要提及的是,有關我讀書的經(jīng)歷,在前幾篇文章中盡管是從不同角度、針對不同問題表述,但匯集在一起仍會給讀者帶來重復之感,是一缺憾。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于北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