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春時期,關(guān)于成長與寫作的七個關(guān)鍵句——與繆斯少年紙上喝下午茶,文學(xué)約會。

陪我散步吧 作者:簡媜 著


青春時期,關(guān)于成長與寫作的七個關(guān)鍵句——與繆斯少年紙上喝下午茶,文學(xué)約會。

【作者交代】

我一直想與年輕的中學(xué)生朋友喝下午茶,來一場文學(xué)約會,可惜現(xiàn)實上做不到。在校園大禮堂或會議廳的演講,太正式了,當(dāng)有積極辦學(xué)的校長、主任在座,兩眼炯炯有神的教官走來走去,不知怎地,我就輕松不起來,非常嚴肅地仿佛一個人對三四百人談判一般講“大道理”,講得兩敗俱傷——我怎不知大道理讓人討厭,現(xiàn)在流行的是笑聲從頭到尾不停歇,我沒這本事,做不到。曾有一次,兩位浪漫的高中國文老師精心安排在校園一隅與同學(xué)們喝文學(xué)下午茶,桌上還有糕點呢,但大家熱得冒汗,“那位同學(xué)你移一下椅子,太曬了?!蔽矣浀梦疫@么說,看到另一位皮膚白皙的女生被蚊子咬出包,不停地抓,紅豆都快抓成湯圓了,讓我好難受。有幾次在咖啡廳與十幾個??缤瑢W(xué)談,效果也不好,咖啡廳太吵我必須扯開喉嚨,座位也太擠,好像運囚車里一群囚犯在談越獄——文學(xué),也像在越人生這座獄。

紙上最方便,無須舟車往返,別說蚊子連老虎都不怕。最重要是,無須遷就時間。唯一缺點是,我聽不到繆斯少年們的笑聲。

沒關(guān)系,一個人在思考時是不會有笑聲的。

1.“我是誰? ”

你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嗎?你覺得這問題重要嗎?有意義嗎?如果給你一張白紙要你寫下回答,你會寫名字三個字而已,還是紙短情長無法罷筆?

“有沒有一條路,讓我可以從年輕走到年老,既是青春航程的起點,也是生命最后的岸?有沒有一條路,收藏我的喜怒哀樂,讓浮云般的一生變成美好的故事?有沒有一條路,生命的意義就在那里。”

你想過這個問題嗎?

還是,你真的覺得用什么方式活著,無所謂。

我想過這個問題。這問題是顆種子,你越早提問,它越快萌芽。在與現(xiàn)實人生搏斗之前,天地靜好,我卻想知道自己是誰,來這世界做什么?有個夏夜,入睡前,尚未念小學(xué)的我把腳擱在木板床窗臺上吹風(fēng),父親正在收聽的收音機用閩南語播新聞,有個人發(fā)生車禍“當(dāng)場死也”。死也,這個概念重擊幼小的我,非常害怕,烙印腦海難以忘懷。我想這個時間點可以用來標記一顆“文學(xué)種子”掉出來了,當(dāng)我回顧寫作的熱情是怎么開始的,是否有一條隱形的線索串聯(lián)著寫作的欲望,就會想起這一夜,“死”這個驚悚的概念啟蒙了我,像預(yù)告片,要我做準備。后來在現(xiàn)實世界果然必須與“死”對戰(zhàn),我似乎不必經(jīng)過學(xué)習(xí),理所當(dāng)然地拿起筆在課本空白處、日記本、稿紙上寫下文字,越寫越多。原來,那一夜那一個“死”字啟動一個小孩對生命的大哉問,“我是誰”像一條不斷延伸的線索,朝著與“死”相反的路徑曲曲折折地長著,終于有一天找到自己的最佳武器——筆,足以與“死”打成平手。

寫作,是我的求生術(shù)。如果不是為了求生,不是為了把即將流逝的珍寶留住,把種種已然消失的美好喚回來,作家何必存在?

而你,繆斯少年,寫作不見得是你的求生術(shù),你的是什么呢?倘若你遲疑了,因拿不出答案而心慌,別急,這不是考試也請你避免用考試模式思考所有問題,人生很多重要事情都發(fā)生在教室外。答案必然就在自己身上,只是未曾自我挖掘,未曾從生命的絕對高度來回顧自己那看似蒼白卻可能無比獨特的成長過程而已。當(dāng)你不再注意鏡子里的臉龐與發(fā)型,不強悍地守衛(wèi)自己的感受像只刺猬,開始對生活周遭人事物好奇,即使只是對早餐店一片蘿卜糕怎么做成、一條老街如何形成、掛在墻壁上黑白家族照片里有誰,產(chǎn)生一個小問號,即使只是如此,這一刻都是珍貴到值得高聲歡呼的。因為你的眼中不再只有自己,你的觀察力與想象力開始敏銳、豐富起來,感受力就像肌耐力一樣也變強,能感受到他人的感受。請幫這句話畫一條線,“能感受到他人的感受”,這是寫作的起跑線。

像養(yǎng)寵物一樣養(yǎng)個小問號,它會吠叫,帶你進入思索的游樂園。你變得渴望學(xué)習(xí),即使看到不認識的“靨、魘、黡”也會點開字典查來歷,知道它們不是同部首的三兄弟。你學(xué)會聽不同版本的言論,不輕易受網(wǎng)絡(luò)聲浪影響,在沸騰的群眾中猶然冷靜,你不甘做一個火上加油、錦上添花成為他人操作下的附庸者,你學(xué)會思考,一個“贊”也不隨便給。會思考,才能辨是非。

你覺得生命不可思議,對人生好奇。你渴望學(xué)習(xí),害怕荒廢生命。好像讓自己的內(nèi)在變得豐饒是一件很吸引人的事。你變得愛讀文學(xué)作品,甚至發(fā)覺以前讀不懂的、乏味無趣之書:沒有影音輔助漫畫佐料、密密麻麻只有白紙黑字的書怎么變得有趣起來。你每讀一段就有許多觸角伸展開來,有你的觀察與經(jīng)驗,有困惑與疑點,有贊許之處也有奮然想要爭辯的段落,閱讀不再是消遣娛樂,你感覺自己在閱讀中、睡夢里仿佛跟作者一起散步、對談,進入一場心靈深戲。當(dāng)你的生活有意識地啟動了體驗、尋覓、累積、提煉、結(jié)晶的程序,意味著你的內(nèi)在大建設(shè)已如火如荼地動工,你將開墾出繁復(fù)瑰麗的心智風(fēng)景。你不再是以前那個靠本能反應(yīng)、隨波逐流的你,你的內(nèi)在住著一個尋寶人、一個孤獨者、一個追夢家、一個斷腸客、一個頓悟僧、一個穿梭時空打敗時間之勒索追求永恒的騎士。你的文學(xué)金身躍然而出。

“我們之所以書寫,是為了讓未被書寫的世界透過我們得以表達?!笨柧S諾說。你睜開金身上那只文學(xué)之眼,從尋常的人事物中看見閃光,你準備充足了,可以下筆。

2.鍛煉

在黃金種子年代,選擇自己的人生路固然重要,還有一項也不能忽略:鍛煉(錬)。這兩個字從“金”部不從“水”部,可見非戲水揚波那么愜意。字典解釋:把金屬放在火里燒了,拿出來捶打,叫“鍛”,把金屬熔化,使它精熟,叫“煉”。想象在高熱熔爐旁,火屑噴發(fā)、大錘起落的畫面,豈是歌舞片那般歡樂。

從最基礎(chǔ)的日常生活開始擺脫“蓄奴制度”——家中那兩個,一個叫媽奴一個叫爸仆。為獨立自主做準備吧,從自己額頭流下的汗水才是甜的,接受各種鍛煉,準備登基,開創(chuàng)一個王國。

我必須提醒你,鍛煉的項目也包含內(nèi)在心理素質(zhì)的厚度與韌度,若是太薄太脆,一句責(zé)備、羞辱的話就足以讓自尊心嚴重受損的少年從高樓跳下。這是遺憾的事,有求死的沖動卻沒有求生的勇氣。每個人的鍛煉之路不盡相同,但同樣必須承受捶打。我無法判斷各自承受的捶打合理或不合理,但我相信,一旦熬過,必然有嶄新且美善的面目。

鍛煉隱含的目的就是,脫胎換骨。

3.選擇

最會做考卷選擇題的人,可能最不會做人生選擇。人生是無數(shù)選擇的總集合,每個選擇都沒有標準答案,適合他人的路不見得適合你。有人選最多人走的那條平穩(wěn)之路,有人如美國詩人弗洛斯特《未選之路》(The Road Not Taken)所言,選擇人跡較少的那條路。

樹林里岔出兩條路,而我——

我選了那條人跡較少的,

因而使得結(jié)果完全不同。

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讓將來七十歲的你感謝十七歲的你所做的選擇。

然而,“選擇”若是個出遠門闖江湖的少年,“機運”就是他的坐騎。我們永遠無法理解上天何以厚待某些人而苛待另外一些人,錯誤的選擇會帶來痛苦,但有時痛苦并非來自選擇錯誤而是欠缺機運以致留下遺憾。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不慎重地做出選擇,因為道理很簡單,如果我們不在乎那珍貴的選擇權(quán),很快地,我們將變成被選擇的人。

4.紀律

沒有人喜歡這兩個字,它代表以外力進行規(guī)范、約束。紀律的對面,小一點的是自由自在大的叫無法無天,兩邊涇渭分明無模糊地帶,未嘗聽聞能夠既守紀律又不守紀律(舉例,有聽過既闖紅燈又沒闖紅燈嗎),學(xué)習(xí)過程要不要把這兩個字放進來,持不同理念的教育專家各有看法。紀律確實像一把刀,施行者若拿捏不當(dāng)廣設(shè)條條框框,豈非把人關(guān)入牢獄?但若把學(xué)習(xí)喻作深入莽林墾荒,少得了這把刀嗎?

我想說的紀律,指的是已內(nèi)化為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沒有任何外力要求、驅(qū)策的情形下,一個人自動自發(fā)、持續(xù)朝目標邁進。凡才情稟賦秀異能成就大業(yè)之人,檢視其所作所為,必能見到紀律之作用。紀律是約束本能之河床,是追求事業(yè)精進必備的生理時鐘,是夢想這顆星球運行的軌道。

成長學(xué)習(xí)過程要不要守紀律,守到什么境地?端看自我選擇。小事如:上課遲到、課堂上聊天趴睡玩手機無視老師賣命授課、擺爛課業(yè)、生活常規(guī)如杯盤隨吃隨放視他人為仆……大事如:離開學(xué)校后開始過退休生活,不事生產(chǎn)優(yōu)哉游哉,宅在家啃老。有些人有條件過無拘無束、我行我素的生活,有些人無此條件更不想虛度一生,若是如此,及早鍛煉才是正道。

非常奇特,紀律往往伴隨禮節(jié)。一個能自我約束的人,大多也是識大體者。這其間的關(guān)聯(lián)頗值得探究,或可說,重視紀律的人也喜歡秩序,在人情世故上多一分節(jié)制,故行為舉止合乎禮節(jié)。

寫作是燈下埋首、不知東方之既白的事業(yè)。案頭上只有孤獨相伴,聽到的僅有自己的嘆息,以及思慮陷入混亂時一再自我推翻的內(nèi)在風(fēng)暴。若無紀律當(dāng)拐杖,行經(jīng)莽原打草驚蛇、遇惡水拄杖而涉、攀巉巖則敲徑探路,若不是已內(nèi)化成為一種本能,任何一次寫作瓶頸、退稿退件、惡評斗爭、滯銷絕版,都可能是致命一擊,自此封筆。而仍然活著,寫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自己數(shù)算里程朝第四十年前進的作家,不是因為他們多么得天獨厚、擁有資源,恐怕最關(guān)鍵的原因是紀律,那根拐杖不知怎地長成脊椎骨又沖出去變成連綿不絕的山脈,引他們向前。

紀律,更上一層的演練是,追求創(chuàng)作上之突破。不管已完成多少作品,面對新計劃,必須忘記“所來徑”,視此計劃為唯一。既是唯一,便敢于破格勇于創(chuàng)新。而這,也是紀律最奧妙的地方,它以約束作為起步,最后帶我們抵達的地方,竟然是開創(chuàng)。

5.夢想

大江健三郎《自己的樹》寫著,祖母對他說,每個人都有一棵“自己的樹”,生長在森林高處。人的靈魂從這棵“自己的樹”樹根處降落到人間,死的時候只有身體會消失,靈魂則回到樹里,腦筋聰明的靈魂會記得自己是從哪一棵樹來的。如果走入森林站在“自己的樹”下,有時會遇見老了之后的自己。這時候,尤其是小孩子,還不曉得怎么跟這個人應(yīng)對,所以還是不要接近“自己的樹”比較好。

大江說:“有一段期間,我會一個人走入森林,站在長得高大氣派的一棵樹下,等待著遇見老了之后的自己。如果可以順利遇見他,我有個問題要問他,我會用學(xué)校教的標準國語問他:人為什么要活著?!?/p>

這個玄妙的鄉(xiāng)野奇談把各階段的自己當(dāng)成不同的人看待,不妨借用,想象少年的你站在“自己的樹”前,遇到老年的自己,只能問一個問題,你會問什么?

“你有沒有把霸凌我的那個同學(xué)打一頓替我報仇?”

“你有沒有買到最新最炫的手機?”

“你的最高學(xué)歷是什么?”

“你有沒有跟‘初戀情人’結(jié)婚?”

“你有沒有賺很多錢?”

“工作輕不輕松?”

“你有沒有繼承到爸媽的財產(chǎn)?”

“你去過幾個國家旅行?”

你覺得“年老的你”會怎么回答?當(dāng)他好不容易來到“自己的樹”前見到少年的你,他會怎么回答“你有沒有把霸凌我的那個同學(xué)打一頓替我報仇”這個問題呢?或是,看起來有病容走路不穩(wěn)的他,如何回答“你有沒有賺很多錢”?

有沒有可能是這種情況,你很認真地想好問題,想對他說:

“我把愛倫·坡的‘夢著夢,夢著凡人不敢夢的夢’寫在紙上,旁邊也寫了自己的夢想,放在鉛筆盒里,提醒自己這一生是有目的地的旅程,并非像浮萍隨波逐流。我想知道,后來,那個夢實踐了嗎?”

其他人的會面接近尾聲,有的開心擁抱,有的似乎不太高興,都紛紛離開了。只有你,還站在“自己的樹”前等待老年的自己,你不明白,你一向守時,為什么他遲到這么久?

這時,安排會面的人跑過來:“這位同學(xué),抱歉讓你白跑一趟,我們剛剛確認了,你沒有老年的自己。真是抱歉,請回去吧!”

這種情況下,親愛的少年,你怎么看愛倫·坡這段話呢?

夢著夢。

夢著凡人不敢夢的夢!

6.挫敗

我們來談一談挫敗。

有句閩南語諺語:“跋倒,也要揻一把沙?!钡沽耍榔饋頃r手里要抓一把沙。重點是爬起來,不爬起來抓沙有什么用?

這把沙,可能是你未來王國的基石之一。

海明威《老人與?!肥菍懘鞌∨c奮斗的經(jīng)典名著,一無所有的老漁夫連續(xù)八十四天捕不到魚,面對的是致命的海與鯊,書中名言:“人不是為失敗而生。一個人可以被摧毀,但不可以被擊敗?!彼J為,勇氣就是高壓下的一種優(yōu)雅。然而奮斗的結(jié)果并非滿船漁獲大發(fā)利市——若是這么寫,小說的境界就淺了,絕對不會流傳下來。老漁夫拖回一副被鯊魚食盡的巨大馬林魚枯骨,觀光客指指點點,沒弄清楚那是什么,那不是他們的戰(zhàn)斗,也不關(guān)他們的事。這是一個勝利卻一無所獲的故事,但他奮戰(zhàn)過了,用英雄的方式戰(zhàn)斗,完全對得起海洋這個神圣戰(zhàn)場,這才是重要的。小說結(jié)尾,老漁夫回到小屋,趴睡——這是疲累至極且是放松的睡姿,正夢見獅子。我年輕時對這處結(jié)尾充滿敬意與向往,夢見的不是鸚鵡水牛而是萬獸之王獅子,天生的戰(zhàn)斗家,個中意涵令人深思,鼓舞我們的奮斗意志。

忽然想起一支影片,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四百公尺決賽,被看好奪冠的英國田徑名將德瑞克·雷蒙德(Derek Redmond),在現(xiàn)場六萬多、全球直播無數(shù)觀眾目睹下,跑到兩百五十公尺處因右大腿肌肉扭傷而痛苦地單膝跪地,瞬間,其他選手都超越他了,對他而言這場比賽已經(jīng)結(jié)束。雖然競賽場上受傷乃兵家常事,但一個奪冠呼聲最高的選手跪倒在決賽跑道兩百五十公尺處,這種挫敗無從掩藏何等激烈。接著,雷蒙德奮力站起來,臉上表情痛苦,靠左腳走跳,不是往場外走,是往終點方向繼續(xù)前進。如果往場外走,他就是一個傷兵(大家也知道他是傷兵),但他仍留在跑道上往前走,證明他是個選手,是運動員。接著,雷蒙德的父親沖過警衛(wèi)防線跑到他身旁扶著他:“兒子,你不必這樣?!崩酌傻卤硎舅惺加薪K,父親架著他一步一步向前,最后一段,父親放手,讓雷蒙德獨自通過終點——那是屬于運動員的一條線。

“你不必這樣。”

“不,我必須這樣?!?/p>

在人生大戰(zhàn)場上,除了少數(shù)幸運者(換個角度看,可能是一種不幸),沒有一個人身上不帶著傷痕。名校、資優(yōu)班、校排前十、一百分只是評量學(xué)習(xí)的方式之一而非唯一。挫敗,有可能是更大的恩賜,我們要學(xué)習(xí)寫自己的“失敗履歷表”,自我診察,予以面對。

挫敗,可能來自不健全與不和諧的家庭、受困的人際關(guān)系、停滯的課業(yè)、夭折的夢想,無論是什么,必然可以鉤沉出一張挫敗網(wǎng),人與事縱橫其間,形成令人喘不過氣來的天羅地網(wǎng)。網(wǎng)子不撐開,永遠不知道它是什么圖樣,拿起一支筆與紙,把困住你的網(wǎng)畫出來,不放過任何一條線索,每個人的位置、每件事之前因后果,皆詳細記錄。接著,幫這張網(wǎng)“減針”,去掉不重要、可放過的部分,讓這張網(wǎng)縮小一點。放著,即使當(dāng)下有許多想法,不急,明天再做。因為面對挫敗需要各個不同的你,昨日、今日、明日的你共同商議,有的你傾向減針有時一陣情緒涌來又加針了。幾日后,看看那張網(wǎng)縮小還是增大。如果縮小,表示你有能力面對它尋思化解之道,如果擴大至兩倍三倍,這是個需要尋求專業(yè)協(xié)助的征兆,如同腫瘤擴散,不可等閑視之。

我的人生有沒有挫?。坑H愛的少年,“挫敗”算得上是我的老朋友呢。怎么面對?不害羞地說,到了大學(xué)我還是常??薜?,出社會后,不知怎地少哭了。我的挫敗有幾大類:家庭、經(jīng)濟、創(chuàng)業(yè)、人際、感情。不多,或輕或重五大類而已,減針法運用得嫻熟了,有些類可排除,挫敗的感覺漸漸變輕,只不過是冬雪天氣撐傘去尋梅花的那股冷而已。退一步看,康莊大道可以盡攬海天一色之美,曲徑通幽亦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驚艷。此路不通,他路順暢,每一處人生轉(zhuǎn)彎的地方都能遇到文學(xué)——那刻骨銘心的經(jīng)驗豐富了寫作,是以,創(chuàng)作是我人生中唯一沒遇到挫敗的項目,因為那是容納與轉(zhuǎn)化挫敗的地方。我比老漁夫幸運,拖回的不是枯骨,是一本書。

親愛的少年,我想進一步談被侵犯的傷痛與挫敗的感情。

先打個比方:

從前,有一個王國,遭到外敵入侵,破壞這王國最神圣優(yōu)美的領(lǐng)域,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后來王國漸漸恢復(fù),但國王始終無法原諒、忘懷被侵略的憤怒與陰影,有一天,下令全國人民自盡。

你覺得合理嗎?

王國等于個人。一個人需要為痛苦經(jīng)歷而結(jié)束生命嗎?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推理:假如我果真如此,意味著我是弱者,那個傷害我的人或力量雄壯威武到足以主宰我,決定我的苦樂、光明或黑暗,左右我的一生,那么,他(或是那股力量)就是“神”,我是他的仆人、奴隸、附屬品、財產(chǎn)、玩物。但是問題來了,我是生來要被當(dāng)作奴隸對待的嗎?我怎么可以奉那傷害我的人為“神”呢?我怎能允許我的生命被那樣的人決定呢?當(dāng)我以了結(jié)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天行使懲罰、令他一生良心不安的致死一擊時,我被自己的悲憤激情與復(fù)仇意識蒙蔽了,忽略“我”不只有我一個人,它是個集合體,代表所有跟我這個人有關(guān)的人事物,那是一整群規(guī)模,當(dāng)“了結(jié)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天行使懲罰、令他一生良心不安的致死一擊”成真,等于把“一整群規(guī)?!迸阍徇M去了。我原本要報復(fù)那“傷我”的人,結(jié)果卻傷害“愛我”的人。傷我的人一個,愛我的人一群,我用一群去抵一個。若我死,傷我者的良心會不會瞬間受譴責(zé)我不知,愛我者的心會痛苦一輩子則我知,那么,我是拿“一群”愛我者的“一輩子痛苦”去換“一個”不愛我的人之“瞬間不安”。當(dāng)瞬間過了,此人談笑正常寢食俱安,而愛我者沉浸在傷痛里被淚水腌漬了余生。則此人是主宰之神無疑了。

你要帶著你的父母、至親好友一起“奉”他為神嗎?你要讓他對你做過的事,轉(zhuǎn)而以精神方式對你的父母、至親好友一一再做一次嗎?

你的答案是什么?

至于挫敗的情感,被愛神的鉛箭射中,那是心被鞭笞的經(jīng)驗?!皩W(xué)會分手”是愛情里最重要的一課,可惜熱戀中的人聽不進去。感情世界分分合合,本是花開葉落般尋常,人尋覓我、我尋覓人,合則攜手前行,不合則分道揚鑣,道理都懂只是不愿接受。當(dāng)一方提出分手,另一方鮮有不憤怒的,起因于“為何你不要我”,被欺騙、拋棄、羞辱的感覺像一把尖刀凌遲著嬌貴且脆弱的自尊心,理智全面失控,如擒著一把火跑入枯干的死樹林,瘋狂地吶喊、咒罵,接著發(fā)生傷人自傷的憾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