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問弘一(序二)

他在紅塵看風景:弘一大師傳 作者:康螞 著


十問弘一(序二)

康螞

以下文字節(jié)選自《弘一大師新傳》《弘一大師傳》《法味》《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改過實驗談》《竹園居士幼年書法題偈》《為漳州印友題偈》《題王夢惺居士〈萊園文稿〉》《辭世二偈》《為紅菊花說偈》《圖畫修得法》《常隨佛學》《佛法十疑略釋》。部分文字進行過加工處理,訪談為作者模擬,是為序。

一、偉大的藝術家,童年會與眾不同,您的童年是這樣的嗎?

我的幼年也和當時的一般文人一樣,攻讀《四書》《孝經》《毛詩》《左傳》《爾雅》《文選》等,對于書法、金石尤為愛好。十三四歲時,篆字已經寫得很好,十六七歲時曾從天津名士趙元禮學填詞,又從唐靜巖學書法。這個時期和我交游的有嚴修、王仁安、孟廣慧、姚品侯、王吟笙、曹幼占、周嘯麟、陳寶泉、李紹蓮等天津藝術精英。

二、您曾經是世家子弟,家里頗有背景,您介意談這些嗎?

我父親筱樓公是清代同治四年的進士,曾在北京出仕吏部,和李鴻章同朝為官。時任北洋大臣的李鴻章往來保定與天津之間,與我父親有業(yè)務往來,二人關系非同一般。筱樓公為官期間,是清末重臣李鴻藻的部下。

我家與清末重臣王文昭、榮祿也有來往。我十五歲時到北京游玩,曾拜訪過王文昭和榮祿,并給他們看我的書法作品。兩位叔叔輩的高官,對我這位晚輩的書法造詣驚嘆不已,大力傳播。一八九六年八月中旬,我在給賬房先生徐耀庭的信中寫道:“李鴻章兄至九月間,可以來津。王文昭兄降三級留用?!蔽以鵀槔铠櫿驴踢^兩方名章,一方是鴻章私印,一方是少荃。

三、有人說您不諳世事,不近人情,您同意這種觀點嗎?

我在東京美校求學期間,確實有過兩次書呆子行為:一、推開樓窗,讓遲到五分鐘的歐陽予倩原路返回,改日再約。二、一日下雨,日籍岳母要帶把傘走,我不同意。對她說,你嫁閨女時,也沒說要傘啊。后岳母得知,傘是我母親遺物,諒解之。

四、您出家前有兩位妻子,能否談談與她們相處的時光?

我的婚姻由母親包辦。十八歲時,在母親的安排下,我娶了天津南運河邊芥園茶莊女俞氏為妻。俞氏比我年長兩歲,她屬虎,我屬龍。我家保姆戲稱“龍虎斗”,說屬相不合。但也并非如此,我們婚后的感情還不錯。我和俞氏育有二子,長子李準,次子李端。我出家后,二哥李文熙讓俞氏到杭州勸我還俗,俞氏對二哥說,您別管了。俞氏四十八歲去世,我已出家多年,因各種原因,沒有回去吊唁。

我的日籍夫人?;?,是我在日本留學期間認識的,她是我的人體模特。后來我們結婚,回國后一直與我居住在上海。她曾苦勸我不要出家,委托我的朋友楊白民轉告我,說日本和尚可以有妻室,她愿意繼續(xù)留在中國做我的妻子。我說,要做就做中國和尚。她曾到杭州找我,我們約在湖濱一家旅館見面,她不停地哭,我一言不發(fā)。最后我送了一塊手表給她作紀念,告訴她上海家中的鋼琴字畫等珍貴物品,處理后可作為回國的盤纏。我安慰她說,你有做醫(yī)生的基礎,回日本后不會失業(yè)的。離別時,我乘船而去,她在岸邊失聲痛哭。從此我們再也沒有見面。我們結婚后沒有子女。

五、您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您如何理解母愛?

我母親從小就以自己日常的言行,規(guī)范我的行為舉止,希望我做個懂禮之人。之后又按照《論語·鄉(xiāng)黨篇》規(guī)范我的日常生活。每日吃飯之前,必須要擺正餐桌,否則就要遭到席不正不食的訓斥。多年之后,我每次吃飯前,都要把餐桌擺正再吃。這樣良好的生活細節(jié),來自母親的教誨。

我二十歲至二十六歲之間的五六年,是平生最幸福的時候。此后就是不斷的悲哀與憂愁,一直到出家。我母親去世的時候,我正在買棺木,沒有親送。我回來,已經不在了!我運送母親靈柩回天津,二哥不讓進門,說是家族的規(guī)矩。我們發(fā)生激烈爭吵,后來在賬房先生徐耀庭的說和下,二哥才讓步。遵照母親喪禮一切從簡的遺愿,我為其舉行了文明喪禮。要求來賓不贈錢物,改送花圈挽聯。亡人之子不再跪地讀祭文,改為獻花致悼詞。出殯時來賓鞠躬即可。送葬家人不穿孝衣孝帽,改穿黑衣黑褲。不請僧人念經,改為合唱哀歌。

六、楊白民、夏丏尊、姜丹書、馬一浮與您的友情伴隨一生。請問您的交友觀是什么?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七、詩詞文章、音樂美術、金石篆刻、書法書畫皆有造詣,有人說您是少有的藝術全才,您同意這種說法嗎?

一枝亭亭玉立的菊花,挺直的姿態(tài)顯示出高貴的氣節(jié)。為什么它顏色這樣鮮紅,那是來自于殉教者的鮮血。這是我對藝術的理解。

我認為的書法:文字的表象,本來就不可輕易獲得。靠著分別心,怎么能夠測度。好像風在空中吹過,分不出能所,領悟了這一點,就是智者。

我認為的金石篆刻:金石不分古今,藝術的事業(yè)是隨時都創(chuàng)新的。為體現于個別法中的共相,是實相的印記,通過各種事顯示出其本真。

我認為的寫文章:寫文章是表達思想的,哪能一味追求辭藻的華麗。只要蘊含真實的思想感情,就能取得成就成為名家。讀書人要靠人格的魅力傳播文藝,而不應靠文藝的影響傳布個人。

我認為的圖畫:評論家說,圖畫,是用來娛樂的,沒有實際效用。即便如此,圖畫的范圍很廣,不是單純娛樂一方面所能概括的。圖畫的效力,與語言文字相同,其性質也很相似。倘若把圖畫單純概括為娛樂,又如何解釋語言文字呢?音樂戲曲的華麗辭藻不單單是語言,既然這樣,那么聽音樂戲曲的華麗辭藻,也稱為語言,屬于娛樂嗎?小說傳奇也不單單是文字,既然這樣,那么誦讀小說傳奇,也稱為文字,屬于娛樂嗎?三尺兒童也知道不是這樣的。

有一句常言說,言語的發(fā)達,與社會的發(fā)達密切相關?,F在請讓我變一種說法,圖畫的發(fā)達,與社會的發(fā)達密切相關,沒有什么不可以。還有一句常言說,詩是無形的畫,畫是無聲的詩。現在請讓我變一種說法,語言,是無形的圖畫;圖畫,是無聲的語言,也沒有什么不可以。

八、斷食實驗為什么選在虎跑寺?

總要有個很幽靜的地方才好。當時我就和西泠印社的葉為銘來商量,結果他說在西湖附近的虎跑寺可作為斷食的地點。我就問他:“既要到虎跑寺去,總要有人來介紹才對。究竟要請誰呢?”他說:“有一位丁輔之是虎跑的大護法,可以請他去說一說?!庇谑撬銓懶耪埗≥o之代為介紹了。因為從前的虎跑不像現在這樣熱鬧,而是游客很少,且十分冷靜的地方啊。若用來作為我斷食的地點,可以說是最相宜的了。

九、您為什么出家,出家后精神上有哪些收獲?

有很多人猜測我出家的原因,而且爭議很多。我并不想昭告天下,我為什么出家。我出家是為了教化自己和世人,是追求一種更高,更理想的方式。每個人的故事、原則、興趣、方式方法,以及對事物的理解,本就永遠不相同。我不想過多解釋,說了他人也不會理解,所以干脆不說,慢慢他人就會淡忘。

出家后接觸到很多佛教經典,讓我的精神充滿歡喜,我的收獲可以用九個詞來概括——

1.虛心??鬃诱f:“五十歲以后學習《易經》,就可以沒有大的過錯了?!庇终f:“知道怎樣做符合道義卻不能改變自己,有不善的地方而不能改正,是我擔憂的事情?!鞭静袷钱敃r的一個賢人,有人讓他去見孔子??鬃优c他坐下來,問:“老師是做什么的?”對方回答說:“夫子想使自己的過錯更少而很難達到?!笔ベt尚且如此虛心,更何況我輩,怎么能自滿呢?

2.慎獨。曾子說:“眼睛所看到的,手指所指到的,都是嚴厲的!”又引用《詩經》說:“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边@幾句話是我常常想起來而不敢忘記的。

3.吃虧。古人說:“我不知道什么樣就算是君子,但是每每看到肯吃虧的就是君子。我不識別什么樣的就是小人,每每看到喜歡占便宜的就是小人?!惫艜r候有賢人某某臨終時,子孫請示他有何遺訓,賢人說:“無他,你們要學會吃虧?!?/p>

4.寡言。這事最為緊要??鬃诱f:“一句話說出口,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很可怕?。?/p>

5.不說別人的過錯。古人說:“時時檢點自己的行為都沒有時間,哪有工夫檢點別人呢?!笨鬃右舱f:“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以上的話,我時時不敢忘。

6.不掩飾自己的過錯。子夏曰:“小人的過錯一定會加以刻意掩飾?!蔽逸呿氈闷恋难赞o掩飾自己的過錯是最可恥的事。

7.不遮蔽自己的過錯。我輩常常有得罪他人的地方,那就必須發(fā)大慚愧之心,生大恐懼。發(fā)露陳謝,要懺悔自己的過錯,切不可為了自己的面子,隱藏著不說,還自欺欺人。

8.聽到誹謗不辯解。古人說:“怎樣平息誹謗之言?回答:不辯解?!庇终f:“吃得小虧,就不至于吃大虧?!币晕胰畞砟甑娜松涷灒钚糯嗽捠钦鎸嵅惶摰摹?/p>

9.不憤怒。古代賢人說過:“二十年來治愈一個怒字,到現在還沒消磨殆盡。”但是我輩還是不得不盡力改正治愈這個毛病?!度A嚴經》說:“怒氣是一念之間,能打開百萬危害的大門?!边@話難道不使人害怕嗎?

十、如何理解佛法?現代人如何學佛?

佛法非迷信!佛法非宗教!佛法非哲學!佛法非違背于科學!佛法非厭世!佛法非不宜于國家之興盛!佛法非能滅種!佛法非廢棄慈善事業(yè)!佛法非是分利!佛法非說空以滅人世!學佛,一定要找一個榜樣,最好的榜樣是佛,我們跟佛學,常隨佛學。學佛的人先要把心量拓開,把界線排除,為什么?這是本性,這是真心,心量本來如是。

2018年春于天津萬德莊大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