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詠[1]
這首詩以西施為題,寫君王重色,西施不會久處貧賤,一旦得寵,便足以亂國?!把恕倍錁O寫得寵后的驕態(tài),“君寵”二句寫君王驕縱西施,結(jié)尾四句寫西施之寵幸與她的美無人能企及。這詩與《李陵詠》都是詠史,又同屬五言古詩,可能也是王維的少年之作,或有所指。但清人陳沆認(rèn)為詩中“君寵”二句,當(dāng)為李林甫、楊國忠等人“寵幸而作”(見《詩比興箋》),恐亦過于牽強。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2],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驕態(tài),君憐無是非[3]。
當(dāng)時浣紗伴[4],莫得同車歸[5]。
持謝鄰家子[6],效顰安可希[7]!
【翻譯】
天下全看重美女的艷麗,
西施啊她哪能長久卑微!
早晨還是越溪浣紗之女,
晚上便成了吳王的寵妃。
微賤時哪會和眾女不同,
尊貴后才知美色珍稀。
從此要宮人替搽脂粉,
不肯再自己穿戴羅衣。
君王寵愛態(tài)度就越發(fā)驕縱,
君王憐惜便完全不問是非。
當(dāng)年在一起洗紗的女伴,
沒有誰再能夠和她同車而歸。
替我傳語那些鄰居姑娘。
靠效顰怎可能妄想追隨!
注釋
[1] 西施:古越國美女。吳王夫差滅越,相傳越王勾踐獻(xiàn)西施入?yún)菍m。吳王寵幸,不問政事,使勾踐得以滅吳。
[2] 越溪:指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市東南二十八里,傳說是西施采蓮浣紗的地方。
[3] 無是非:意思是君王唯她的話是聽,不再分清是非。
[4] 浣(huàn換)紗:洗紗。相傳浙江諸暨苧蘿山下的石跡水,是西施和女伴們浣紗的地方,現(xiàn)在還留有浣紗石。
[5] 同車歸:意思是當(dāng)年的浣紗女伴已不能和西施相比。
[6] 持謝:持此理告訴。鄰家子:指西施的鄰女。
[7] 效顰:《莊子·天運篇》說,西施病心痛,皺眉從街上走過。鄰家丑女(后稱東施)以為美,也學(xué)她的樣子在街上走,結(jié)果把別人都嚇跑了。此處泛指鄰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