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二十世紀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的宏觀研究

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研究 作者:王瑜瑜 著


二、二十世紀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的宏觀研究

對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的綜合考察和宏觀研究開始于二十世紀80年代,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積累,在本世紀形成了一個小的研究熱潮。趙景深發(fā)表于1956年的《中國古代劇目的多樣性》為新中國成立后整理我國豐富的戲曲劇目資料而寫作,在追溯古代戲曲劇目著錄時詳細列舉了十五部我國古代重要的戲曲目錄著作,對于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的專門研究而言雖然“無意”,卻很“有益”。80年代,黃亞?!对囌摴诺鋺蚯夸浀漠a(chǎn)生和發(fā)展》較早系統(tǒng)研究我國古代戲曲目錄發(fā)展史,并首次將其發(fā)展劃分為產(chǎn)生(宋元)、發(fā)展(明代)、興盛(清代)三個時期,總結(jié)了各階段戲曲目錄的著錄特點,頗具學術(shù)眼光。1986年,謝灼華在《中國文學目錄學》一書中專設《戲曲目錄》一章,描述了我國戲曲目錄的發(fā)展歷程,分列《宋金戲曲目錄》、《雜劇目錄》、《傳奇目錄》三節(jié),將戲曲總目錄和戲曲研究專題目錄集中列舉,并詳細說明各目錄作者、版本、著錄體例及特點,且附錄研究論文索引,重要的戲曲目錄基本均囊括其中。此書《明代私人藏書目錄》一節(jié)對明代著錄有戲曲作品的《百川書志》、《寶文堂書目》、《徐氏紅雨樓書目》、《奕慶藏書樓書目》等均有介紹。謝灼華對中國古代戲曲目錄文獻進行了第一次較為詳細的梳理和介紹,并且以歷史的眼光揭示了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的發(fā)展歷程,盡最大可能將古代戲曲目錄文獻(包括古人編撰和今人重編者)及其研究成果匯集一處,為近三十年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研究的展開首開門徑,為學者們的研究提供了極大便利。此后,程千帆的《校讎廣義·目錄編》(1988)同樣介紹了重要的戲曲目錄著作,為后學頗有啟發(fā)。

二十世紀90年代之后,戲曲目錄宏觀研究領(lǐng)域成果層出不窮,戲曲目錄特色、戲曲目錄分類和戲曲目錄價值評價等方面有較大進展。程剛《試論我國的戲曲目錄》綜述了宋元至二十世紀80年代我國戲曲目錄的發(fā)展情況,認為我國戲曲目錄的主要特色是以戲曲創(chuàng)作時代、種類成為戲曲分類體系的主流,“以人類書”的著錄體制占主導地位;強調(diào)目錄“辨章學術(shù)、考鏡源流”的作用;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具有很高的資料價值和學術(shù)價值。該文準確把握了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的重要特征,頗具指導意義和啟發(fā)性。趙山林《中國古代戲劇學通論》專門設立《戲劇文獻學》一章,第二節(jié)即為《戲劇目錄》,他將戲劇目錄分為專題目錄(包括宋金雜劇目錄、元明雜劇目錄、宋元南戲及明清傳奇目錄)、綜合目錄(包括私人藏書目錄中的戲劇部分和專門編纂的戲劇綜合目錄)、提要目錄三個大類,并于各類下列舉代表性的目錄著作,并進行簡要介紹,在介紹中相互對比,提出問題,學術(shù)意味較一般性的介紹更為濃厚。這種分類方法尚有值得商榷之處,但是基本囊括了古代戲曲目錄的主要類別,對搜集更加完整的古代戲曲目錄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杜海軍自二十世紀90年代開始了對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的研究,發(fā)表了一系列相關(guān)的學術(shù)論文,并出版了《古典戲曲目錄研究》一書,這些論文中既有對古代戲曲目錄個體的考辨與研究,又有對古代戲曲目錄特殊價值的宏觀把握?!豆糯鷳蚯夸浥c古代戲曲史研究》全面論述了古代戲曲目錄對古代戲曲史研究的重要性,認為古代戲曲目錄不但奠定了戲曲家研究的基礎,而且有助于探索戲曲體制的沿革,有利于考證戲曲角色的由來、展示戲曲劇本的基本內(nèi)容、糾正戲曲史研究的謬誤,進而建立戲曲史的框架?!豆糯鷳蚯夸浥c古代戲曲文學批評》認為中國古代戲曲目錄開古代戲曲文學批評之先河,是古代戲曲文學批評的一種特殊形式,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系統(tǒng)的戲曲理論,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理論價值,為評價前人的戲曲創(chuàng)作提供了無可替代的史料。他的研究考證精到、眼光獨特、體系比較完整,為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的進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礎。但其中的部分學術(shù)觀點還值得商榷,研究體系和內(nèi)容還可以進一步完善。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guān)注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研究,從目錄學的角度發(fā)現(xiàn)和總結(jié)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的成就和意義。杜海軍《古代戲曲目錄對目錄學的發(fā)展》一文認為戲曲目錄在我國目錄學史上雖然是產(chǎn)生較晚的分支,但是它在著錄方式上既重書又重作者,分類方法上按體裁、依時間、以人為基點,著錄重點方面與綜合性目錄皆有極大的不同,對目錄學多具補充和發(fā)展之處,更能體現(xiàn)出目錄學辨章學術(shù),考鏡源流的功能。張長秀《從目錄學角度探究中國古代戲曲文獻之發(fā)展》從國家圖書目錄、史志目錄、私家修撰目錄、戲曲??颇夸浰膫€方面概述戲曲文獻在其中的著錄情況,框架比較完善,但分析略顯單薄。唐明生《試論元人元曲批評之目錄體》中“目錄體”戲曲批評這一提法較有新意,對目錄學的研究有所啟示。此外,倪莉在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績,她的《試論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研究》簡要回顧了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的編撰史,著重分析國內(nèi)關(guān)于古代戲曲目錄研究的現(xiàn)狀(分綜合研究和個體研究兩個部分),指出古代戲曲目錄研究的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戲曲目錄的整體研究系統(tǒng)性不夠強;對目錄的編撰方法的研究甚為欠缺;缺乏對歷代戲曲目錄的比較研究;對于個體戲曲目錄存在眾多爭議問題,存疑多而定論少,值得繼續(xù)分析考證;缺乏對戲曲目錄未來發(fā)展的展望性研究。這些分析建立在廣泛搜集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指出的問題和缺陷中肯準確,有利于今后的古代戲曲目錄研究者明確研究方向,解決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古代戲曲文獻的目錄學研究》略述中國古代戲曲的起源和發(fā)展,將戲曲目錄發(fā)展史依次劃分為宋元、明清、近現(xiàn)代三個時期,詳細列舉重要的戲曲目錄,以編纂時間先后為序進行排列,脈絡清晰;并將古代戲曲目錄劃分為戲曲總目和戲曲專題目錄;指出戲曲目錄的價值在于掌握歷代戲曲文獻的基本狀況,了解戲曲發(fā)展演變的歷史過程,有助于整理戲曲研究和戲曲文學遺產(chǎn),在著錄體例、分類方法、編撰者專業(yè)程度上對古代大量存在的綜合目錄都是有益的補充。倪莉的研究把握了古代戲曲目錄作為目錄的本質(zhì)特征,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觀點鮮明,切中要點,很有參考價值。

此外,回達強《中國古典戲曲目錄論略》對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發(fā)展演變史的分期在完整程度和對各階段的定位與評價上都有所突破。2008年,孫崇濤《戲曲文獻學》一書出版,此書是國內(nèi)出現(xiàn)的第一部完備的戲曲文獻學專門著作,為“盡快建立起可與戲曲史學、戲曲理論學鼎足而立的‘中國戲曲文獻學’”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在“歸納中國戲曲文獻門類,評析戲曲文學遺產(chǎn),闡述戲曲文獻特征,總結(jié)戲曲文獻收集、整理、鑒別、儲存、使用、傳布的方法與經(jīng)驗,整合中國戲曲學的完整體系,以推動中國戲曲研究與教學的順利發(fā)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此書第一編便是《戲曲目錄學》,孫氏充分認識到戲曲文獻學中,目錄是最為重要的入門工具,正如戲曲文獻是戲曲研究不可逾越的起步一樣,“如何更好地利用、掌握戲曲目錄,這是學習、研究戲曲學首先要跨越的第一道‘門檻’。邁進這道‘門檻’,可使我們更快地得其要領(lǐng),尋找捷徑,盡快登堂入室?!?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4/17/09332196252131.png" />此書不僅從總體上概括了戲曲目錄的作用和特點,而且將戲曲目錄分為戲曲單科目錄、戲曲綜合目錄、藏家書目中的戲曲目錄三個大類,并進一步對各類目錄進行細化,將戲曲單科目錄按戲曲體裁分為宋金雜劇目錄、元明雜劇目錄、宋元明戲文目錄、明清傳奇目錄、近現(xiàn)代地方戲目錄等五類;將戲曲綜合目錄分為簡目型和提要型兩類;在藏家書目中的戲曲目錄下列舉了《百川書志》等五部重要的藏書目錄,作者不僅列舉了具有代表性的目錄著作,而且對各個目錄的基本情況及著錄特點進行了詳細分析,著重從戲曲研究的角度發(fā)現(xiàn)它們的價值,對戲曲研究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戲曲目錄學》一編后附錄了數(shù)種重要的戲曲目錄細目,為研究者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同年,倪莉的博士學位論文《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研究》完成。該論文是繼杜海軍教授《古代戲曲目錄研究》之后第二部古代戲曲目錄研究專著。與杜海軍教授側(cè)重于微觀研究不同,倪莉的博士論文以完整的研究框架和宏觀的研究視角為特色。這部論文主體大致分為《古代戲曲和戲曲目錄》、《古代戲曲目錄的發(fā)展與演變》、《古代戲曲目錄的分類》、《古代戲曲目錄的著錄》、《古代戲曲目錄的提要》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對古代戲曲、古代戲曲文獻、目錄和戲曲目錄進行了概述;第二部分梳理了唐宋、元代、明清、民國、新中國戲曲目錄發(fā)展的歷史;第三部分探討了古代目錄分類沿革與戲曲文獻在綜合目錄中的立類、戲曲??颇夸浄诸?、戲曲目錄分類演變等問題;第四部分詳細分析了戲曲目錄的著錄體例、著錄事項和著錄方法的創(chuàng)造性;第五部分對古代戲曲目錄的提要進行了研究,對敘錄體、傳錄體、輯錄體戲曲目錄分別進行了介紹。附錄了《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研究論文索引》和《中國古代戲曲目錄之目錄》。總體而言,這部論文結(jié)構(gòu)完整,視野開闊,文獻學、目錄學特色突出。但其中仍不免存在一些缺憾,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在各章節(jié)中大量篇幅集中于學術(shù)背景的介紹,對戲曲目錄本體研究則不夠深入;其次,體例不夠謹嚴,如夏庭芝《青樓集》不應列入戲曲目錄;再次,存在部分失考之處。如《鳴野山房書目》實為《奕慶藏書樓書目》,此文重復羅列,再如此文所謂戲曲文獻不見于經(jīng)部和集部的說法值得商榷,據(jù)筆者考證,中國古代戲曲文獻在經(jīng)、史、子、集四部中均曾經(jīng)出現(xiàn)。2009年,古代戲曲目錄宏觀研究相關(guān)成果僅有倪莉《試論中國古代戲曲目錄之提要》及拙文《二十世紀中國古代戲曲目錄整理與研究綜述》。

  1. 潘建國《中國古代小說書目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在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方面對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 孫崇濤:《戲曲文獻學》(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頁1。

  3. 同上注,頁28。

  4. 筆者在2010年4月博士論文完稿之后才獲知倪莉博士學位論文《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研究》已于2008年完成,2010年,更名《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研究綜論》,由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出版。倪著在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研究領(lǐng)域頗有開創(chuàng)意義,其研究方法、學術(shù)眼光、章節(jié)設置均給筆者以極大啟發(fā)。然拙作既已完稿,因此無法在文中汲取倪莉博士論文更多的優(yōu)點,十分遺憾。但拙作章節(jié)安排、研究思路、研究重點、研究方法等與倪莉博士的研究均有所區(qū)別,對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研究當有其獨特的參考價值。

  5. 倪莉:《中國古代戲曲目錄研究》(中山大學2008年博士論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