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童年的海德里希

萊因哈德·海德里希傳 作者:巴超,王玉瑩 著


萊因哈德·特里斯坦·歐根·海德里希(Reinhard Tristan Eugen Heydrich)于1904年3月7日出生在德國下薩克森州的哈雷21大街。其父親是布魯諾·海德里希(Bruno heydrich),母親是伊麗莎白·瑪利亞·安娜·艾米利亞·克蘭茨(Elisabeth Marie Anna Amalia Krantz)。出生四天后的他在當地的圣伊麗莎白教堂接受了洗禮。他的名字是由父母雙方共同挑選的——萊因哈德是由母親根據戲劇人物起的,特里斯坦也是其父親根據瓦格納戲劇里的人物起的,而歐根則沿襲了他外公的名字。

布魯諾·海德里希于1863年出生于德累斯頓鎮(zhèn)的一個七口之家,他是長子,下面有四個妹妹。布魯諾從小就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從12歲起在邁森接受專業(yè)的學習,13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公開場合演出。他擅長的樂器主要包括小提琴、中音喇叭、大號和低音提琴。布魯諾于1882年完成了他在德累斯頓音樂學院(創(chuàng)建于1856年,是德國一所知名的公立音樂學院)為期三年的學習,并在漢斯·馮·布洛的樂隊以演奏低音提琴為業(yè)。且他從1883年至1887年間都是德累斯頓皇家樂隊的低音提琴獨奏者。他的目標是成為樂隊的領袖和指揮。他師從烏爾納博士門下,后者鼓勵他成為一個歌唱家,隨后一封推薦他做舞臺劇歌者的信飛往了魏瑪劇院,給他提供了一個成功轉型扮演羅恩格林的機會。

海德里希的父親,布魯諾·海德里希。

羅恩格林(Lohengrin),來源于德國民間故事。故事發(fā)生于10世紀初葉的安特衛(wèi)普,講述了來自天國的圣杯武士羅恩格林幫助了一位無辜受人誹謗和陷害的公主愛爾莎,并要娶她為妻。但武士的力量來自對身份的保密,愛爾莎因受仇人挑唆,逼問他的身份,最終他不得不在和盤托出后乘船遠去,愛爾莎懊悔而死。著名作曲家瓦格納根據這一傳說創(chuàng)作了歌劇《羅恩格林》,其中的《婚禮進行曲》在今天依然家喻戶曉。

哈雷莫爾大街上海德里希接受洗禮的教堂。

1890年夏天,柯西瑪·瓦格納(Cosima Wagner,生于弗朗西斯卡,是匈牙利鋼琴家和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的女兒,也是德國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納的第二任妻子)于短短幾周之內與布魯諾·海德里希熟識,據說他別在領帶上多年的金天鵝就是她送的。遺憾的是,由于布魯諾沒有成為歌壇的頂級歌者,因此他在瓦格納所在的拜羅伊特演出的心愿一直未能實現,他總是與最終的成功擦肩而過。在成為大師級歌者的夢想失利后,布魯諾開始專注于創(chuàng)作,并且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他1895年創(chuàng)作的歌劇作品《阿門》毀譽參半,緊接著是1907年的《和平》和1914年的《機遇》。此外,他還創(chuàng)作了許多管弦樂、合唱樂和室內樂作品。盡管這并未能使他的事業(yè)登峰造極,卻使他在音樂圈內小有名氣。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是浪漫主義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威廉·理查德·瓦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5.22-1883.2.13),德國作曲家,著名的古典音樂大師,是德國歌劇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巨匠。

在德累斯頓音樂學院學習期間,布魯諾·海德里希邂逅了校長的女兒伊麗莎白·克蘭茨并與之墜入愛河,她身材嬌小,金發(fā)碧眼,亭亭玉立,知書達理,前途光明,而他高大魁梧,黑發(fā)濃密,幽默開朗。他注意到了這個與自己截然相反的姑娘。1897年12月,他們結為伉儷,而布魯諾也由此踏足上流社會,這年,他三十四歲。

伊麗莎白的父親歐根·克蘭茨是一名音樂教授,也是著名的德累斯頓音樂學院的創(chuàng)始人,在他的三位子女中,只有伊麗莎白對音樂感興趣,她關注著德累斯頓音樂學院,并在此找到了歸宿。

于1871年生于德累斯頓的伊麗莎白一生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她系統地學習了音樂和藝術,并且擁有堅強的個性。她的教養(yǎng)決定了她的高效、有序和體面,而這些品質也遺傳到了其子女的身上,影響小海德里希按照母親的信條來看待生活。伊麗莎白堅信在雙親故去之后她將會繼承著名的德累斯頓音樂學院,但她的兩位兄弟——盡管沒有能力管理學校,但是學校作為龐大的遺產,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誘惑——最終得到了三分之二的股份,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在倫敦學習的商業(yè),看來沒有白學。

言歸正傳,這對幸福的小夫妻婚后搬到了哈雷。在那里,布魯諾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音樂學校,盡管與岳父的享譽世界的德累斯頓音樂學院不能相提并論,但布魯諾對其發(fā)展還是滿懷信心。他認為自己有朝一日必定會擔任德累斯頓音樂學院的校長一職——在音樂才華與經驗方面舍他其誰呢?他們夫妻倆都把哈雷音樂學院作為一個過渡期產物,主要為將來接手德累斯頓音樂學院打基礎。伊麗莎白在父母的建議下鼓勵丈夫創(chuàng)辦自己的音樂學校。布魯諾在創(chuàng)校說明書里寫道:“與教師家聯姻后,在妻子和岳父的鼓勵下,布魯諾也成了教師。”遺憾的是,他們關于德累斯頓音樂學院的野心從未變成現實。這份巨大的失落充斥了伊麗莎白的整個后半生。然而他們并沒有因此變得一蹶不振,而是繼續(xù)努力工作。

在學校的經營中,布魯諾對行政和財務毫無興趣,將其交由妻子全權打理,他主要將精力集中于授課、樂器演奏和唱歌譜曲。伊麗莎白也教授鋼琴。作為哈雷第一家專門的音樂學校,學校成長很快,名氣也越來越大,到了1901年的時候,該校正式成為音樂學院。在那個年代音樂教學是很新穎的事物,而在小小的哈雷居然出了一座音樂學院,這真稱得上新奇了。

隨著學校的成功,漸漸被鎮(zhèn)上的“上流人士”所接受,布魯諾也漸漸和市長有了來往。他在當地劇院的演出也提高了他在當地社區(qū)的地位。他1903年向梅森堡的州政府申請州執(zhí)照,哈雷校委會也非常建議他這么做,但是這一意圖三年后才得以實現。此時,布魯諾的名字也出現在好幾個鎮(zhèn)音樂社團的名單上。他還是蘇拉菲亞會(Schlaraffia Lodge,起初是一群在上層社會諷刺王公貴族和當局的演藝人員形成的組織,一個基于友誼和寬容的理想化的社會團體,在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中曾被取締,但是私下卻一直延續(xù)至今)的創(chuàng)始人,這個組織后來被懷疑是海德里希安全部門的共濟會。“音樂教授”是布魯諾另一個夢想,這也表明了未來希特勒保安總局領袖的父親是相當勤奮的。

布魯諾家在小海德里希出生時已經有一個女兒了,根據母親的第二個名字取名為瑪利亞。1904年3月7日上午10點30分,音樂學院學生的演奏聲迎來了海德里希的出生。5天后,海德里希的爸爸在鎮(zhèn)上登記了他的出生,出生編號為669。18個月后,萊因哈德的弟弟海因茨·齊格弗里德·海德里希(Heinz Siegfried heydrich)也出生了。

布魯諾·海德里希的哈雷音樂學院的創(chuàng)辦計劃書。

1904年3月12日萊因哈德·海德里希在哈雷的出生登記。

萊因哈德和姐姐瑪利亞。

在萊因哈德出生的第一個夏天,海德里希一家舉家搬遷至郵政大街21號的新居。新居的規(guī)模以及位于市中心的優(yōu)越位置反映了海德里希家事業(yè)的成功。這是一座四層建筑,樓上用來生活,樓下用于教學。樓下的學生總能聽見嬰兒的啼哭聲混著樂器的演奏聲以及合唱聲。1906年,海德里希一家搬進了古芩大街20號的一處更加豪華的房子。

布魯諾的孩子是在嚴格的天主教式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這是因為海德里希的母親信仰天主教,而父親為了能與母親結婚則從福音教轉到了天主教。伊麗莎白的信仰有時近乎狂熱,這在后來使她和萊因哈德對教堂的態(tài)度產生了激烈分歧。伊麗莎白每天晚上都帶領孩子們做禱告,而海德里希一家也每周末都去教堂做禮拜。伊麗莎白是一位深信棍棒教育的母親,所以經常對孩子們訴諸體罰。

由于布魯諾忙著指導學生們,伊麗莎白就負責對孩子們進行音樂方面的指導。小里尼(家庭成員們對萊因哈德的愛稱)在很小的時候就學習了彈鋼琴、拉小提琴以及復雜的琴譜。到了小萊因哈德六歲上小學的時候,大家發(fā)現他是一個天資聰穎的孩子,從不為功課發(fā)愁,但是有一點內向。他后來的性格特點在早年已經有所顯現。萊因哈德的童年玩伴埃里?!な鏍柎?Erich Schultze)確信海德里希一家將更多的關愛給了萊因哈德的姐姐而有些忽略他。由于萊因哈德經常退守于自己的世界里,這使他的性格漸漸地變得傲慢。其他的家庭成員稱他為與其母親相像的“問題兒童”。

1914年,萊因哈德十歲的時候轉到了革新文實中學上學。這所學校的教學以科學、現代語言和歷史見長。萊因哈德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打算將來以此作為自己的職業(yè)。他喜歡用不同的物質做實驗,而事實上他經常偷偷在家這么干。正是在這所學校求學時期,萊因哈德發(fā)現了自己的競爭精神,他想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想做好,也體驗了未能達成目標的失落感。其中比較有名的一件事情是,在一次化學測驗中,萊因哈德沒能像往常一樣得到A+的成績,而僅僅得了一個A,于是他向老師提出了抗議并因為態(tài)度惡劣受到了懲罰。即使如此,他還是堅信自己應該得到更好的成績。他也意識到了勇氣和韌性的重要性,有一次他爬上學校的屋頂只為了證明他的勇敢。同時,年輕的萊因哈德也發(fā)現自己成了其他男孩嘲笑的對象,因為他的嗓音比較尖細,所以他們給他起了“山羊”的綽號。有些男孩覺得他軟弱便瞧不起他,他在學校經常受人欺負。然而多年之后險些使他成為“猶太人”的綽號則給他帶來了更深的痛苦。

位于哈雷的海德里希的學校。

海德里希一家在郵政大街的家。

古芩大街20號的背面,雖然該照片拍攝于1997年,但自1940年以來該房屋沒有變動。

萊因哈德的父親布魯諾是一個有趣的人,他總是抓住所有機會開大家的玩笑。他發(fā)現扮演猶太人的滑稽樣最受大家歡迎,這到了某種程度,使他的孩子們成了被嘲笑的對象。海德里希家男孩的背后總有人喊“Isi, Isi”,只有當海因茨掏出刀子來嚇唬他們時他們才會停止。海德里希家費了好大勁來辟謠,但從未完全成功。1926年,因為被誤解有猶太背景,海因茨加入學生會被拒。

之后席卷整個歐洲的世界大戰(zhàn)影響了所有的德國青年,萊因哈德也不例外。君主專制的德國總是在給當時的年輕人灌輸軍事意識,這隨著1914年8月爆發(fā)的戰(zhàn)爭而到達了極點。戰(zhàn)敗簡直是不能想象的,海德里希一家都在等待著對敵對國劣等軍隊的勝利。這場戰(zhàn)爭從最初的幾個月拖到了幾年,但布魯諾從未動搖他對于勝利的信心,即使在戰(zhàn)爭最后的幾個月里,他還發(fā)表了勝利即將到來的文章。他的兒子們和他一樣也期待著勝利。

與此同時,萊因哈德和一個叫作埃里?!な鏍柎?,比他年長四歲的男孩建立了友誼。他在沃爾瑙和舒爾茨一家度過了許多歡樂的假期。他們倆決定試著和在農場上工作的俄國戰(zhàn)俘交談,于是他們將零花錢都花在了買俄語詞匯書學俄語上。他們也在學習法語,并且兩種語言都學到了相當的水平。

至此,14歲的萊因哈德看起來似乎一切正常,直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沖擊了他的世界。隨著前線陷入漫長的僵局,人們對戰(zhàn)爭的結果越來越沒有信心,甚至連基爾的德國海軍都發(fā)生了水手叛亂。工人們忍無可忍,德皇威廉二世也被趕下了臺。1918年德國戰(zhàn)敗,政治動蕩席卷了整個德國,甚至蔓延到了哈雷的資產階級。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小型企業(yè)受到了嚴重打擊,其中也包括布魯諾的音樂學院。共產黨員和無政府主義者在鄉(xiāng)間和城鎮(zhèn)宣傳他們的思想,街斗經常發(fā)生。

作為新政府調控通貨膨脹的結果,布魯諾不得不寫信給哈雷市長,通知他自己的音樂學院即將解散。盡管海德里希一家之后的地位有所提升,但一直沒有恢復到從前的狀態(tài)。所有的這一切都對萊因哈德構成了很強的沖擊,這也是他第一次卷入政治活動。

萊因哈德·海德里希和革新文實中學的同學們一道加入了哈雷志愿軍。這是一支聽命于馬克爾(Marker)將軍的國民自衛(wèi)軍。這個時期的成員卡上的海德里??雌饋砟昙o非常小,簽名的筆觸也很稚嫩,和他多年后的熟練瘦長的字體迥異。在1937年黨衛(wèi)隊的調查問卷中,海德里希稱他在1919到1920年間是馬克爾軍團的一員,而1920到1922年他從屬于德意志民族保護與反抗聯合會。他已經進入了政治世界,這一步將影響他之后的整個人生,然而,另一方面的影響也在引導著他的命運。

萊因哈德于1937年填寫的調查問卷,這是他的第一份參政文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