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居感興二十首(選一首)
朱熹自稱他讀唐代詩人陳子昂的《感遇》詩,受到很大影響,于是在齋居無事之時,效其體作《感興》詩二十首。據(jù)南宋岳珂《桯史》說,它們作于朱熹晚年,含意很深,“非風(fēng)云月露之詞”。這組詩過去通常被看作是朱熹的代表作,評價極高。如清初王夫之稱贊這些詩大振金玉,曠世一遇,是說理詩中不可多得的杰作(見《姜齋詩話》)。清末劉熙載認(rèn)為這些詩高峻寥曠,有理趣而無理障,不在陳子昂《感遇》詩之下(見《藝概》)。但公正些說,這二十首詩,大多是談性說理之作,雖然還不能說它們都是一些押韻的語錄講義,但就藝術(shù)表現(xiàn)而言實(shí)在并不高明,和陳子昂慷慨悲愴、寄興無端的《感遇》詩,實(shí)難相提并論。不過其中某些詩篇,懷古傷今,確有所指。這里選了其中一首詠史詩。朱熹曾作《資治通鑒綱目》,其最初動機(jī),在不滿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以魏作為正統(tǒng),認(rèn)為三國當(dāng)以蜀漢為正統(tǒng)。這首詩贊揚(yáng)劉備、諸葛亮,譴責(zé)董卓、曹操,正是這種正統(tǒng)思想的表現(xiàn)。
東京失其御,刑臣弄天綱。西園植奸穢
,五族沉忠良
。青青千里草
,乘時起陸梁
。當(dāng)途轉(zhuǎn)兇悖
,炎精遂無光
?;富缸髮④?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4/27/09412360089929.png" />,仗鉞西南疆
。伏龍一奮躍
,鳳雛亦飛翔
。祀漢配彼天
,出師驚四方。天意竟莫回,王圖不偏昌
。晉史自帝魏
,后賢盍更張?世無魯連子
,千載徒悲傷!
【翻譯】
東漢王朝,已經(jīng)喪失了
統(tǒng)治天下的力量。
那些受過宮刑的宦官,
竟然舞弄國法,要挾君王。
奸邪之徒遍布西園,
忠貞之士五族遭殃。
董卓率兵乘時而起,
專斷朝政,跋扈囂張。
曹魏變得更加兇逆,
漢德終于失去了光芒。
左將軍威武非凡,
持劍雄踞西南疆場。
伏龍從隆中奮躍而出,
鳳雛也一起謀劃贊襄。
祭祀蒼天以漢祖配享,
出師北伐威震四方。
天意終究無法挽回,
帝王之業(yè)難以偏昌。
陳壽以魏作為正統(tǒng),
后人何不改弦更張?
世上已沒有魯仲連那樣的義士,
徒然留下久遠(yuǎn)的悲傷!
- “刑臣”句:刑臣指宦官。漢桓帝即位初年,外戚梁冀掌握朝政,桓帝和宦官合謀誅殺梁冀,朝政落到宦官手中。漢靈帝時,宦官張讓、趙忠等十二人操縱朝政,其父兄子弟在外為官的遍于各州郡。
- 西園:漢上林苑的別稱,是專供皇帝玩賞、打獵的園林。
- “五族”句:建寧二年(169),漢靈帝在宦官挾制下,收捕李膺、杜密等黨人百余人下獄處死,并陸續(xù)殺死、流徙、囚禁六七百人。熹平五年(176),靈帝在宦官挾制下又命令:凡“黨人”的門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錮,并連及五族。
- “青青”句:據(jù)《后漢書·五行志》,漢獻(xiàn)帝剛即位的時候,京城流傳著這樣的童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即“董”字;“十日卜”,即“卓”字。言董卓雖一時得勢,終將被殺。董卓(?—192),東漢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字仲穎。昭寧元年(189),率兵入洛陽,廢少帝,立獻(xiàn)帝,專斷朝政。后為王允、呂布所殺。
- 陸梁:囂張,猖獗。
- 當(dāng)途:據(jù)《后漢書·袁術(shù)傳》載,袁術(shù)年輕時,見讖書言“代漢者,當(dāng)途高”?!爱?dāng)途高”指象魏。象魏,宮廷外的闕門,為懸法之所,又稱象闕、魏闕。因象魏當(dāng)?shù)溃ㄍ荆┒腋叽?,故稱“當(dāng)途高”。后代以當(dāng)途作為三國魏的代稱。
- 炎精:火德。漢自稱以火德王,故用以指漢朝。
- 左將軍:指劉備(161—223),即蜀漢昭烈帝,字玄德,涿郡涿縣(今屬河北)人,東漢遠(yuǎn)支皇族,曾為左將軍。公元212年稱帝,都成都。次年在吳蜀彝陵之戰(zhàn)中大敗,不久病死。
- 仗鉞(yuè越):仗,拿,持。鉞,古代兵器,大斧。
- 伏龍: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東漢末年,隱居鄧縣隆中(今湖北襄陽西),留心世事,被稱為臥龍。劉備稱帝,任丞相。
- 鳳雛:龐統(tǒng)(179—214),字士元,漢末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初與諸葛亮齊名,號稱“鳳雛”。劉備得荊州,與諸葛亮同任軍師中郎將。
- 配天:祭天時以祖先配享。
- “天意”二句:言蜀漢的滅亡,乃是天意,諸葛亮光復(fù)漢室的事業(yè)沒能成功。不偏昌,即不能靠偏安昌盛。偏安,指封建王朝失去中原而茍安于僅存的部分土地。
- “晉史”句:西晉史學(xué)家陳壽著《三國志》,其中對魏的君主稱帝,敘入本紀(jì)中,吳、蜀則稱主不稱帝,敘入列傳中。
- 魯連子:魯仲連,戰(zhàn)國齊人,常周游各國,排難解紛。秦軍圍攻趙都邯鄲,魏使新垣衍勸趙尊秦為帝,魯仲連以利害進(jìn)說趙、魏大臣,勸阻趙國尊秦昭王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