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艾

四時之味天然歡喜 作者:陳峰 著


青艾

初春田野,不經(jīng)意偷換了顏色。一畦畦油菜花,金黃明亮,一樹樹桃花,粉紅明亮,視線不知不覺隨它而去。

隨它而去的還有一行行輕盈的身影,像蝴蝶一樣翩飛著,三五少女手拎竹籃,時而走,時而蹲,在田間小路、河坡、水渠低頭尋覓。問:“她們在干啥?”母親說:“她們在剪艾。”

剪艾,是一件輕松而需要細心的活計。對孩子們來說,卻是件樂事。

家鄉(xiāng)有四種艾,顏色青綠:第一種叫蒿艾,葉子羽狀分裂,屬菊科,秋季開花,花序小而多;第二種叫斑艾,葉子像棉葉,但比棉葉小;第三種叫荷花囡,多長于大田里,春季開黃色的小花,葉上有絨絨的白毛;第四種叫臭艾。臭艾與蒿艾十分相似,只是葉子比蒿艾略闊一些。蒿艾揉之有清香,臭艾一揉,其氣味令人頭暈惡心。在鄉(xiāng)下,分不清蒿艾與臭艾,如同分不清麥子與韭菜一樣,是要遭人笑的。我初次剪艾,就上過當,結(jié)果被母親剋了一頓,也被小伙伴當成話柄取笑了很長時間。

一只籃子一把剪子,與同伴們奔奔跳跳,看到艾,大呼小叫,你追我趕,蹲下來后,便不出聲了,鉚著勁剪艾。孩子們剪艾,是為了能在田野放風,或是在高高低低的溝壑里撒野。幾個孩子遇上幾個孩子,放下籃子,站成一排,伸出十個腳趾,念一段兒歌:“踢踢絆絆,絆到南山,南山有雨,水牛背耙……”點到誰的腳趾上,誰就要抓一把艾出來放在地上,等游戲結(jié)束,艾均分,艾多的人笑嘻嘻,回到家里向母親邀功;艾少的人哭喪著臉,回到家里,只好回避著母親的眼神,不作聲。

阿姆阿嬸們剪艾,專注而虔誠,不用籃子,圍身布襕腰間一系,抓起下擺兩角,往腰帶上打個結(jié),便成了圍兜,她們把采剪的艾塞進兜里?;氐郊依铮⒛芬淮蜷_圍布,天女散花一樣,滿滿一籃,鄰舍便交口稱贊她們落手快。

剪來的艾要做艾麻團,麻團有方、有圓。方的叫麻糍,無餡;圓的叫米鴨蛋,有餡。麻糍是清明時節(jié)上墳祭祖之物,米鴨蛋則是立夏前后的時令點心。

兒時的吃食不多,像雞蛋,即使是生日也只能吃一個,但米鴨蛋是可以多吃幾個的,于是剪艾、磨粉、上山撿松花等活我都樂意干。等到做米鴨蛋的那天更是須臾不離灶邊,被大人呵斥幾句也不惱。

母親先把米粉用水摻和拌成米粉團,水多了太濕,水少了則干,等米粉成團后,再放到大鍋里蒸,蒸熟后,把艾焯水后剁碎再揉進粉團里,剛出鍋的粉團很燙,母親揉幾下粉團便蘸一下涼水,揉到粉團變成了深綠色。初時,孩子們搭不上活,接下來裹餡兒便是孩子們的拿手好戲。餡兒一般都是白糖芝麻餡,也有咸菜筍絲餡兒和黃豆粉餡兒,裹好后,搓成橢圓形,放進松花粉中滾幾下,拍掉多余的松花粉,金黃色透著青色的米鴨蛋一圈圈躺在紅色的茶盤上,帶著清淡悠長的青草氣息,模樣饞人,摸上去軟軟的,恨不得做一個吃一個。那白糖芝麻餡兒融化后,味道香甜,再吃咸菜筍絲餡兒,緩解了嘴里的甜膩,黃豆粉餡兒綿糯而微甜,每種餡兒都是我們的心頭之好,吃著手里的,看著盤里的。有一次,我一口氣吃了六個,打出來的飽嗝居然透著“瓦卵臭”,母親罵我“小娘鬼,壞生心腸吃了肚皮脹登(過于飽)”。

講究一點的人家或是去送人的,把滾了松花的米鴨蛋放進雕著各種吉祥圖案的印糕板,橢圓形壓成了扁圓形,還有花呀魚啊在上面活蹦亂跳,母親說,這叫金團。種田時節(jié)叫種田金團,割稻時節(jié)叫割稻金團,用于結(jié)婚叫龍鳳金團,用于嬰孩滿月叫子孫金團,所以遇到節(jié)時或婚嫁,親戚、鄰舍送幾只金團過來,也是常事。

母親因此欠下了很多筆“金團債”,那時她說的最多的話就是“等阿拉兒子結(jié)婚,一定要做很多很多的金團來送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