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昭君怨(誰作桓伊三弄)

蘇軾詞 作者:姜紅雨(選注),馬大勇(選注)注


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瑾

誰作桓伊三弄〔1〕。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2〕。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注釋】

〔1〕桓伊三弄: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東晉時音樂家,善箏笛?!妒勒f新語·任誕》載:“王子猷(徽之)出都,尚在渚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識。遇桓于岸上過,王在船中,客有識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聞,云:‘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diào)。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p>

〔2〕“新月”二句:客將遠行,故如此說。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評析】

這首清疏峻潔的小詞作于熙寧七年(1074)二月,詞題中柳子玉(瑾)是潤州丹徒人,與東坡誼兼戚友。前一年蘇軾赴常州、潤州一帶賑饑,曾與子玉一聚。

這是一首典型的小令,夏承燾先生認(rèn)為小令出于酒令。為酒宴助興取樂,文人們往往喜歡各顯才能,爭奇斗艷,不斷地為舊的酒令形式填寫新的內(nèi)容,并且交給歌舞樂妓當(dāng)宴表演,因此須“短歌悅耳,無致人厭”,這就奠定了小令精練含蓄的形式特征。

產(chǎn)生于唐宋之交的《花間集》是宋詞的先導(dǎo),基本上都是小令,內(nèi)容以男歡女愛為主,有明顯調(diào)情助興的色彩。經(jīng)過李后主、馮延巳、晏殊等詞人的發(fā)展,小令的品位有明顯提升,更加清新雋永。蘇軾的這首小令,上下兩片合起來也只有40個字,干凈簡練,如清水出芙蓉,脫胎于花間而洗盡鉛華。

浪漫主義詩人創(chuàng)造性強,不墨守成規(guī)的成分較多。中國文學(xué)史為人艷稱的“二仙”—詩仙和坡仙—一個憑《憶秦娥》和《菩薩蠻》成為百代詞曲之祖,另一個藉《念奴嬌》和《水調(diào)歌頭》開豪放詞派,為千年所宗。相形之下很有意思的是,現(xiàn)實主義頂峰老杜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詩,卻無一首詞。其中緣故,似可深思。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