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唐代蘇州刺史、詩人韋應(yīng)物有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夸美蘇州:“吳中盛文史,群彥今汪洋。方知大藩地,豈曰財賦疆?!笨陀^地講,這番話,有討好蘇州人的嫌疑。唐時的蘇州,與當(dāng)時海內(nèi)人文繁盛的區(qū)域相較,實在還有著不小的差距;其次,其中更透露出了傳統(tǒng)文化對于財賦——這一國家“經(jīng)濟命脈”,存在著骨子里的偏見,似乎財賦經(jīng)濟重地,便都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文化不毛之地;因為羞于言利,便主觀地在經(jīng)濟和文化之間,人為地挖出了一道深深的鴻溝,臆想著它們彼此之間,必然會老死不相往來。
作為政治家的康熙帝玄燁,其對于江南的評價:“東南財賦地,江左人文藪”,所揭示出的明清江南社會兩大特點——繁榮的經(jīng)濟與發(fā)達的文化,則要更符合實際存在的情形,也更顯得眼界開闊,高屋建瓴。事實上,明清江南文化的崛起并走向鼎盛,恰與其繁榮的經(jīng)濟背景息息相關(guān),換言之,倘若沒有“財賦地”——這經(jīng)濟的沃土,能否形成明清時期江南那盛極一時、人所公認的人文淵藪,將不能不打上大大的問號。
姑蘇繁華圖
“吳中信是好山水”,晚明“大眾文化”坐標(biāo)式的人物——馮夢龍,便誕生在蘇州這一方美麗富饒的錦繡鄉(xiāng)、財賦地、人文藪。他與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們,恰如群星璀璨,共同點綴輝耀著中國明代文藝的天空;又如八音合奏,在“人間天堂”般的蘇州,聯(lián)袂演奏出了一曲激越高亢、金鼓喧闐,令人腸回氣蕩的晚明中國文藝交響樂。
“畸人”一詞,語出《莊子·內(nèi)篇·大宗師》,“子貢曰:‘敢問畸人?’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狈g成白話,即子貢說:“斗膽請教什么是畸人?”孔子說:“所謂畸人,就是不同于世俗而等同于自然的人。所以說,自然的小人,就是人世間的君子;人世間的君子,就是自然的小人?!碧迫顺尚⑹杞庹f:“畸者,不耦之名也。修行無有,而疏外形體,乖異人倫,不耦于俗?!笨梢?,莊子所謂的“畸人”,指的是有別于流俗的“異人”“奇特的人”,是能夠與天“相等”或相通,可以“通天道”的人。
本書以“東吳畸人”命名,首先,是因為我們的傳主自稱“海內(nèi)畸士”(無礙居士《警世通言·敘》)、“東吳之畸人也”(《智囊·自敘》)、“東吳畸人七樂生”(《三教偶拈·序》);其友人也以“畸士”稱之(董斯張《宛轉(zhuǎn)歌·敘》)。何謂“畸人”?馮夢龍《情史·情幻類·李月華》篇后,有署名“情史氏”的評語,對此也做了具體的解說:“夢者,魂之游也。魄不靈而魂靈,故形不靈而夢靈……夢而夢,幻乃真矣;夢而非夢,真乃愈幻矣?!寥藷o夢,其情忘,其魂寂。下愚亦無夢,其情蠢,其魂枯。常人多夢,其情雜,其魂蕩。畸人異夢,其情專,其魂清?!币馑际钦f,人因靈魂的出游而成夢;魄不靈驗,魂最靈驗,所以身體不靈,而夢最靈驗。若是真夢,幻境能夠成為真境;非真夢,真境也是幻境。世上有四種人:至人不做夢,因為他修煉到了太上忘情的境界,靈魂因而靜寂;愚蠢的人不做夢,因為其性情蠢笨,靈魂因而枯寂;一般的人經(jīng)常做夢,因為其感情蕪雜,靈魂四處游蕩;畸人會做不尋常的夢,因為其感情純粹專一,靈魂清澈??梢?,馮夢龍自稱“畸人”,意思是說,他是一個追求感情純粹專一、靈魂清澈澄明的人。其次,馮夢龍也切實地將他對“畸人”人格的追求,體現(xiàn)在了他人生的具體踐履之中,如其在《情史·序》中所說:“余少負情癡,遇朋儕必傾赤相與,吉兇同患。聞人有奇窮奇枉,雖不相識,求為之地。或力所不及,則嗟嘆累日,中夜輾轉(zhuǎn)不寐。見一有情人,輒欲下拜;或無情者,志言相忤,必委曲以情導(dǎo)之,萬萬不從乃已。嘗戲言:我死后不能忘情世人,必當(dāng)作佛度世,其佛號當(dāng)云‘多情歡喜如來’?!币源恕盎恕比烁駚砜剂狂T夢龍的人生行跡,我們便不難理解他的一生,在他的身上,才子與循吏、浪子與忠臣、文化商人與撫心世道等諸多矛盾對立,竟然能夠神奇地融合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
壽寧馮夢龍雕像
其三,作為一個“畸人”,感情純粹的人,馮夢龍因為深深地?zé)釔壑唧w的生命、人生乃至眾生,所以他對“大眾文化”情有獨鐘,矢志不移地踐履著他的文化擔(dān)當(dāng),以他的文化創(chuàng)造,來適俗導(dǎo)愚,利濟眾生。他的橫空出世,成為晚明“大眾文化”的巨擘,正是他追求“畸人”人格,而最終完成的對于自我人生的一種形塑。
周作人曾說:“明末清初文壇上有兩個人,當(dāng)時很有名,后來埋沒了,現(xiàn)在卻應(yīng)當(dāng)記憶的,一是唱經(jīng)堂金圣嘆,二是墨憨齋馮夢龍。”(《墨憨齋編山歌跋》)馮夢龍以他豐碩的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文化創(chuàng)造,成為晚明中國文化發(fā)展歷程中的一個坐標(biāo),中國文化史、文學(xué)史上無法繞過的一座山峰;他的人生追求,對于今天的我們,同樣富有借鑒價值,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為了“應(yīng)當(dāng)?shù)挠洃洝?,讓我們共同走進“東吳畸人”馮夢龍的世界,閱讀他的人生,透視他的心靈,領(lǐng)略他的審美,感受他的偉大,品味他的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