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周瑜(隨筆卷五)
軍事上所以能取勝,自有其根本原因,而不決定于一兩點偶然的因素。洪邁在這里列舉韓信伐趙、周瑜拒曹來說明這個道理。這對今天研究歷史、評論古人仍很有啟發(fā)性。
世言韓信伐趙[1],趙廣武君請以奇兵塞井陘口[2],絕其糧道[3],成安君不聽[4]。信使間窺知其不用廣武君策[5],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6],遂勝趙。使廣武計行[7],信且成禽[8]。信蓋自言之矣[9]。周瑜拒曹公于赤壁[10],部將黃蓋獻火攻之策[11],會東南風急[12],悉燒操船[13],軍遂敗。使天無大風,黃蓋不進計[14],則瑜未必勝。是二說者,皆不善觀人者也。夫以韓信敵陳馀[15],猶以猛虎當羊豕爾[16]。信與漢王語[17],請北舉燕、趙[18]。正使井陘不得進[19],必有他奇策矣[20]。其與廣武君言曰“向使成安君聽子計[21],仆亦禽矣[22]”,蓋謙以求言之詞也。方孫權(quán)問計于周瑜[23],瑜已言:“操冒行四患[24],將軍禽之宜在今日?!眲湟婅?span >[25],恨其兵少[26],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27]。”正使無火攻之說,其必有以制勝矣。不然,何以為信、瑜?
【翻譯】
世人說韓信征伐趙國時,趙廣武君請求用奇兵阻塞井陘口,切斷漢兵的糧道,成安君不聽從。韓信派的間諜暗中探知成安君不采用廣武君的計策,回來報告,韓信非常高興,才敢?guī)е婈爾|下,就此戰(zhàn)勝了趙國。假使廣武君的計謀得以實行,韓信就將被抓住。韓信自己就說過這話的。周瑜在赤壁抵御曹操,部將黃蓋向他提出了火攻的計策,恰好東南風刮得緊,全部燒毀了曹操的戰(zhàn)船,曹軍便被打敗了。假使天沒有刮大風,黃蓋不進獻計策,那周瑜就未必會勝利。這兩個說法,都是不善于觀察人的說法。以韓信來對抗陳馀,就好比以猛虎來對付羊和豬。韓信對漢王說,請北取燕、趙,即使不能夠通過井陘,也一定有別的出人意料的好辦法。他跟廣武君說:“假使成安君聽從了你的計謀,我也就會被抓住了?!边@大概是自謙以便征求意見的言詞。當孫權(quán)向周瑜問計時,周瑜說:“曹操犯了四條兵家的大忌,將軍您要擒拿他就在今天?!眲湟姷街荑r,為他的軍隊太少而遺憾,周瑜說:“這些就已經(jīng)夠用了,豫州您就只管看我周瑜破曹?!奔词箾]有火攻的建議,他也一定有克敵制勝的辦法。不然的話,怎么能成其為韓信、周瑜呢?
注釋
[1] 韓信伐趙:韓信是劉邦的大將,楚漢之爭中,多立戰(zhàn)功。公元前204年,他帶兵滅趙。
[2] 廣武君:李左車,趙封他廣武君。韓信攻趙時,曾為趙獻御敵之策。后趙敗被俘,韓信親解其縛,向他請教攻打齊、韓的辦法。井陘(xínɡ形)口:在今河北省井陘北井陘山,是太行山區(qū)進入華北平原的隘口,韓信攻趙必從此進入。
[3] 絕其糧道:指派奇兵悄悄繞到韓信軍后襲其運糧車輛,斷絕其糧食供應。
[4] 成安君:即陳馀,初從陳勝,隨武臣占據(jù)趙地,后擁立武臣為趙王,執(zhí)掌國政。韓信攻趙時,他不聽李左車的建議,認為義兵不用詐謀奇計,結(jié)果兵敗被殺。
[5] 間(jiàn建):間諜,探子。
[6] 引兵:帶兵。
[7] 使:假使。
[8] 禽:通“擒”。成禽,被抓住。
[9] “信蓋自言之”句:據(jù)《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在向廣武君請教時說過的話。
[10] 周瑜:東漢末吳大將。曹公:指曹操。赤壁:即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
[11] 黃蓋:周瑜屬下將領,他讓周瑜在軍中毒打他,因假稱欲降曹,帶著塞滿油浸草料的船只駛向曹操水軍,乘風點火,吳軍遂大敗曹操。
[12] 會:恰逢。
[13] 悉燒操船:悉,全部。曹操之兵士大多為北方人,不習慣乘船。曹操便將戰(zhàn)船首尾相并聯(lián),以求平穩(wěn),因而黃蓋能將其船只全部燒毀。
[14] 進:獻。
[15] 夫:發(fā)語詞。敵:對抗。
[16] 當:對。豕(shǐ矢):豬。
[17] “信與漢王”句:韓信滅魏后,請求劉邦給他增兵三萬,以北攻燕、趙,東擊齊。
[18] 舉:攻克,占領。燕、趙:項羽所分封的諸侯,其轄地大致與戰(zhàn)國時燕、趙的地域相當。
[19] 正使:縱使。
[20] 他:其他。
[21] 向:當初。
[22] 仆:自謙詞。
[23] 方:當。孫權(quán):當時吳政權(quán)的首腦。
[24] 操冒行四患:周瑜認為,曹操大軍南下,但他后方并不太平;并且他的士兵不習慣于水戰(zhàn);士兵又不服水土,必生疾??;又時當盛寒,馬匹缺乏草料。這就是所說的四患。
[25] 劉備:后來蜀漢的建立者。
[26] 恨:遺憾。
[27] 豫州:劉備。曾任豫州刺史,故稱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