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遇見蒲公英
爛漫天真的童年時代,什么樣的周末才是最日常的?
當然是聯(lián)系附近幾條街巷的小伙伴們,上規(guī)模、成建制地把隊伍開往美麗的田野,然后在野外盡情地玩耍一番了。畢竟,那里是一片自由的天地,那里有天邊最美的云彩,一路邊走邊唱才是最自在的。
邊走邊唱之余,若能逢上一株花莛上結(jié)有“白色神球”的蒲公英,就是一件頗有成就感的事情了。
把小伙伴們迅速呼叫到自己身邊,然后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把花莛截下來,拿在手中,舉到圍攏過來的伙伴們圍成的圓圈中間。隨著大家輕聲而念“一、二、三,吹”,于是乎,蒲公英的種子在來自不同方向的風力作用下,各自撐著一把有著許多白色茸毛的小傘飛向遠方。
剛才的小毛球轉(zhuǎn)眼間幻化成無數(shù)把漫天飛舞的小傘,而一根頂端原本長著“神球”的“魔棒”也在瞬間只剩下一根空蕩蕩的花莛。這讓我們有一種類似魔術(shù)師表演成功后的快感,總要手舞足蹈地樂上一陣子。
當然,望著這些風中的小傘,我們也會生出些許的羨慕之情——什么時候我們也能有這樣一把可以帶著自己流浪四方的小傘呢?阿超和阿中曾經(jīng)把大的塑料袋鋪展在自己的頭上,從不算太高的墻上跳下,試圖飛出一段距離,可是每次都以失敗而告終。
長著“神球”的花莛多半已枯干,邊緣生有波狀齒的葉子也枯萎了,要想看到蒲公英的盎然生機還須在半月之前或更早一些前來才行。
一年之中,蒲公英的花果期從四月延伸到十月,但仲春到初夏是其花朵最繁盛的時期。彼時,蒲公英的葉子正青蔥,和葉子等長或稍長的柔嫩花莛上生有白色的茸毛,而花莛的頂部則開著重重疊疊的舌狀花,這讓它在百草叢中顯得十分醒目。記得阿亞說,這蒲公英的花瓣排列方式酷似菊花。后來,翻閱資料查得,蒲公英果然是菊科植物。
與很多花朵不同,蒲公英的黃花之外圍有三層披針形的苞片。三層苞片長短不一、錯落有致,這在晚上,花朵如傘般收起時最易看清。
彼時,我們并不了解蒲公英的藥用價值,只知道它可以食用。于是,我們經(jīng)常拔取蒲公英的植株,晾曬于窗臺之上,待干后供大人們泡茶喝。
我們還知道,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很早就誦讀過清人翁格小詩《暮春》中的名句——“留將根蒂在,歲歲有東風”。為此,我們絕不隨意破壞掉它們的根部。當然,我們偶爾也會“失手”,拔出一段棕褐色的根來,一種黏稠的白色液體就會從橫截面流出并迅速凝結(jié)。用舌頭舔上一舔,味道微苦。
拜訪一位好友,途經(jīng)一座幽靜的村莊。一條街巷的墻角處,一朵朵黃色的蒲公英開得正盛,其中一株居然挺著四根花莛,花莛上全都開著艷黃的花朵。過不了多久,花莛上會結(jié)出一個個“白色神球”,只是不知到時候是否會有孩童走近它們,頗有成就感地把它們舉在手中,然后吹散。
或許,時過境遷,大自然的野趣早已不是現(xiàn)在孩童們周末的日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