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的人生簡歷
洪州穎
1938年7月28日,外公出生在銅偉寺腰構村的漢山李氏家庭,六兄妹中第五個。上有兩位哥哥和兩位姐姐,下有一位弟弟。母親和父親各在外公7歲和5歲時先后去世,因此家庭情況極其貧窮。
外公每天上學要走5公里的路。被保送到和龍市頭道中學后每天要走7.5公里的路。后來由于長兄在銅偉寺區(qū)政府工作,不得不搬家,轉學到銅偉寺中學。之后,外公先后順利考上了吉林市朝鮮族高中,延邊醫(yī)學院。畢業(yè)后被分到延邊醫(yī)院耳鼻咽喉科,至今一直從事于一線醫(yī)療事業(yè)。
我所認識的外公是一位粗糙、淡定、沉默寡言的人。他不會甜言蜜語,但用實際行動來表達他的溫馨。外公從來不把自己的心事透露給別人,也從來不說“難”,所有事都要自己思考、自己決定、自己解決。因此,我們這些家人們也無法得知外公到底在想什么。外公真的是不屈不撓的強悍嗎?難道外公是不會傷心流淚?他為何如此冷酷、淡定?我從小就對外公有無數個疑問,但一直沒有機會,也沒有勇氣去問他。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樣的疑問也逐漸被遺忘,在頭腦中把外公定義為“他就是這樣的強悍”。
但,我錯了。這次的訪問完全顛覆了我的這個定義。通過這些問題,我了解到外公艱苦的人生經歷,重新認識了外公,發(fā)現了外公深深隱藏著的痛處。他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天生強悍,外公比誰都要脆弱,需要安慰。差點一生都無法得知外公的故事,讓我感到深深地懺悔,重新看待我的外公。
訪問:
1.70歲對您意味著什么?
我今年75歲,老人之間也算是個中老人。但至今視力、聽力、記憶力、行動能力都非常良好,每天還上班看10~15名患者并治療,偶爾也還親自做一些手術。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也是讓我感到自豪的一點。按現在情況來看,今年應該很順利地堅持下去。但有歲數的老人們都不能斷言他的明天,隨時隨地都能發(fā)生意外事故,一瞬間就會終止自己的人生。因此我只希望,一直為我的患者,為我的家庭、后代做些更有意義的事,度過無遺憾的生活,直到那天為止。
2.小時候有什么樣的夢想?后來實現了嗎?年輕時候遇到的最大煩惱是什么?是怎么解決的?
我從小就失去了父母,生活在極其貧困的家庭,并沒有受到長輩們的教育或關照。所以吃好過好就是我唯一的夢想?;谶@個夢想,我有了好好學習,要離開這個農村地區(qū)的想法。在付不起學費的貧窮家庭里,在長兄的支持和社會上毛主席和共產黨的關照下可以讀完大學。雖然沒人指導、督促,但我自己克服各種困難,并奮斗去實現這個夢想?,F在來看也算是成功實現了這個夢想。年輕時候最大的煩惱也是貧困的經濟情況。為了解決它,我戰(zhàn)勝了無數次挫折和挑戰(zhàn),從不放棄,最后就能解決這個煩惱,同時也實現了我的夢想。
3.認為自己哪些方面還不錯?
如果讓我自我評價的話……我比較善于人際交流,善于處理人際關系。我從不驕傲,但實話實說,不會說謊話。事業(yè)上看望高處,在生活上勤儉節(jié)約,不喜歡欠別人,盡量多幫助別人。我在醫(yī)院干了幾十年,沒有人說我的人品怎么怎么不好。不會因為身份、地位的差異擺架子,對各級各部門各種社會地位的人都同等對待,并跟他們相處很融洽。所以不僅對患者還是周圍的人,都說我是一個善良的好人。(這個可以問你媽媽)
4.喜歡誰,為什么?
也沒什么特別瘋狂地崇拜或喜歡的人。長時間相處,認識后就會發(fā)現除了少數人以外,大部分人都是好人,所以我都喜歡。我喜歡不說謊、誠實、爽快、開放型的人。我一生也沒有瘋狂地愛過誰,周圍人都同等的喜歡。如果一定要讓我選一個值得我崇拜的人的話應該是我的老朋友——襄教授。在職別、經歷、醫(yī)術、服務態(tài)度等各方面都是一流的全延邊最有名氣的內科醫(yī)生。我在醫(yī)院工作時,他特別關心我,相處得很近。
5.我出生那年,您在做什么?對這個孩子出世的感想?
當你出生的那年,我已經54歲了。當時看到你出生,我突然想起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們都無法看到你,只剩了我一個活到現在還有了這么一個可愛的孫女,很高興的同時也覺得這都是他們的功勞。沒有他們的支持和輔助,我是無法走到今天的。同時也有了“我已經成了爺爺了,看來我也已經老了”的想法。
當時我擔任我們科副主任,所以熱衷于工作,又要準備韓國研修方面的事,那一年我非常繁忙。我記得剛出生的你,也不哭,抱著也不會鬧,是個很乖的小孩。
6.對健康的看法?遇到過的健康問題?如何處理的?結果?
很高興你關心我的健康。我今年75歲,但比起其他同齡的人算是健康的。也許是因為從小就沒有什么監(jiān)督,自由生活;也許是因為小學到中學一直走幾公里的路上學;也許是因為從小喜歡運動,擅長于運動(學校里一直參加校足球隊,大學時也參加過全國滑雪大賽,滑冰、體操、田徑,幾乎沒有不會做的運動)……種種條件下,老了后幾乎不怎么生病,至今都很健康。并且也沒有家族遺傳之類的病。母親和長兄都患了癌癥去世,但我應該不會。
中學三年級時,在體育課上做運動時,弄壞了右臂。當時沒有去醫(yī)院,直接在當場自己接了骨頭,好像當時沒有接好,現在也是太用力的話會稍微有痛感,但對寫字、拿些小東西之類的正常生活沒有太大影響。
還有一次大事故是1985年10月20日,至今還明確記得那一天。當時我去了火車站,在四五米高的貨車倉庫上搬冬天的白菜。那時旁邊的人不小心把一大包白菜扔到我身上,結果我從倉庫上掉下來。還好沒有傷頭部,但肋骨骨折。當時也不是能手術的狀況,所以只能休息15天。
1995年,54歲時候那年,我得了急性盲腸,做了個手術。我一生都沒有拍過CT,過著很健康的生活。但隨著年齡的增大,也開始發(fā)一些老年病。容易緊張,有偏頭痛和失眠癥,所以好像被去痛藥——安定丸中毒了。今年我們醫(yī)院會做退休人士體檢,這次我一定要去檢查一下。不管怎樣,希望盡量多活著,享受這美好的日子。
7.對工作的看法?
直到高中畢業(yè),我還沒考慮到自己的職業(yè)前途,只是有一定要考上大學的想法。所有的決定都是由我自己來做,家人或其他人都不干涉,也沒有地方去咨詢。1957年全國大學招生人數是10萬7千名,當時吉林高中生都報上漢族大學,而我們朝鮮族是極少的。當年由于延邊是少數民族地區(qū),延邊的三個大學(延邊大學、延邊農學院、延邊醫(yī)學院)是用朝鮮語提前考試。
我本來在準備考漢族大學,聽到朝鮮語考試會提前考的消息,我就嘗試著考一次。當時也沒什么特別遠大的眼光,就用直覺報上了延邊醫(yī)學院??纪瓿r語考試后,我還是準備要考漢族大學,但不久后,得到了我考上延邊醫(yī)學院的消息!當時吃飯錢也快沒了,覺得隨便考上哪里就選哪里,因此拿著行李回到家,之后入學通知書寄到家。
可惜家人們不怎么歡迎這個消息,只有長兄鼓勵我說當個醫(yī)生應該會很好,但又擔心學費和生活費問題。當時我還沒有弄清醫(yī)生這個職業(yè)到底好不好,只是有這樣的機會,我就先狠狠地抓住它而已。
畢業(yè)后分配工作又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當時我的成績并不是太優(yōu)秀,又不像其他富裕的孩子認識有權力的人士,因此我就報了長白山氣象局醫(yī)生這個職位。雖然生活條件稍微惡劣一些,但至少不用擔心其他經濟、求職負擔(半年后就能直接進到延邊醫(yī)院)。1963年7月,我終于正式成為延邊醫(yī)院耳鼻咽喉科的醫(yī)生,一直當到60歲,退休后還返聘了10年。
我真的沒有任何遺憾,也不后悔我的選擇。醫(yī)生這個職業(yè)是一個又有意義又值得尊敬的職業(yè),雖然我當初并不知道這一點,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慢慢發(fā)現它的魅力,并更加愛上它,我非常愿意給下一代推薦這個職業(yè)。我希望我的后代能接上我這個職業(yè)。
8.對財富的看法?
依我理解,你說的財富應該就意味著經濟能力。理論上也說經濟屬于基礎,政治相當于上層建筑。如果沒有基礎或者基礎不牢固,不管什么樣的政策或理論都無法發(fā)揮它的價值,最后脆弱地倒在地上。我們的俗語里也有:“人心出于大米桶。”這意味著父子之間或兄弟之間也要相互送吃送穿,才能產生情感。日常生活中也是,你能拿出實質性的能力才受到信賴,不然光憑著口頭無法得到別人的信賴。
錢像一雙翅膀一樣,只要你有翅膀隨時都能飛到你想去的地方。我聽說我母親是一位個子很矮的女人,但她是那么的堅強和靈活。她為了維持家庭生活,又賣魚,又去市場賣自己在山上采的山菜等,做了她能做的一切苦活。父親和哥哥們在地主家里做了雇農。
我也是從小在這么貧窮的家里長大,沒有經濟基礎,也沒有傳家寶,后來在社會生活中面臨了不少障礙。就說你們吧,如果我和你外婆都沒錢沒房子的話,你們也會像現在這樣經常來看我們嗎?這是一個看似很不可思議,但的確很現實的問題。所以也就是這個原因,我到現在一直重視經濟能力,努力去掙到盡量多的財富。盡量給子女更多的遺產,如果哪天生病了也不向子女求助,自己解決,這樣子女們也能更好地伺候父母。
9.遠行去過哪里,有什么印象?
首先,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1967年10月18日,我跟醫(yī)院的同事和幾個護士一起去了北京串聯,在北京市中心觀看毛主席和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幾位中國最高層領導們的閱兵儀式。當時我恰好帶了相機,但由于太快了,無法拍好,只能等閱兵結束后拍下他們走過的地方。住宿、吃飯、交通、游覽等所有的費用都是免費的。我只帶了30元人民幣在北京待了15天。
1978—1979年,我在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yī)院研修了一年。那期間我參加了桂林、昆明等地進行的一些學術會。在那里我認識了很多國內有名的耳鼻咽喉科教授,并在各種學術雜志和學術會上發(fā)表了30余篇論文。
其次,是國外。1992年,在韓國第二大醫(yī)院——延世大首爾Severnce醫(yī)院(地位相當于北京協和醫(yī)院)研修了三個月。當時由于中國沒有那么全面的輔助政策,所有的費用都由韓方支出。那期間,我在各個醫(yī)院和醫(yī)學院給他們做了關于中國耳鼻咽喉科的發(fā)展史和延邊大學現狀的演講,當時收到的演講費大概有20多萬元。那次韓國研修期間我積累了更厚實的學術經驗,那次掙到的演講費還用在兒子的結婚準備上。
1994年9月17日,一句英語都不懂的我被美國鄭教授邀請到美國研修。我先去了美國加利佛尼亞州 San Diego,參加4天的國際學術會。之后在美國中部的俄亥俄州一家醫(yī)療中心進修了一年。
1996年5月,參加了在日本福岡市開展的一次學術會(日本96會),順便去看了當時兒子和媳婦留學的弘前市,在那里待了十多天后再回來。
1998年再次去了美國,但這次是被邀請去旅游。這時我能走遍美國幾個主要大城市。
1983年到2005年期間,我總共去了11次朝鮮。主要都是為了看望在朝鮮的大姐和她的子孫們。
2007年,去俄羅斯海參崴旅游。
我去過的國家并不少,我的最大印象也就是都比我們國家發(fā)展了很多,人們素質也很高。我覺得比起宅在家里的英雄,出去逛逛的傻子更有出息。而我就是那個傻子。
10.在外國,您得到的教訓是什么?
我一生中去過世界最發(fā)達的國家——美國和日本,發(fā)展中國家——俄羅斯、韓國,還去過世界最貧困國家之一的朝鮮??梢哉f是走遍了世界幾個重要核心部分。美國在很多方面條件都相對優(yōu)越,又發(fā)展,又文明,又干凈,服務又好,但民族歧視很厲害。美國和日本20年前就開始用黃色公交車接送小學、中學生;在醫(yī)院里也是,老年人們都能免費看病,并且門診候診室里都會提供咖啡等各種服務。在日本,護士們都在跑來跑去地為患者們服務,特別勤奮。街上的警察們也特別熱情,我第一次到美國機場的時候,一句英文都不會,不知道在哪里取行李,當時那里的保安一看到我恍惚的樣子,直接跑過來幫到我完全解決問題為止。
在美國我學到了很多,也深深感受到了離開家,必定面臨各種各樣的苦難。不管多么貧窮,還是自己的家、自己的家鄉(xiāng)、自己的國家是最溫馨,最舒服,最好。但年輕時候出去大開眼界,了解發(fā)達國家的那些文化和發(fā)展經歷,吸取生活各種方面的教訓,也是一種很值得推薦的做法。
11.您夢想中的結婚生活是什么樣的?您滿足現在的生活嗎?
我一生就談過一次戀愛,就是你的外婆。也沒有中介人,只是小學同學。高三的時候給她寫了情書,之后大一,正式開始談戀愛。但由于兩個人身在異地,所以也沒有太多的接觸,大學畢業(yè)后稍有了曲折,但在長輩們的勸告下決定了結婚。當時剛好認識了報社的攝影記者,所以也留了結婚紀念照,這是一件很幸運的事。結婚第二天開始,由于兩個人單位不同,你外婆在圖們工作,而我就在醫(yī)院住宿樓里生活。我的結婚生活也沒什么可說的,現在的情況你也在旁邊有見有聞的。兩個人性格相反,相處得也不怎么理想。
12.您夢想中的子女的形象是什么樣的?他們按照您的心愿長大了沒?
我有兩個子女,一男一女,至今兩個都沒什么大挫折,順利地過著他們自己的生活。他們也已經都過了四十,不知道他們怎么想我這個父親。你媽媽和舅舅都一大部分跟我很像,你媽媽跟我一樣性格開朗,很樂觀,但也跟外婆一樣不喜歡人際交往,她的開朗只限在家庭成員當中,還會撒嬌。你舅舅跟我一樣不會說溫柔的話,說話直接,實話實說,冷淡,但也跟外婆一樣內向。
我們當然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實際上,從小他們也沒有受到什么像樣的家庭教育,也都因為我這人就這么長大的,不知道怎樣去教育孩子。所以大部分情況下,都讓他們自己去決定自己的路,我可以幫上忙的就幫,其他一律不管?,F在,我也慢慢老了,對他們希望的也就是比我們活得更久,夫妻之間和諧相處。
尤其是對于你和你表弟,我一直希望你們倆健健康康地長大,成為一個優(yōu)秀人才,不管在經濟上還是其他方面,希望能助你們一臂之力。你已經是成年人了,可以決定、計劃你的未來,現在最擔心的就是你的表弟,他竟然成了日本國籍的朝鮮族人,擔心我們這個家族會不會遷移到日本,也同時擔心他以后會不會被日本人歧視。希望你在旁邊多多照顧他,關心他,幫助他。對于子女們還有一件愧疚的事就是我和你外婆都是堂堂正正的大學本科畢業(yè)生,但由于沒有給予好的家庭教育,卻讓兩個子女都只上到大專,這一點我至今還是很內疚的。
13.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落淚是什么時候的?
第二次在美國待了兩三個月的時候,我為了賺錢,隱瞞著醫(yī)生的身份,在一家小餐廳做了后廚洗碗工,干了兩個月。當時沒少受到當地人的歧視,已經都50多歲的人了,家里也有醫(yī)生這個很好的職位,就為了賺點錢,卻在那種破地方受盡各種苦難。一想到這兒,眼淚就掉下來了。那天晚上回家后,我給在日本留學的兒子打了個電話,說:“我干了活之后發(fā)現打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不起我沒有給你們充足的經濟條件,害你們在外地留學也要自己打工賺錢。”兒子一聽到我的哭訴,就很生氣地對我說:“爸你不是去參加學術會了嗎?在那里到底干什么?!趕緊回家吧!”
晚上偶爾失眠的話,我會回想起我的家庭歷史,想念父母和兄弟姐妹們,也回憶走到現在所經歷過的艱難事跡等等,不知不覺掉下眼淚。如果弟弟沒有去朝鮮,留在延邊的話也許兩個老人一起回想這樣那樣的往事,這樣該多好。1994年2月,弟弟為了來看我,偷偷游過圖們江來我這兒的時候,只過了兩夜就不得不重新送回朝鮮(因為在朝鮮他有妻子和3個子女);由于非法跨國,弟弟被朝鮮當局抓到,送到環(huán)境極其惡劣的農村干活;2005年,跟你爸媽三個人去朝鮮探訪的時候,被當地警察沒收了所有的財產(現金五六萬元和帶上去的一些食物和衣服,甚至連個人物品都被他們搜走了),還熬夜被審問……想到這些事情,都很氣憤,眼淚就掉下來。
14.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候是什么時候?
回想起來,我一生中也沒什么太艱難的事情,已經都熬過來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我當醫(yī)生這個職位后有了唯一的一次醫(yī)療事故。當時我剛從美國回來,上班第一天,有個醫(yī)生跟我說自己手太抖了,無法做手術,拜托我?guī)退鲆粋€手術。當時我并不了解患者的病情,就爽快地答應了他。后來發(fā)生了醫(yī)療事故,之后有一陣子患者家屬們說要訴訟什么的,向醫(yī)院抗議。那時如果真的扯上經濟方面的問題的話,打死我也要證明我的無辜,但最后醫(yī)院處理好紛爭,對我也沒什么損害,就到此為止了。當時的確為這事傷了不少心,但還好順利地過去了。
15.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是什么?
首先是,本來想再要一個孩子,很遺憾沒有做到。
其次是,弟弟提出要去朝鮮的時候,沒有攔住他,同意他去朝鮮的事。如果再攔住幾個月,等到“文化大革命”的話,他也不能去朝鮮,就跟我一起在延邊。
最后是,關于大嫂的事。她為了養(yǎng)活沒有父母的我們幾個小孩,吃了不少苦頭。大嫂37歲時,我的大哥就早逝了。之后再婚了也沒有過著安逸的生活,得了中風,下半生一直以半身不遂的狀態(tài)艱難地生活著。我很后悔當時沒有好好對待她、伺候她,讓她就那么凄涼地結束了一生。
16.您對外孫女的忠告?
我一直想好好地寫一篇我自己的人生故事,以便于代代相傳,但由于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做過。然而這次,外孫女給了我這樣的一個機會,讓我認真地回憶自己的歷程,總結了自己走過來的路,能讓后代們知道我們這一家族的來歷和一些祖先們的情況,對此我非常感激我的外孫女,并感到非常的高興。希望你繼續(xù)熱衷于你的學業(yè),找一份好工作,成為一個社會上有貢獻的優(yōu)秀人才。一定要健康,找一個好伴侶,過著幸福的生活,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
采訪手記
我記憶中的外公是一位很冷酷的人。他從來不對家人說出溫馨、溫柔的話,一直都是那么的冷淡、沉默。如果用現在流行的話來比喻,他就是現在的“酷男”。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我。外公對我一直都是那么的慈善。雖然語氣還是蠻橫,不太會表達自己的心,但每時每刻都為我著想,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催我趕緊來拿,外公一直尋找著有什么更好更多的東西要給我。從小外公比父母還要積極參加我的一系列學校活動(運動會、各種比賽、各種演出);外公見過的、認識的我的朋友比我父母還要多;代替工作繁忙的父母,外公經常帶著習慣于城市生活的我去體驗一些農村生活,并讓我感受到自然的滋味。我周圍的所有人每次都跟我說:“我們不難看出來,你外公真的很喜歡你,珍惜你。”我一直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是我外公,因為親情是無條件的。
然而,在這次問答中第八個問題:您對財富有什么看法?看了外公對這個問題的解答時,眼淚突然涌上來。它不是什么很感人的話,更不是打動我心的那種話。反而是狠狠地打擊我所信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話。外公說,經濟是解決萬事的基礎,甚至親情也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他說得很淡然,因為是這樣,所以我受到的打擊更大。
當然我也知道外公從小生活在貧困家庭中,所以對財富有所渴望。但我并不知道外公竟然把經濟看成萬能鑰匙。至今,我所學到的、得知的、信仰的教育、道德倫理是正相反的,它們一直都教導我雖然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但金錢不是萬事的基礎,人情是所有人間活動的最基本的道理。我一直信仰著這一點,并且努力按這個價值觀生活了20多年。所以當我第一次看到外公的這個解答時特別的受打擊并迷惑。但外公的最后兩句又一次尖銳地刺了我一下:“如果我是一個沒錢沒房子的老頭,一直拖累你們,你們還會像現在這樣歡迎我、尊敬我嗎?父母應該要給下一代傳下盡量多的遺產,不給他們添麻煩,這樣子女們也會更好地伺候你?!钡谝淮巫x到這句話時心里不斷地喊出“不是!”但讀了一遍又一遍,漸漸感覺到有一把針不斷地刺在我心中……從小就那么的喜歡去外公家玩,外公說要去哪兒就跟著去哪兒……我一直以為這是我對外公的愛,是我們之間的親情。但如果外公真的身無分文,勉強謀生的狀況,我們會不會真心去迎接外公,去精心照顧他、伺候他?會不會被那些道德倫理、信仰所困擾,并不是出于真心的、機械式地去照顧他呢?
值得思考一下外公的這種思想到底如何形成的。雖然外公一直強調經濟是最重要的基礎,但實際上,外公卻沒有這么做到。當我們出生的那時起,外公應該不會是為了幾十年后得到我們的精心照顧,才養(yǎng)我們,給我們父愛的。外公是給了我們無條件的愛。那外公為何形成這樣的價值觀呢?難道真的只是因為外公貧窮艱苦的童年經歷?還是……還是因為我們所做的言行中不知不覺地透露出我們心中某一黑暗自私的一面?會不會我們就是讓外公形成這種想法的主謀?越想越感到愧疚、抱歉,我一直以為這20多年我還算是一個乖乖地遵守我的道德倫理的人,但事實上卻不是,現在非常懷疑我到底是怎么走過來這條人生路的。外公的解答讓我深深地重新懺悔我自己,給了我真正成為對自己對外公毫無慚愧的人的機會。
外公也是一位非常堅強的人,已經進入高齡,但從來沒有得過什么重病,到現在還在每天上班。不久前,還親自把水泥、玻璃、鐵欄等搬到一個山上,給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做了墳墓,還立了石碑。外公健壯的身軀散發(fā)著一股不可侵犯的威力,再加上他那冷淡的表情和語氣,一看就能知道他是一位不會被感情控制的人。當然,我也一直這么覺得。
讀完外公的家庭史,才懂得為何外公那么地執(zhí)著于朝鮮,還那么精心地照料家族墳墓。這么看來,其實外公并不是什么鐵人,他是一位一直思念著家人,渴望著愛的純真又脆弱的人。雖然嘴邊一直掛著自己沒有什么特別艱難的經歷,都能熬過來,沒什么了不起,但這只是長年來無數次苦難中積累的內功,當時外公孤單一人要克服那么多磨難,那是一件多么需要堅強意志的事!想到這兒,我突然發(fā)現外公的背影是那么的脆弱和渺小。
外公又是一位非常自由的人。也許是因為從小就在沒有干涉的環(huán)境下隨自己的意愿生活,外公具有非常自由的靈魂。自己想要做的事,他無論怎樣都會做到;直話直說,實事求是;喜歡外出活動……同時,外公的好奇心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加旺盛。他到了60歲以后還開始學騎摩托車、學電腦,甚至學會了開車。
外公還是一位善于分享、有恩必報的人。他常常抽出時間來拜訪那些親戚、患者們和年輕時給他這樣那樣幫助的人。每次到一些節(jié)日或者是生日當天,外公都會拿著大大小小的禮物去拜訪他們。雖然那些禮物也就是一些吃的和生活用品,但人們都很佩服外公這樣的行為,贊他是一位真正的好人。當然,也有人說都七十多歲的老人整天到處跑來跑去,不是什么好事,但現在看來這也都是基于外公那仁慈的心。外公并不是冷酷、自私的人,即使他的價值觀極其重視金錢,但這也并不意味著他是一個只要錢不要人的那種人。
外公一直記著自己所受到的幫助,盡力去報答那些關心他的人,給貧窮的人盡量多的幫助,把自己所擁有的分享給周圍人。說不定這就是人在世上活著最有意義最成功的事例。原來我外公是一位這么偉大的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