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詩文須有真摯情感

唐浩明評點曾國藩日記 作者:唐浩明


作詩文須有真摯情感

原文

早起,思將昨夜三詩謄稿,了此一事,然后靜心讀書。乃方謄之時,意欲求工,展轉不安,心愈迫,思愈棘,直至午正方謄好。因要發(fā)家信,又思作詩寄弟,千情纏綿,苦思不得一句。

凡作詩文,有情極真摯,不得不一傾吐之時。然必須平日積理既富,不假思索,左右逢源,其所言之理,足以達其胸中至真至正之情,作文時無鐫刻字句之苦,文成后無郁塞不吐之情,皆平日讀書積理之功也。若平日醞釀不深,則雖有真情欲吐,而理不足以適之,不得不臨時尋思義理。義理非一時所可取辦,則不得不求工于字句。至于雕飾字句,則巧言取悅,作偽日拙,所謂修詞立誠者,蕩然失其本旨矣!以后真情激發(fā)之時,則必視胸中義理何如,如取如攜,傾而出之可也。不然,而須臨時取辦,則不如不作,作則必巧偽媚人矣。謹記謹記。

未正,竺虔來,久談。背議人短,不能懲忿。送竺虔出門,不覺至渠寓,歸已將晚。寫家信呈堂上,僅一葉,寄弟信三千余字。(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評點

曾氏今天很忙。改詩謄詩費去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又想起要給弟弟寫詩,苦苦思索,卻又沒有找到感覺。下午好友金竺虔來訪,久坐不走。聊完天后,曾氏又把金送回家。返回自家已將近晚上,然后在油燈下分別給父母、諸弟各寫一封家信,給諸弟信長達三千余字。這一天夠辛苦了。

因與弟詩的構思艱難,曾氏想起作詩文必須先得有不吐不快的真摯情感,然后還得要把這種情感上升到義理層面上。如此,詩文才可以寫得好。若義理不足,只在字句上下功夫,則是靠巧言取悅讀者,好比作偽,與“修詞立誠”的古訓完全背離。與其這樣,還不如不作。好在第二天便進入狀態(tài),寫了四首給九弟國荃的律詩。這四首詩手足情深,義理文字都很好,現(xiàn)抄錄于下。

其一

違離予季今三載,辛苦學詩絕可憐。

王粲辭家遘多患,陸云入洛正華年。

輪轅塵里鬢毛改,鼙鼓聲中筋骨堅。

門內生涯何足道,要須嘗膽扳堯天。

其二

漢家八葉耀威弧,冬幹春膠造作殊。

豈謂戈照京口,翻然玉帛答倭奴。

故山豈識風塵事,舊德惟傳嫁娶圖。

長是太平依日月,杖藜零涕說康衢。

其三

杜韓不作蘇黃逝,今我說詩將附誰?

手似五丁開石壁,心如六合一游絲。

神斤事業(yè)無凡賞,春草池塘有夢思。

何日聯(lián)床對燈火,為君爛醉舞仙僛。

其四

辰君平正午君奇,屈指老沅真白眉。

入世巾袍各骯臟,閉門諧謔即支離。

中年例有妻孥役,識字由來教養(yǎng)衰。

家食等閑不經(jīng)意,如今飄泊在天涯。

這四首詩中的第一首說諸弟求學求功名的不易,第二首說的是對戰(zhàn)爭將起的憂慮,第三首是對詩文有成的自我夸許,第四首是對已成年的三個兄弟的評價。最有趣的是第四首。曾氏對時年二十三歲、二十一歲、十九歲的三個弟弟的品鑒,居然與后來他們一生的行事基本吻合。

四弟國潢出生于庚辰年,被稱為辰君。辰君一生的功名,只是一個大哥花錢買來的監(jiān)生。戰(zhàn)爭年代,他未參與兵事,一直在老家照顧曾氏大家族,后來活了六十七歲,壽終正寢。用平正二字來概括其一生,大致是接近的。

六弟國華壬午年出生,被稱為午君。午君的功名也是靠錢換來的監(jiān)生。他一生眼高氣大,我行我素。自身尚未獨立,便不顧大家勸阻執(zhí)意娶妾。功名未成,不檢討自己,卻怨天尤人、牢騷滿腹。后來領兵打仗,竟然屢屢得手,但最終還是將一支六七千人的軍隊引入全軍覆沒之地,本人也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悲慘下場。一生行事,真正是奇特。

老沅即沅甫,也就是九弟國荃。三個弟弟中,大哥對他的評價最高、期望最大,稱他為馬良。他也確實沒有辜負乃兄的期許,憑本身的才學考取秀才,又考上優(yōu)貢,后來成為大哥最為得力的幫手,也為自己博得高位顯爵榮華富貴。

曾氏素來被認為精于相人,從對自己三個弟弟的評價中,可知此語不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