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被人遺忘的一扇城門——凱爾卡門
次日凌晨一點,穆罕默德給他的軍隊下達了總攻命令。他的帥旗在風中獵獵作響,數(shù)以萬計的士兵拿著武器、云梯、繩子、鐵爪篙,在異口同聲的“真主!真主!”的吶喊聲中沖向君士坦丁堡城墻。幾乎在同一時刻,所有的軍號都被吹響,所有的戰(zhàn)鼓都被擂響。雷霆般的炮聲、士兵的吶喊聲與震耳欲聾的擂鼓聲匯成一片,仿佛暴風驟雨的襲擊。那些未經(jīng)訓練的赤裸半身的敢死隊——在穆罕默德的作戰(zhàn)計劃中,這些人無疑是替死鬼,其主要的任務是在主力部隊進攻前,去消耗敵方的體力和銳氣——被毫不吝惜地率先送到城墻上去。這些被穆罕默德精銳部隊驅趕的替死鬼在黑暗中拿著數(shù)以百計的云梯向前奔跑,攀上城垛、雉堞,被擊退下來之后又接著沖上去,因為他們毫無退路可走,就這樣接二連三地向上沖。這些一箭就能射透的人肉鎧甲無力抵擋迎面而來的箭矢和石塊,所以守在君士坦丁堡城上的人暫時還能處于優(yōu)勢,可他們真正要面臨的危險是自身的疲憊——而這正是穆罕默德所要的。
守在君士坦丁堡城墻上的人身著厚重的甲胄,穿梭來往于各處,砍殺穆罕默德的敢死隊,在這種被動的防御戰(zhàn)中消耗了他們旺盛的精力。
在兩個小時的消耗戰(zhàn)中,天色漸亮,全身披著網(wǎng)狀鎧甲、紀律嚴明又訓練有素、由安納托利亞戰(zhàn)士組成的第二梯隊發(fā)起了沖鋒,局勢由此而變得越來越危險。與那些守在君士坦丁堡城墻上,又不得不四處奔走保衛(wèi)缺口,疲于突圍的人們相比,穆罕默德的軍隊在人數(shù)上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且在他們發(fā)動進攻前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可是,即使是這樣,穆罕默德的軍隊所到之處還是被君士坦丁堡守衛(wèi)的人們不斷地打退,穆罕默德不得不派上自己最后預備的王牌部隊,并親自率領12 000名土耳其近衛(wèi)軍。這些人都是身強力壯、出類拔萃的奧斯曼帝國的士兵,當時被歐洲看作是最優(yōu)秀的部隊,他們齊聲吶喊地朝著已經(jīng)疲憊不堪的君士坦丁堡的守衛(wèi)撲去。
此刻,真正千鈞一發(fā)的緊要關頭到了,君士坦丁堡城里所有教堂的大鐘都被人們敲響,城內能夠拿起武器戰(zhàn)斗的人與在船上的水手全都來到了城墻上參戰(zhàn),因為君士坦丁堡的人民知道,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刻已經(jīng)到來。對于守衛(wèi)君士坦丁堡城的人們來說,另一個不幸的消息是熱那亞軍隊的司令官朱斯蒂亞尼被矢石擊中,身受重傷被抬到船上去了,他倒下去的這個消息曾一度動搖了他們的信心。在這個萬分危急的時刻,東羅馬皇帝親自趕來作戰(zhàn)使得守衛(wèi)城墻的人們再一次振奮起精神,他們推倒了進攻者的云梯,讓拜占庭又一次得到了喘息的機會。雖然危機暫時過去,瘋狂的進攻暫時被擊退,但一個悲劇性的意外事件,在那神秘的幾分鐘里的一秒,卻徹底地改變了拜占庭的命運。這就如同在某些特定的時刻,歷史令人難以預料地作出了自己的選擇一樣。
這真是一件讓人無法想象的事情。幾個土耳其人從主要進攻區(qū)域附近沖進了外層城墻上被炸開的缺口之一,但是他們還不敢輕易地沖向內墻。他們在兩道城墻之間像無頭蒼蠅一樣亂闖時,突然在內墻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比較小的城門竟然是敞開的,這個城門被稱為“凱爾卡門”。它本身只不過是個小門,在其他的大城門關閉的時刻,這扇小門成為人們進城的通道,因為它沒有任何戰(zhàn)略意義,所以在那晚激烈的奮戰(zhàn)中,它自然而然地被人們遺忘了。
這時,這隊奧斯曼帝國的士兵驚異地發(fā)現(xiàn),在堅固難摧的防御工事中,這扇小門竟然就這么敞開著,沒有一個人管,一開始,他們以為這是軍事上的誘敵計謀,因為發(fā)生這樣荒謬的事情實在是讓人難以想象。按常理來說,防御工事的每一個缺口、小窗口、大門前,都會堆滿了尸體,燃燒著的火把和長矛會密集地射來,而眼前的場景,卻平靜安詳?shù)萌缤瞧谔斓脑绯?,這扇通向城內的凱爾卡門就這么敞開著。那幾個土耳其人立即想辦法通知增援部隊,就這樣,整整一支部隊沒有動用一槍一炮,順利沖入內城,沒有遭到任何抵抗。
這一切都躲過了城墻上人們的眼睛,他們沒有料到攻擊會從背后襲來。更加糟糕的是,當士兵們無意間發(fā)現(xiàn)防線后方出現(xiàn)土耳其人時,竟情不自禁地驚叫起來:“我們被攻破了!”這樣不確切的話語,在戰(zhàn)場上是比任何槍炮都害人的。而今,在這樣的喊叫聲中,土耳其人也盡情歡呼起來:“攻破了!攻破了!”就這樣,所有的抵抗都被這喊叫聲瓦解了。雇傭兵以為自己被出賣了,都迅速從陣地離開,想要趕快逃回到港口去,以便回到自己的船上。君士坦丁帶領著幾個隨從和敵人奮力抗爭,但是大局已定,他最終戰(zhàn)死了。拜占庭城一片混亂,沒有人認出他的尸體,直到第二天,人們才從一大堆尸體中顯露出的帶有金鷹裝飾的朱紅色戰(zhàn)靴上認出他,這也意味著,東羅馬帝國最后的皇帝已經(jīng)光榮地以羅馬精神和他的帝國同歸于盡。
就是那扇被遺忘的凱爾卡門,這樣芝麻大的一次意外,決定了世界歷史的發(fā)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