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第一高峰挺進
1960年3月25日12時,連綿的風雪已經(jīng)停息了。全體登山隊員們背著登山背包,拿著冰鎬,集合在珠穆朗瑪山下的廣場上。
登山隊員們打開音響,播放莊嚴的國歌,他們親手把一面五星紅旗徐徐升上了燦爛的晴空。
這時,隊長史占春向整裝待發(fā)的隊員發(fā)布命令:
現(xiàn)在,中國登山隊開始向世界第一高峰挺進!
隊員們抬眼望去,只見銀色的尖錐般的峰頂在濃密的云層后面時隱時現(xiàn),綿延起伏的坡嶺間到處覆蓋著終年不化的白雪。一道道淺藍色的原始冰川像瀑布一樣從萬丈懸?guī)r垂掛而下,閃耀著點點寒光。一條深褐色的峽谷像長蛇一樣曲曲彎彎,既看不清它的起點也找不到它的盡頭……這就是世界最長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地球的最高點,拔海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就像巍峨壯闊的幔帳,懸掛在中國西藏高原的邊陲;更像是威嚴雄偉的武士,守衛(wèi)著廣袤無際的亞洲原野。
其實,早在3月24日,登山隊隊部負責人便和登山隊員們一道,研究了珠穆朗瑪峰的有關資料,并制定出征服珠峰頂峰的總體計劃。
根據(jù)中國四五年來進行高山探險的經(jīng)驗,攀登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是不能夠把希望寄托在一次行軍上的,而是要經(jīng)過幾次適應性的攀登,逐步上升,以取得對高山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然后,選擇適當時機,集中力量突擊主峰。
因此,登山隊決定把奪取珠峰頂峰的戰(zhàn)斗分為四個“戰(zhàn)役”來進行攻克。
第一戰(zhàn)役——登山隊員從大本營出發(fā),到達海拔6400米的地方,然后返回大本營休息。
第二個戰(zhàn)役,人們將從大本營出發(fā),攀登到拔海7600米的地方,然后返回大本營休整。
第三戰(zhàn)役——再上升到海拔8300米,再返回大本營,為最后突擊頂峰做好充分準備。
在這三次適應性攀登中,隊員們一方面要在沿途不同海拔高度建起許多個高山營地,為登頂創(chuàng)造物質條件,同時隨著高度逐步上升,隊員又能達到對高山環(huán)境的充分適應。
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第四個戰(zhàn)役,就要求主力隊員們從大本營出發(fā),直抵拔海8500米的地方,建立奪取主峰的突擊營地,然后再從那里出發(fā),攀登到海拔8844.43米的頂峰。
登山隊黨委和隊部在制定這個奪取珠穆朗瑪頂峰的戰(zhàn)斗計劃后,又經(jīng)過反復研究和修訂,最后在登山隊全體隊員大會上一致表決通過,才付諸實施。
這時,登山隊員們已經(jīng)開始向珠穆朗瑪峰進軍了,他們沿著珠峰的東絨布冰川中脊和側脊的路線前進。
東絨布冰川是珠穆朗瑪山區(qū)山谷冰川中的一支,寬度500米,長度在17公里以上。由于氣候極端寒冷,覆蓋在山坡上的積雪,在漫長的年代中逐漸凍結和凝固,形成堅固的冰層,像江河一樣沿著彎曲的山澗峽谷向山下移動,這就是冰川。
現(xiàn)在,登山隊員們就要踏著這種冰川上浮蓋著的冰積石攀登上去。
傍晚,夕陽斜掛在珠穆朗瑪西邊的天際,暮靄從山谷中裊裊升起,登山隊員們迎著寒冷的山風,來到了珠穆朗瑪山中的第一號營地,即5400米的山坡。大隊停下來,決定在這里休息。
在這里,先遣工作隊的隊員們早已提前來到山區(qū),冒著風雪和嚴寒,在珠穆朗瑪北坡5400米處建立起舒適的登山營地。此外,先遣工作隊的隊員們還在5900米和6400米的地方分別建立起登山營地。這樣,才使得登山隊員們在疲勞了一天之后,有一個可以遮擋風寒與休息的場所。
只見他們一個個鉆進銀色的登山帳篷,生起汽油爐烹調起了晚餐,炊煙縷縷升入冰雪高空。主力隊員們在這養(yǎng)精蓄銳,集中力量去奪取險峻的珠穆朗瑪頂峰。
在這個營地附近的山巖下,登山隊員們看到了幾個牛圈般的亂石壘的空地,里面散堆著已經(jīng)銹爛的氧氣瓶、罐頭筒和幾只已經(jīng)腐朽發(fā)黑的皮鞋,有些東西上面還能看到模糊不清的英文商標。
這是英國探險家們留下的遺跡,其中有一個登山隊員指著這堆東西自豪地說:
英國人從北坡攀登珠穆朗瑪頂峰遭到了失敗,而我們卻要從北坡取得勝利,因為我們是用共產(chǎn)主義思想武裝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