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國風(1),亦里巷語(2),然雍雍和雅(3),騷人則蕭蕭清遠之音(4)。西京語迫意鋟(5),自不及古人深際(6)。
【注釋】
(1)十五國風:指《詩經(jīng)》中的《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wèi)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等,合稱十五國風。
(2)里巷語:出自朱熹《詩集傳序》:“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p>
(3)雍雍和雅:指詩風雍容,和平雅正。雍雍,猶“雍容”,從容大方。和雅,指詩的風格和平雅正。
(4)騷人:泛指憂愁失意的文人、詩人。此處指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作家。蕭蕭清遠:凄冷寂靜,清美幽遠。
(5)西京語迫意鋟(qǐn):指西漢詩歌(四言詩)多語氣急迫,情感造作。鋟,雕刻。
(6)深際:深遠的境界。
【評析】
承上則論詩之義,具體拈出“雍雍和雅”、“蕭蕭清遠”的風騷典范,標舉大義?!对娊?jīng)》之十五國風出于民間,漢儒以“溫柔敦厚”的詩教加以闡釋,發(fā)揮了春秋季札審樂觀詩的傳統(tǒng)。季札說《周南》、《召南》:“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闭J為二南是周代教化的基礎(chǔ),周代政教雖未盡善,但其民心仍是勞而不怨。先秦時期,詩、樂合一,后人由此言詩而仰慕宗周風教,往往借古觀今,以正時弊。陸時雍以古鑒今,借風騷之和雅清遠表明自己的詩學觀,而批評“西京語迫意鋟”,就不難理解了。
陸氏論詩有重雅傾向,他對風騷精神的體認和提煉,就偏重這一方面。在他看來,兩者在韻致上是相近或一致的?!对娊?jīng)》之“《風》體優(yōu)柔”自是“雍雍和雅”,而楚騷的最高境界也大抵如此。陸氏《讀楚辭語》說:“宋玉所不及屈原者三:婉轉(zhuǎn)深至,情弗及也;嬋娟嫵媚,致弗及也;古則彝鼎,秀則芙蓉,色弗及也?!睆那?、致、色三方面概括屈騷風貌,而其與十五國風一樣,都可歸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