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忙年·年事
《紅樓夢》第十八回寫元春省親前的準備工作云:
本上之日,奉旨:“于明年正月十五日上元之日貴妃省親?!辟Z府奉了此旨,一發(fā)日夜不閑,連年也不能好生過了。
最后一句,加重說明了賈府的忙碌,也特別可以看出對過年的重視。從古至今,都是如此,現(xiàn)在雖然過舊歷年已改稱“過春節(jié)”,內容簡單多了,但仍然要買些年貨,最起碼江南人家還要吃頓年夜飯;北方人家,還要吃頓煮餑餑,通稱包餃子。可見這古老的風俗,影響到民間,多么悠久而深廣了。
“年”字,按古文的寫法,是一個象形字,有頭有尾,腳向四面伸開,像一個大壁虎,據(jù)說是一種很可怕的爬蟲,一歲之中,人家不遇到它,最好了,便平安無事度過了,因此燒一堆篝火,弄一些好東西大家好好吃一頓,以資慶祝,這就叫做“過年”。先民故事,代代流傳,漸漸大概這種爬蟲沒有了,而這天吃好東西以示慶祝的故事依然存在,這些變成純粹的歡樂慶祝,又和歲首聯(lián)系起來,春王正月第一天,元旦,這種歡慶吃喝的事,就不是慶祝沒有遇到可怕的爬蟲,而是歡慶除舊迎新的歲首,這就變成后來的“新年”和“過年”了。
《紅樓夢》各回書中,寫到過年的很多,而著重描繪,專寫過年的則是第五十三回、第五十四回。第五十三回云:
當下已是臘月,離年日近,王夫人和鳳姐兒治辦年事。
第五十五回開頭云:
且說榮府中剛將年事忙過,鳳姐兒因年內年外操勞太過,一時不及檢點,便小月了。
前者是“治辦年事”,后者是“將年事忙過”,在這兩句話中間,夾著洋洋灑灑,將近兩萬字的花團錦繡的好文章,不唯將榮、寧兩府過年的情況寫的如火如荼,躍然紙上。而且也生動地記錄了二百多年前過年的生活細節(jié),是研究風俗史的好材料。
前引兩句話,中間隔著一個半月多的時間,開頭是臘月初,結束是正月十八,而尚有“親友來請,或來赴席的,賈母一概不會……”可見正月十八之后,新春飯宴,請吃春酒,尚時有舉行者。這是“過年”的余波,一直拖拖拉拉,到二月二“龍?zhí)ь^”那天為止??梢娢魰r所說“過年”,差不多年前、年后,陸陸續(xù)續(xù)有兩個月的時間了。
從氣氛上講,過年大概要表現(xiàn)在忙亂、歡樂、哀愁三個方面?!都t樓夢》中說“治辦年事”,“內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賈珍說:“真真是別叫過年了”,“不和你們要,找誰去”,以及榮府家宴所敘,“當下人雖不全,在家庭小宴,也算熱鬧的”等等,都從文字表面,從文字背面,充分表現(xiàn)了這三種過年的氣氛。忙亂是事情多。在經濟方面,欠人家的要準備償還,人欠的要準備索取,商號、人家一年的收支要結算,過年的費用要籌措;在家庭方面,要買年貨,要做新衣,要辦年菜,要準備敬神祭祖,要安排送禮拜年請客,等等;在社會上各種娛樂活動,都在積極籌備,各寺廟也都在準備各種敬神活動??傊鐣细餍懈鳂I(yè)的人都圍繞著年事忙亂,所以賈府中“內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
歡樂的氣氛自然表現(xiàn)在整個社會上,表現(xiàn)在萬象皆新上,表現(xiàn)在家庭團圓飲宴上,表現(xiàn)在種種娛樂活動上,而更多的則表現(xiàn)在兒童身上、青少年身上,似乎古今同出一轍,《紅樓夢》中自然也是如此。
哀愁方面那就多種多樣了,“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團聚之家歡樂是普遍的,“萬里未歸人”之家的哀愁就是孤獨的。有錢還賬,有錢過年的人家是歡樂的;那無錢還賬,急著發(fā)愁過不去年的便是無限憂傷的。大人發(fā)愁過不了年,而孩子不懂,天真地企戀于過年的歡樂,這就更是無限凄涼的情景了。這樣在過年歡樂的同時,又有多少人在不同程度地焦急著、憂慮著、甚至哀傷哭泣著……比如烏進孝作為寧國府的莊頭向賈珍交租時,賈珍說他繳納的少,說他打擂臺,說“這夠做什么的”等等,這是在賈府字面上的文章。如果想的遠一些,烏進孝在莊子上挨家挨戶逼迫收租時,有多少寒門小戶、孤兒寡婦因為交不出三五斗租米、一兩八錢銀子,被逼得走投無路,小則節(jié)衣縮食,大則借債典當來湊錢交租子呢?從幾十家、幾百家人家聚斂來的這些錢、糧食、山珍海味,送到寧國府,賈珍嗔怪烏進孝,嫌少,說是“真真是別叫過年了”;那么,那些被逼迫交租金、租米、山珍海味的小戶莊稼人,又如何過年呢?這就是前面所說過年期中濃厚的哀愁氣氛。舊時代過年時,普遍又有“急景凋年”的說法,可見過年之不易了。
《紅樓夢》所寫過年,大體說是那時北京過年的風俗反映。比如說過年忙碌吧,似乎就與現(xiàn)在大不相同。《日下舊聞》引明人《帝京歲時紀勝》云:
臘月,諸物價昂,蓋年景豐裕,人工忙促,故有臘月水土貴三分之諺。高年人于歲逼時,訓飭后輩,謹慎出入,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平抓”之諺。
近人沈太侔《春明采風志》云:
凡年終應用之物,入臘,漸次街市設攤結棚,謂之躥年……買辦一切,謂之忙年。
也許有人問,過年只是正月初一一天,頂多包括除夕、除日,以及前一天晚間,即江南所說的大年夜、小年夜,以及正月初二、初三,最長也不過三五日,如前所說拖拉一兩個月,都做些什么呢?首先在這年前、年后一個半月甚至兩個月中間,還有好多零星節(jié)日,來湊這一時期的熱鬧,不妨按日程略加細說。
這些日程在《紅樓夢》中也都有反映。一進臘月,初八日是臘八,要吃臘八粥,饋送親友,即第十九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寶玉說林子洞故事所說的。這故事早在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就有明確記載:“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贝孙L一直到現(xiàn)在有些地方還延續(xù)著,可見其源遠流長了。京師舊俗,臘八日還要以蒜浸醋,至元日蘸煮餑餑(水餃)食之,謂之臘八醋、臘八蒜。
過了臘八,積極進入年事的準備階段。首先是大掃除,舊時謂之“撣塵”,包括打掃房屋,粉刷墻或糊墻紙,糊窗戶,貼窗花,如深宅大院,這工作量很大。第五十三回寫“且說賈珍那邊開了宗祠,著人打掃,收拾供器,請神主,又打掃上屋,以備懸供遺真影像”。這里掃房還只是撿主要,約略一寫。實際自然很多人的房屋都要打掃。清代北京俗曲《十二景》云:
臘月里,整一年;封印后,官事完。掃房與祭灶,多忙亂,百般樣子東西買得全。貼門神,掛對聯(lián),紙馬香錁神前獻。
封印是各大小衙門把印信、關防加封條鎖起,停止辦公,不再用印?!堆嗑q時記》云:“每至十二月,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內,由欽天監(jiān)選擇吉期,照例封印,頒示天下,一體遵行?!狈庥≈?,梨園封臺,即各戲班、戲館亦擇日封臺,停演十余日,俟元旦再首演《天官賜?!烽_臺戲。另外各私塾,也解館放學,歡度新年?!堆嗑q時記》也有記載云:“兒童之讀書者,于封印之后,塾師解館,謂之‘放年學’?!苯松蛱啊洞好鞑娠L志》亦記云:“放年學,私塾封印放學,至明年開印上學,專館則除夕、上元各放數(shù)日而已?!彼f“專館”,就是富有之家為子弟專門請的家庭業(yè)師,如《紅樓夢》中之賈雨村受聘于林如海府中,專教林黛玉。放年學在《紅樓夢》中也有反映。第二十回寫賈環(huán)與鶯兒等人趕圍棋賴賬前道:
彼時正月內,學房中放年學,閨閣中忌針黹,都是閑時,因賈環(huán)也過來玩。
第五十四回賈母對梨香院文官等人說:
大正月里,你師父也不放你們出來逛逛?
都反映了當時學中,專館過年放年學的情況,也像現(xiàn)在放寒假一樣,時間長短也差不多。不過當年私塾一般沒有暑假。
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也是很古老的風俗。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云:“二十四日交年……帖灶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門,謂之‘醉司命’?!焙笫烙灭h糖(北京叫關東糖)祭灶,謂之糖瓜粘,北京俗曲所謂“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此風似乎在北宋開封時還沒有,等到南宋時,便有記載了。吳自牧《夢粱錄》記云:“二十四日,不以窮富,皆備蔬食餳豆祀灶?!别h是為了粘東廚司命的嘴,豆是給灶王馬匹上天時加的料,設想周到,此風大約從南宋時就形成了?!都t樓夢》中沒有具體細寫祭灶的事,只在臘月二十九日晚間的描述中道:“那晚各處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是灶王上天,所以聯(lián)語寫“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除夜迎神,再接新灶王回來。買一紙龕、一木版印彩色尺許高灶王像,謂之“灶馬”,貼于灶前,貼近一年,二十三祭灶時取下焚化。像做白面三捋髯官帽紅圓領(明代官服),并做男女像,俗謂灶王爺、灶王奶奶,且謂姓趙,亦十分奇怪。明人馮應京《月令廣義》云:
燕俗,圖灶神,鋟以木,以紙印之,曰“灶馬”。士民競鬻,以臘月二十四日焚之,為送灶上天。別具小糖餅奉灶君,具黑豆寸草為秣馬具。合家少長羅拜,祝曰:“辛甘臭辣,灶君莫言。”至次年元旦,又具如前,為迎灶。
元旦五更接神,迎新灶王,也同除夕接神一樣,因為除夕與元旦是連著的,《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寫年前準備,先一概括指明“已到了臘月二十九日”,后寫“次日由賈母”,便是年三十除日,后文“那晚各處”便是除夕夜晚了??础堆嗑q時記》記祭灶,便有“至除夕接神時,再行供奉”的說法,這便與《紅樓夢》所寫一致了。
引《月令廣義》文中,“曰灶馬”一語,值得注意,明明是灶王像,為何叫“灶馬”呢?《紅樓夢》第五十三回有一句道:王夫人正房院內,設著天地紙馬香供。這“天地紙馬”也同“灶馬”一樣,不是紙糊的馬,而是神馬,即木版紙印神像。印作“天官地官”即“天地神馬”,印作財神即“財神馬”,馬亦可寫作“碼”,讀作“馬兒”?!堆嗑q時記》特別寫的清楚,解釋云:
京師謂神像為神馬兒,不敢斥言神也。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
“天地紙馬”亦如供月時之“月光馬”,長短不一,不過都比“灶馬”大?!堆嗑q時記》說“月光馬”有長至八九尺者,“天地馬”也如此,曾見楊柳青及蘇州桃花塢水印五彩《天官賜?!飞耨R,小者也都有三四尺高,估計當年自然也有七八尺高的。書中特別寫明“王夫人正房院內”,說明天地桌是供在正院中的,是戶外不是房中。《燕京歲時記》中有清楚的記載,文云:
每屆除夕,列長案于中庭,供以百分。百分者,乃諸天神圣之全圖也。百分之前,陳設蜜供一層。蘋果、干果、饅頭、素菜、年糕各一層,謂之“全供”。供上簽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寶等,謂之“供佛花”。及接神時,將百分焚化,接遞燒香,至燈節(jié)而止,謂之“天地桌”。
近人沈太侔《春明采風志》亦有同樣記載,這就是所說的“王夫人正房院內設著天地紙馬香供”。擺法是院中面南先設一木插屏,上貼“天地紙馬”,前面再擺供桌,上設供品?!堆嗑q時記》所記是素供。亦有供三牲者,即豬頭、公雞、鯉魚等。供品前擺“五供”,即二燭臺、二香筒、一香爐?;蛳泐^,用大斗,內放米谷,上糊紅紙,以插香。
舊時過年,迷信事項中,可分祭祖、供神、禮佛三大類,祭祖以祠堂供神主、亡疏,正室內供影為主;供神即以天地桌為主,以宗教言之,是道教的影響所及。天地而外,灶王、門神、財神、井臺龍王龕等等,也都燒香上供,似乎都不是主要的。因而一般親友拜年,除在正室中行禮,也可在天地桌行禮。禮佛則以有佛堂的人家為主,一般人家不像賈府有幾處佛堂,也可不供佛。但祭神、供天地、灶王等,那是家家都有的,寒門小戶也不例外。
過年祭祀等等,在當年一般人家也是十分重視的,何況寧、榮二府那樣的豪門貴戚之家呢,所以更是隆重而復雜的,由除夕開始,到正月十七送神主、收影像、撤天地桌為止,每天早、午、晚三遍,燒香上供行禮磕頭的處所不知有多少。而事前的準備工作也是十分繁忙的。第五十三回中用“著人打掃,收拾供器”、“內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看著小廝們抬圍屏、擦抹幾案、金銀供器”等等語言概括地寫了這種繁忙情況。
前引俗曲中掃房、祭灶、紙馬等均已結合《紅樓夢》原文略加說明。另外還有貼門神、掛對聯(lián)、香錁等,亦可結合《紅樓夢》文字略加解說。第五十三回云:
已到了臘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齊備,兩府中都換了門神、聯(lián)對、掛牌,新油了桃符,煥然一新。
門神也像灶王一樣,是家家戶戶都供的。所謂供,就是買兩張“門神馬”,分貼大門左右扇上。是兩個武將的像,金盔甲胄,分別持鞭持槍,一個黑臉濃髯,一個白面疏髯,出相莊嚴雄健,門口有這樣兩個站崗的,是很威武的。過年時黑油大門,分別貼上兩張五彩門神,也很漂亮,從民俗美學觀點看,亦頗有可取處。這兩個人是誰呢?其說不一,好像有真有假?!稏|京夢華錄》記宋代宮禁云:
至除日,禁中……諸班直戴假面,繡畫色衣,執(zhí)金槍龍旗。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偉,貫全副金鍍銅甲,裝將軍。用鎮(zhèn)殿將軍二人,亦介胄,裝門神。
從這一記載可見,宋代門神已非常普遍,宮禁中尚裝扮成真的門神,自然百姓家無人裝,必然也是畫的、印的,或是寫一個帖子了。南宋《夢粱錄》、《武林舊事》諸書中關于年事,均有“換門神”的記載,自明清以來,包括《紅樓夢》時代在內,關于門神的傳說更多了?!堆嗑q時記》云:
門神皆甲胄執(zhí)戈,懸弧佩劍,或謂為神荼、郁壘,或謂為秦瓊、敬德,其實皆非也,但謂之門神可矣。夫門為五祀之首,并非邪神,都人神之而不祀之,失其旨矣。
富察敦崇所說“五祀”,包括井臺龍王、馬棚馬王、灶下灶君等等。不必實指為誰,雖然迷信,所述尚通達。不拘泥于秦瓊、敬德等也?!都t樓夢》所說換了門神,是大門口貼了新門神,有煥然一新之感。當時一般只大門貼門神,并非所有房門都貼。
煥然一新之感,除門神外,還換了對聯(lián)、掛牌。對聯(lián)、掛牌是大量的,因為過年時大門要貼對子,二門、角門、屋門無一不要貼春聯(lián),而且有對聯(lián)處,必有橫披,或叫橫楣,有的門扇上要貼斗方。而且有大有小,有長有短。大門外馬頭墻上要貼很長的對聯(lián),而灶王龕上的小對子,如“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等等,也不過一尺長。所有大門、二門或角門,凡是有影壁的地方,在影壁正中迎門上方,要掛“福”字、“鴻禧”、“穀旦”等掛牌。這些都各有專名稱,過去人人皆知,現(xiàn)在知者漸少,不妨引幾句蔡繩格的《一歲貨聲》以見一斑,其書臘月門對有一條云:
街門對,屋門對,買橫皮,饒福字。
文后注云:“木紅紙,萬年紅,裁成現(xiàn)成各對聯(lián),在各城門臉里外賣,四個大錢一副?!边@是舊時北京叫賣春聯(lián)市聲的語言,《紅樓夢》春聯(lián)自有榮、寧二府的清客來寫,用不著街上買現(xiàn)成的,但這些品名是一樣的。橫皮,即橫披,亦作橫楣,是貼在門口上方橫楣上的,一般只寫四個字,如“富貴吉祥”、“江山萬代”、“五谷豐登”、“加官進祿”之類。除大小門對、橫披之外,還有斗方,正方形大紙對角寫一“?!弊?,不少都寫作《圣教序》之草書福字,十分有味。福字如貼影壁上,亦即是掛牌之處。
“新油了桃符”一句,宋代尚未時興貼春聯(lián),《東京夢華錄》上所說之“市井皆印賣門神、鐘馗、桃板、桃符”等等,以及《夢粱錄》所說之“釘桃符、貼春牌”等,都與后來之春聯(lián)不完全相同。明清以來盛行貼春聯(lián),對于古代釘桃符板慢慢失傳了,這樣便把“桃符”作為春聯(lián)的古語,在文中二者似乎可以對等,互相代替了。陳康祺《郎潛紀聞》云:
京官家每歲易桃符,多書“天恩春浩蕩,文治日光華”十字。內城滿洲宅子,尤比戶皆然。
《燕京歲時記》也說:
春聯(lián)者,即桃符也?!涝钪?,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或用朱箋,或用紅紙,惟內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紙,緣以紅邊藍邊,非宗室者不得擅用。
以上可見,春聯(lián)即聯(lián)對,和桃符是一回事?!都t樓夢》中為什么前面說換了聯(lián)對,后面又油了桃符呢?這要略加說明。簡單說:聯(lián)對是紅紙寫的,桃符專指木制聯(lián)對,也叫“抱柱”。
《紅樓夢》時代豪門貴戚之家,正房廊柱上的對聯(lián)不少都是木制雕刻的,或作瓦櫳形,或平板。平時掛了一年,講究人家,年終重新油一遍,見見新,所以說“新油了桃符”,亦以存古代桃符版之遺意也。
另外,當年春聯(lián)用紙,除前引《一歲貨聲》所說者外,據(jù)《春明采風志》記載,尚有“順紅、梅紅、朱箋、擦油土箋”,等等。除內廷用白宣鑲邊外,廟宇用黃紙,守孝之家用藍紙。
恩賞銀是皇家對功臣的特賞,顯示了豪門貴戚家的氣派。舊時一進臘月就開始忙碌買年貨,十五過后,達到高潮,離年越近,東西越貴,故有“臘月水土貴三分”的說法。寒門小戶,籌措年資,十分不易,往往年貨買的很晚,像寧、榮二府,自有采購人員早已把年貨買齊,亦不必細表。所以《紅樓夢》中在寫完“烏莊頭賬單”、賈珍看領完東西之后,便用“一宿無話,至次日更忙,不必細說”三句帶過。這“不必細說”四字省略了多少有關年事繁瑣細節(jié),一跳就到臘月二十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