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震其艱深”

魯迅著作分類全編:無聲的中國 作者:魯迅


“以震其艱深”

上海租界上的“國學家”,以為做白話文的大抵是青年,總該沒有看過古董書的,于是乎用了所謂“國學”來嚇呼他們。

《時報》上載著一篇署名“涵秋”的《文字感想》,其中有一段說:

“新學家薄國學為不足道故為鉤辀格磔之文以震其艱深也一讀之欲嘔再讀之昏昏睡去矣”

領(lǐng)教。我先前只以為“鉤辀格磔”是古人用他來形容鷓鴣的啼聲,并無別的深意思;虧得這《文字感想》,才明白這是怪鷓鴣啼得“艱深”了,以此責備他的。但無論如何,“艱深”卻不能令人“欲嘔”,聞鷓鴣啼而嘔者,世固無之,即以文章論,“粵若稽古”,注釋紛紜,“絳即東雍”,圈點不斷,這總該可以算是艱深的了,可是也從未聽說,有人因此反胃。嘔吐的原因決不在乎別人文章的“艱深”,是在乎自己的身體里的,大約因為“國學”積蓄得太多,筆不及寫,所以涌出來了罷。

“以震其艱深也”的“震”字,從國學的門外漢看來也不通,但也許是為手民所誤的,因為排字印報也是新學,或者也不免要“以震其艱深”。

否則,如此“國學”,雖不艱深,卻是惡作,真是“一讀之欲嘔”,再讀之必嘔矣。

國學國學,新學家既“薄為不足道”,國學家又道而不能亨,你真要道盡途窮了!

九月二十日。

題注: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1922年9月20日北京《晨報副刊》,署名某生者。收入《熱風》。李涵秋(1874—1923),江蘇江都人,鴛鴦蝴蝶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廣陵潮》等。1922年9月14日,他在上?!稌r報》發(fā)表《文字感想》一文,抨擊新文學家。魯迅列舉其中“故為鉤辀格磔之文以震其艱深”一段,對那些不通的“國學家”予以辛辣的嘲諷。署名“某生者”,也含有諷刺當時鴛鴦蝴蝶派作家的意思,因為這一派作家多喜歡用“××生”一類的筆名,其小說多用“某生者,某地人……”開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