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斷舍離:
讓愉悅、堅定、開朗和熱情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工作中,我曾聽到這樣的話:
“為什么我已經(jīng)這么努力了,卻還是得不到回報?”
“在這個單位我根本發(fā)揮不出優(yōu)勢和才干,要是在別的單位,我肯定會更加出色!”
“為什么即使賺很多的錢,也無法獲得輕松?”
…… ……
走在街道中,我也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人神色焦慮,與他人沖突的暴躁激烈場面,屢見不鮮。
比如,公交車沒有準點到站,就有人怒不可遏地大喊:“為什么還不來車?”公交車誤點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多半是由于不可抗力。但是,就有人偏偏對一點點責任都沒有的乘務員大發(fā)雷霆。
在職場,有人專門給合作伙伴制造難題,而這些人也多半在客戶那里遭受同樣的刁難。
就以對待乘務員的事情為例,這類人或許就是通過遷怒于弱勢的人,發(fā)泄自身的憤懣,化解蕪雜的重重壓力。
世俗生活從來不是問題,看不透生活的本質(zhì)才是問題。
在我擔任住持的建功寺,每周日都有坐禪會。最近,參加者漸漸有了變化。
以往,坐禪會的參加者大多五十歲以上。也大都是因為此時已然人生過半,所以希望能夠以平和之心度過日常。
但是最近,我發(fā)現(xiàn)三十幾歲到四十幾歲的參加者多了起來。從社會構成上來講,他們大都是職場的中層管理者,上受高層責備,下受下屬發(fā)難。
雖然沒有詳細深談,但是那樣的處境下洶涌而來的人生壓力,可想而知。選擇參禪坐禪,力求能夠多多少少消除一些煩惱,想來,也是一種嘗試吧。
現(xiàn)今真稱得上是一個焦慮和壓力更寬泛更深切蔓延的時代。
那么,這些焦慮和壓力怎么產(chǎn)生的呢?
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由于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正在做的事得不到認可造成的焦慮和壓力。也可以說,是“因無法實現(xiàn)自身的存在感而產(chǎn)生的焦慮和壓力”。例如,“我本來適合企劃,但是偏偏一直讓我做銷售,這讓我心煩死了!”這種情況,自然會使人產(chǎn)生焦慮和壓力。
第二類,是背負著超越自己能力范疇的工作或是責任。人的能力,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出了這個限度,還要不得已而為之,自然會生出無盡焦慮和壓力。
例如,已然承擔了“十分”的工作,自己覺得趨近極限,而上司又憑空加上了“五分”的工作碼,瞬間身心倍感重壓。結果,本來可以應對自如的那“十分”工作,也變得舉步維艱,因為壓力導致了身心俱疲。
這一類焦慮和壓力,也與個性因素有關。
那種從不對上司說“不”的人,更容易感知這種壓力。如果面對上司的指令,能夠大膽說出“這個工作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圍,所以還請您另派他人來完成”,這樣的人就不會承受這份壓力了。只是,在現(xiàn)實的體制內(nèi),違背上司的指令確實是很難做到的。
第三類,是在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中,多種多樣的信息,或者說滲透在生活各個角落的所謂“便利性”所帶來的壓力??蛇x擇的越多,就越會生出不知該如何選擇的判斷猶疑。
這也是明顯的壓力之源。
說到便利性,現(xiàn)在新干線的速度越來越快,東京到大阪只需要大約兩個半小時,東京到仙臺則是兩小時。便利已經(jīng)是不爭的事實,而由此就有發(fā)生這種狀況的可能:“今天上午到達仙臺,下午到大阪。那么,當天就自然可以返回了。”
現(xiàn)實中,這種極端的日程安排似乎不多見,但是如果最重要的兩方(仙臺和大阪)客戶同時都必須接洽,那就沒辦法了。發(fā)生那種情況,壓力自然就產(chǎn)生了。
我認識一位企業(yè)技術人員,晚上七點鐘馬上要下班離開的時候,客戶忽然致電,說設備出了故障,需要他馬上過去看一下。這位技術人員的辦公地點在橫濱,而客戶在名古屋。雖然百般躊躇,最后他還是在電話里說:“好的,我馬上坐新干線趕過去?!睂嵲谑遣坏貌贿@么做。
想來,好像小說里的奇妙情節(jié)一般,便利性反而給工作增加了負擔,帶來了無盡的壓力。
很有可能,便利性就是焦慮和壓力的“元兇”。
當然,這三類壓力并不是單獨出現(xiàn)的,往往是同時出現(xiàn)的。
不管怎樣,壓力會使我們的身心俱疲。就身體而言,胃痛、持續(xù)的腸道問題,以及夜間失眠、早起困難等,都是由壓力導致的。
心理方面的“癥狀”則是因為經(jīng)常心情不佳、情緒惡劣、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致、懶得外出,諸如此類的綜合性失調(diào)癥等,從而導致了某種程度上的精神疾患。
無論身心,都不可以忽視壓力影響下的嚴重狀態(tài)。應該盡早思考消除的辦法,盡早謀求解壓的對策。我將依循著禪宗的智慧,在接下來的每一章節(jié)中,為諸君詳述解決生活和工作中各種煩惱和壓力的具體辦法,并奉上最基本的關鍵點。
請竭力保證運動等興趣愛好的時間。運動時的汗流浹背,沉浸于某一項個人趣味和技藝中,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的時光都會讓身心格外愉悅。
入夜,用三十分鐘的時間,聆聽喜歡的音樂,不疾不徐地沐浴,翻閱心儀詩人的詩集,燃起中意的香氛……這樣的生活內(nèi)容,是每天都可以做到的吧?我想,運動其實也可以做到一周一次。
正如弗洛姆所說:“不沉溺于逃避現(xiàn)實的活動,如看神奇故事和電影,至少不超過一定限度;不過量飲食,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基本準則。但是,不應該像外界強加于自身的準則那樣勉強實行,而應使它成為自身意愿的一種表達。使之成為人們一停止就會惦記的行為,這是必不可少的。”
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將其滲透到日常生活的節(jié)奏之中。
讓愉悅、堅定、開朗和熱情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事。
禪的修為,決定著從起床到就寢事無巨細的一切生活內(nèi)容。同樣的內(nèi)容,每天每天,往復循環(huán)。往復循環(huán),便可以慢慢掌握。日日重復、日日雕鑿塑造自我。
直到真正掌握,就變成了習以為常。生活的角角落落,那個身心愉悅的自己,亦是如此習以為常,如此自然而然。這樣,焦慮和壓力在如你所感知的那樣嚴重之前,就會自行消除了。
世間,不可能徹底消除壓力的種子。心存壓力的種子,想必就會在某一刻發(fā)芽。但是如果讓愉悅內(nèi)容進入生活的路徑,納入生活的節(jié)奏之中,壓力的萌芽也不會繼續(xù)生長下去。
一定要創(chuàng)造一個可以將壓力消滅在萌芽階段的生活狀態(tài)。這就需要對生活進行“斷舍離”。無論是信息化還是便利性,都不要任意濫用,而是要適可而止。信息過于泛濫,反而一團糟。一切都依賴便利性,則反而會被其束縛。能夠?qū)π畔⒆龀雠袛嗪驼邕x,是一種認知和能力。
同時,在每天早上和晚上各做十分鐘集中注意力的練習,我們必須學會專注,長時間地專注。心是可被訓練的,使之專注、簡潔、清靜。這是讓自己安寧的關鍵。
珍視、珍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惜人、惜物、惜時。珍重家庭、朋友、同事、工作、時間、財富,乃至小小的一杯茶。這是因為一個有無常觀和出離心的人每次品茶,都好像品人生的最后一杯茶,因而會倍加珍惜。
那么,了解了這基本的關鍵點,從接下來的章節(jié)開始,我們就一起不斷地把“實踐”融入生活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