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xù)“貢獻”六題
并非“片面”
報上登了一些工農群眾創(chuàng)造革新的消息,從一個角度說明了勞動人民對我們社會的偉大貢獻。有人不服,責難報社“片面性”。他問:為什么不多登載些科學家發(fā)明的消息呢?
果然是報社片面嗎?科學家的發(fā)明報上登過并不少,只是在有些人看來,登這些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而當報上稍微登了一點工農的創(chuàng)造(應該說登得還很不夠),他們卻看不順眼了,認為太過分了,片面了,難道只有“專家”能創(chuàng)造,而工農勞動群眾就不能創(chuàng)造革新嗎?
談“知識就是力量”
“知識就是力量!”堅持知識分子一定比工農群眾貢獻大的人找到了這一條“理由”,以為別人一定駁不倒他。
我們只想問他一句話:難道知識是貢獻大小的決定條件嗎?
知識是一種工具,掌握它,是做出更大貢獻的有利條件,卻不是唯一的決定條件。工具的作用,要看它掌握在誰的手里,人民拿著刀槍保衛(wèi)自己,帝國主義拿著刀槍殺害人民。
知識,的確可以成為力量,卻不是貢獻大小的決定條件。
寶刀入鞘
對于上面的論點,也還可以反駁:“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又不是反動派,知識愈多,當然對社會主義貢獻愈大?!?/p>
可惜,事實告訴我們,并不是“當然貢獻大”。
寶刀雖快,藏在鞘中,恐怕連一只小雞也殺不了,只能慢慢生銹;知識再多,不肯為人民服務,一點貢獻也談不上。
學校還要多辦
“既然工農貢獻大,那么學??梢躁P門,大家都不要讀書好了?!?/p>
錯了。這種說法,看上去重視工農勞動,其實還是看不起勞動人民。難道做勞動人民就理該不讀書、不識字,就不配有文化嗎?在舊社會,確實是如此,但這已經是舊皇歷了。今天,勞動人民當家,要建設共產主義,當然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科學水平,當然要培養(yǎng)自己的知識分子。中學不能關門,大學也不能關門,不但不關門,還要大發(fā)展。人人都要成為知識分子,但決不是畢業(yè)以后就不愿意拿鋤頭,自封為“上等人”的“知識分子”。
招牌
飯店的招牌,很多用“老正興”三個字,也有叫“真老正興”“真正老正興”的。然而生意的好壞,到底不決定于招牌,而決定于飯菜的口味,即使有人真的慕名而來,吃過一次,上了當,那么,不管你是“真老正興”還是“真正老正興”,他下回也決不會再來光顧。
有人為了說明自己“理想”之正確,就在“高級知識分子”前面加上一長串“又紅又專的,有共產主義思想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工人階級的”。如果他真的是這么想的,確實可喜可賀,不幸,一碰到具體問題,馬上就露了馬腳。原來,他還不想做一個勞動者。
要真正成為“又紅又專、有共產主義思想、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工人階級知識分子”,首先就要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否則,前面一長串話,掛在那里,就會像冒牌飯店的招牌一樣。
稱號和地位
當一個人把他的一生,全部無保留地獻給集體、獻給人民的時候,他就可能做出最大的貢獻。如果只想有朝一日得到什么“工程師”“高級知識分子”的稱號、地位時才可以有“偉大”的貢獻,那他就可能最后落得一事無成。
羅盛教在救崔的時候,決不會想這是不是我最大的貢獻;黃繼光在撲向敵人槍口的時候,也決不會想如果我將來成了“高級知識分子”可以有多么“偉大”的貢獻。他們只是按照革命的需要,做了他們認為最正確的事,也就是這樣,他們?yōu)槿嗣褡隽俗顐ゴ蟮呢暙I。
奚翔云沒有等做了化學家再去發(fā)明活性染料,李始美也沒有等成了專家再去掌握滅白蟻的技術,他們根據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努力去做,自然為人民做出了出色的貢獻。
祖國需要我們一部分同學去升學,也需要我們一部分同學到農村去,只要我們全心全意地為祖國的需要努力,不管到哪里,都可以做出更大的貢獻。
(上海《青年報》,1958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