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閬 二首
潘閬(960?—1009),字逍遙,大名(今屬河北)人。旅居錢塘(今浙江杭州)有年。宋太宗至道元年(995),賜進士及第,試國子四門助教。以事得罪,變姓名,潛匿多年。后遇赦,出為滁州參軍。大中祥符二年(1009),卒于泗上。性疏蕩,工詩詞,名重一時。有《逍遙集》,存詞十首。
酒泉子①
長憶西山②,靈隱寺前三竺后③。冷泉亭上舊曾游④,三伏似清秋。 白猿時見攀高樹⑤,長嘯一聲何處去?別來幾向畫圖看⑥,終是欠峰巒⑦。
【注釋】
①酒泉子:一作《憶余杭》,凡十首,所詠皆錢塘勝景。 ②西山:即靈隱寺,在杭州西界。 ③靈隱寺:創(chuàng)于東晉,迭經(jīng)修葺,為天下名剎。三竺:天竺山,在飛來峰南,有上、中、下三天竺。長松夾道,景致清幽。 ④冷泉亭:唐元藇建,原在靈隱西南隅水中,宋人毛友移置岸上。 ⑤白猿:冷泉亭左有呼猿洞,晉僧慧理蓄白猿于此。 ⑥畫圖:指所繪錢塘風景圖。 ⑦欠峰巒:意謂與實景相比,畫圖仍是遜色。
【集評】
陳廷焯《云韶集》卷二:天然圖畫。結(jié)二語清絕,不食人間煙火。
酒泉子
長憶觀潮①,滿郭人爭江上望②。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③,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注釋】
①觀潮:八月錢塘江潮為天下奇觀。周密《武林舊事》云:“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至時萬家空巷,傾城出觀,最為盛況。 ②滿郭:滿城,外城曰郭。 ③弄潮兒:逆潮戲浪的健兒?!段淞峙f事》:“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紋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略不沾濕,以此夸能?!?/p>
【集評】
釋文瑩《湘山野錄》:閬有清才,嘗作《憶余杭》……錢希白愛之,自書于玉堂后壁。
《歷代詞話》引陸淞語:潘閬憶孤山詞,句法清古,語帶煙霞,近時罕及。
【賞析】
前期小令多言情之作。以山水形勝入諸詞,潘閬殆為較早的嘗試者。以上二詞與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憶江南》)相比,內(nèi)容接近,卻有出藍之妙?!伴L憶西山”寫冷泉景色,格調(diào)清逸,兩結(jié)尤佳?!叭魄迩铩保淮艘痪?,便可見出其陰陰夏木,泠泠清泉,涼風動袂,暑溽盡消之佳致。“終是欠峰巒”,以畫不如真,反襯出景色之妙,善用虛筆,而節(jié)短韻長。
與前者之優(yōu)美不同,后一首以壯美見長,顯示出作者風格之多樣。這首觀潮之作,打破兩片分界,放筆直書。三、四兩句寫潮頭之高,濤聲之壯。五、六兩句極寫踏浪沖波的健兒身手,可說是對人民戰(zhàn)勝自然的力量之肯定。兩片之間,銜接緊密,中間不容間斷?!皦粲X”句與起句關合,憶而入夢,說明思念之深。覺而心寒,更顯潮勢之驚心動魄。橫放杰出,開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洵為沖浪運動之絕美贊歌。無怪此詞一出,就被繪為《潘閬詠潮頭》而廣為流布(見《事實類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