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德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 1865—1936),英國小說家、詩人。生于印 度城市孟買,父親曾是孟買英國藝術學校雕塑學教授,后任拉合爾藝術學校校長和博物館館長。吉卜林的家族中有不少人是畫家,良好的家庭氛圍對他的繪畫愛好和藝術素質的培養(yǎng)起了重要作用。吉卜林6歲時被送往英國,在一家兒童寄養(yǎng)所住了5年,后來他把那里的情景寫進了《黑羊咩咩》(1888)。1877年,吉卜林進入“聯合服務學院”,一所專為英國培訓海外軍事人員的學校。那里的情景后來被寫進《斯托基公司》(1899)。吉卜林在這里除了學軍事知識外,還喜歡閱讀丁尼生和斯溫明的詩,并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從1884年開始,吉卜林的詩歌和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源源不斷,《百愁門》《三個士兵》《加茲比一家的故事》《山中的平凡故事》《生命的阻力》等,都非常引人注目,其清新浪漫的文風,令當時的英國讀者耳目一新。1907年,42歲的吉卜林憑借作品《基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迄今為止較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理由是,“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觀察入微、想象獨特、氣概雄渾、敘述卓越見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