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梅蘭芳背后的齊如山

書房內外 作者:黑馬 著


梅蘭芳背后的齊如山

當年采訪梅紹武先生,談翻譯和文學,但梅先生在送我?guī)妆咀g著之外又加了一本他整理編輯的梅蘭芳談藝隨筆集《移步不換形》。這本書里很多地方詳盡描述了當時圍繞在梅蘭芳身邊的“梅黨”成員們身體力行,幫助梅蘭芳排戲的情景,頗有趣。但里面其實是漏了一個重要情節(jié)的,那就是“梅黨”里的智囊人物齊如山親自披掛上戲服,與梅蘭芳共舞,傳授舞技。那樣的場景實為罕見。無怪乎他們的朋友專門為此賦詩說齊如山在不惑之年“結想常為古美人,賦容恨不工顰笑。可憐齊郎好身段,垂手回身斗輕軟”。他幫助梅蘭芳排舞蹈,“恰借梅郎好顏色,盡將舞態(tài)上氍毹;梅郎妙舞人爭羨,苦心指授無人見。”足見齊如山的導演才華很不得了。

齊如山自小家學淵博,接受了全面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但在大變革年代聽從父命進同文館習洋文,后赴歐洲游學幾年,迷上了西洋歌劇,回國后一邊教書,一邊經商,但心系藝術,一心要革新中國的國劇。恰好遇上初出茅廬的俊彥梅蘭芳,視為璞玉,將自己的一套戲劇革新理念寄托其上,苦心雕琢,為他寫戲、導戲,甚至披掛上陣傳授舞蹈技藝,直至奔走募集資金帶梅蘭芳越洋去美國演出,為他編寫宣傳資料,甚至當翻譯。齊如山對梅蘭芳的藝術可謂嘔心瀝血,但他完全是義務做這一切,分文不取不算,還親自買票請親朋看梅蘭芳的演出。有人問他:研究戲劇能當飯吃嗎?他幽默地回答是吃了飯來做研究的。齊家兄弟合伙經營買賣,實力雄厚,因此有財力業(yè)余從事藝術。齊如山多才多藝,能繪畫,因此可以把各種角色和服飾畫得栩栩如生,既能幫助梅蘭芳,也令他的國劇研究資料圖文并茂,如虎添翼。他的確是少見的一代全才。

齊梅二人合作珠聯(lián)璧合,亦師亦友,十分融洽。但最初齊如山就是難下決心面授機宜,為的是避嫌。當年梅蘭芳身邊出沒著各色人等,有錢有勢的不少,有一心為藝術者,也不乏別有用心者,“爭風吃醋”則為常見。齊如山是高級知識分子,對此避之唯恐不及,開始采取的是寫信方式,蠅頭小楷,落筆三千言,一寫就是百十封,詳細指點梅的表演,梅則言聽計從,回回表演上有改進,齊如山在臺下回回看得真切。這種交往也是令人感慨。齊如山住崇文門,離東單北邊的梅宅可說不出三里地遠,卻一直單向書信指教很長時間兩人才見面,從此成為至交,梅派藝術從此蒸蒸日上。

這對相差二十歲的師友最終是被一道海峽隔開,相互惦念。聽到梅的死訊,齊如山老淚縱橫,寫了長文悼念。他自己最終也是倒在看戲的劇場里的,可謂與戲曲藝術相伴始終。他被譽為“近百年來在戲劇學術上最有貢獻的第一人”。

齊如山因為海峽的阻隔,多年里幾乎銷聲匿跡。好在近些年大陸出版了他的文集,開始有人專門研究他了。我買了《齊如山回憶錄》作為學習的入門書,語句幽默風趣,深入淺出,如聞其聲,這書是選對了。齊如山的外孫女賀寶善所著《思齊閣憶舊》,書名一語雙關,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了解齊家生活的好書,看后頓生“見賢思齊”之向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