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篇

赫伯特·胡佛傳 作者:(美)羅斯·懷爾德·萊恩


開篇

在16世紀下半葉,法國信奉羅馬天主教的國王狂熱地迫害他統治下的新教徒。當時,在巴黎市郊生活著一位名叫胡波爾的男人。他是一位生活節(jié)儉、充滿智慧與心滿意足的人,他的家庭正在慢慢壯大,他似乎會安安靜靜地度過老年生活,就像花園里的果樹一樣。他擁有一切讓人感到知足的東西,除了一樣東西。

“一個人的靈魂需要的,”他說,“就是自由!”正因為如此,他將自由看得比自己擁有的所有財產都更加重要。為了自由,他寧愿拋棄一輩子積攢下來的財富。他帶著家人與那些被政府追捕的逃犯一起逃到了荷蘭,身上有的只是他們裝在背包里的東西。

之后,就沒有人再聽說過胡波爾這個人了。與很多被遺忘的逝者一樣,時光也將他掩埋了。在一個操著與他不同語言的國度里,即便在他去世的時候也不會有多少人在意。但是,胡波爾的精神深深影響著他的子孫們。正是胡波爾播下的自由種子,讓他們敢于投身到一個未知的將來,此時一個國家正在茁壯成長。

在胡波爾去世的400年里,許多王朝、信仰都發(fā)生了改變,世界的重心已經朝著大西洋西邊轉移到一片全新的大陸。在這個大陸國家上將出現一個人,正是這個人一手改變了歐洲許多國家的命運,讓上億人免于戰(zhàn)爭和饑餓,深刻地影響著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的走向。

這個人坐在辦公室的桌子前,這是喧囂場景下一個安靜的地方。歐洲過去多個世紀所建造的基礎正在發(fā)生動搖,有26個國家的人民正處于因為缺乏食物而死亡的邊緣,整個歐洲面臨著饑荒,美國也感受到了地震般的震撼。那個時代呼喚著強人,呼喚著強人的統治。自由的人民愿意放棄他們的自由,人們愿意放下自己的主見與珍視已久的自由,只想要吃一口飽飯。

赫伯特·胡佛,那位名叫胡波爾的法國人400年之后的后代,當時就是向一億饑民發(fā)放糧食的食物署長。要想維持同盟國就需要食物,而食物則只能來自美國。赫伯特·胡佛擔負向歐洲運送糧食的艱巨任務。此時胡佛手中的權力要比歐洲任何一位國家元首的權力都要大,數以億計的人也希望他能夠好好地運用這種權力。

“不!”他說,“自由是一種極為寶貴的資源,絕對不能被摧毀。人們并不需要獨裁的統治者,人們需要的是教育。我會告訴美國人民發(fā)生在歐洲的事實,他們必然會對此做出反應。我會將他們組織起來,但是能讓他們取得成功的力量只能源于自由的人民。”

在一片歇斯底里的美國主義的喧囂聲中,赫伯特發(fā)出這些代表美國的真實聲音成為所有人都認可的共識。正是當年許許多多的男女發(fā)出這樣的聲音,才讓他們遠渡重洋,擺脫了原先受到束縛的國度;正是他們發(fā)出了這樣的聲音,才在原本布滿荊棘的荒野上建成了一個共和國。赫伯特·胡佛為這些勇敢的男女們發(fā)出聲音,因為正是他們的精神造就了他。在他之前的五代祖先都是勤勞的人,他們雖然過著平凡的生活,卻始終為這個夢想而努力。他們的努力奮斗造就了今天的美國,也造就了赫伯特·胡佛。

當年正是為了追求靈魂的自由,胡波爾離開了法國前往荷蘭。在將近200多年之后的1740年,在一個全新的大陸上尋找自由的希望讓他的三個后代克里斯蒂安、喬納斯與安德魯遠渡重洋,來到了美洲大陸。在馬里蘭的邊境地區(qū),安德魯建造了一座木屋,成立了家庭。

安德魯是一位身強體壯的人,為人比較安靜,有著一雙柔和的眼睛。他成了一名優(yōu)秀的伐木工人與聰明的獵手。他建造的木屋是舒適的,他經營的小農場也逐漸盈利。但是,當他手持著斧頭或是槍支獨自一人在森林里的時候,他進行過深沉的思考。他最終明白了一個事實,他并沒有找到所謂的自由。這里依然還有一些控制人心靈的教堂,這些教堂以教條控制著那些遠渡重洋找尋自由的先驅者的心靈,想讓這些人成為天主教徒。有一些宗教的形式,比如洗禮,是必須要遵守的。諸如什一稅也是應該繳納的,一些不容改變的信條是必須要遵守的。晚上,他坐在火堆旁邊,與自己的妻子瑪格麗特討論了這個問題。

“一個自由的人只能遵循自己的良知?!卑驳卖斪詈髷蒯斀罔F地說。當一位前來過夜的旅行者談到胡瓦拉溪那邊有清教徒的社區(qū),安德魯與瑪格麗特決定離開這個他們辛苦經營的地方,前往北卡羅來納州的荒野。

來到美國的早期清教徒團體也許是在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之間達成了最佳妥協的團體。這些男女都是整個社區(qū)里平等的成員,個人的良知是唯一的法律規(guī)定,對上帝的崇拜也可以按照每個人喜歡的方式與儀式去進行。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安德魯與妻子找到了內心的平靜。他們在這里養(yǎng)育了13個孩子。

在安德魯的壯年時期,他的孩子約翰變得躁動不安。在向西的森林那一頭是一片沒有人開發(fā)的大陸,這需要那些具有敢闖精神的人去開發(fā)。此時,傳來了美國聯邦政府號召民眾前往俄亥俄以西的荒野之地開發(fā)的消息。

約翰與他的七個兄弟賣掉了他們的房子與土地,將財物與貨物都裝上馬車,對他們原先熟悉的地方說再見。其中兩個兄弟騎著馬驅趕著羊群跟在馬車隊伍后面。約翰騎馬在前,馬鞍的前鞍上放著步槍。他的兒子杰西此時只有7歲,卻已經能非常自豪地騎著馬前進。他們就這樣穿越了森林,翻過了弗吉尼亞的許多高山,來到了俄亥俄山谷的一片平原。

最后,他們在俄亥俄州的邁阿密郡扎下了營,這里距離斯蒂爾沃特溪的一座木屋不是很遠。一位名叫麗貝卡·楊格的女生在晚上的時候被吵醒了,聽到了美洲豹用爪子抓木墻的聲音。9年后,她18歲,嫁給了杰西·胡佛。正是她在未來的某天抱著自己的孫子赫伯特·胡佛,用曲奇餅撫慰自己的孫子,因為小胡佛的其他兄弟都出去打獵了。

無論是在少女時期還是女人時期,麗貝卡都擁有對目標堅定的信念,她有很強的工作能力和極強的執(zhí)行能力。她養(yǎng)育了9個孩子,還另外收養(yǎng)了19個孩子。

麗貝卡是邁阿密郡出了名的家庭主婦,她懂得腌制肉類食品,會紡織亞麻,她做的拼布床單在那一帶都非常出名。在她的手中不會有什么東西是會被浪費的,每一樣東西都能發(fā)揮其作用。在秋天的時候,她會準備過冬所需要的豬肉,做一些香腸、豬頭肉凍與腌制豬腳。她會通過過濾木灰與蒸煮殘余的油脂來做香皂。當她精心縫制的長袍破舊之后,就會將長袍切割下來,為女孩們做精致的方頭巾。當這些女孩再也不適合戴這些頭巾之后,她會將較大的布料做成縫補衣服的布料,其他的布料則切割成帶狀的布料,利用冬天的晚上將這些布料縫制在一起。她能通過針線機將這些布料織成非常有用的地毯。

麗貝卡的職責并沒有單純局限在家庭事務與照顧28個孩子身上。她還是一位虔誠的清教徒,是當地社團的一分子。她深刻地感受到作為一名公民應該承擔的責任。她的觀點不僅得到當地社區(qū)的重視,在她所在的州也得到了重視。多年來,她始終是當地受人尊重的人。在年度集會上,她會面對眾人發(fā)表演說。西部的整個教區(qū)都為她帶來的積極影響而感到自豪。

在94歲的時候,她依然時刻關注著國家大事。她曾說:“只要我還活在這個國家里,我就認為自己有必要了解政府正在實施什么政策。在上帝的幫助下,我能據此形成自己的觀點,然后適時發(fā)表出來?!?/p>

麗貝卡在53歲的時候建議自己的丈夫離開他們居住了大半輩子的家,前往遙遠的西部,這樣做只是為了能讓他們的子孫在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下生活。因為在當時的俄亥俄州,要想找到免費的土地已經越來越困難了。原先的田產已經不足以維持整個家庭的日常開支了。瑪麗·戴維斯·胡佛是麗貝卡兒子艾利的妻子,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屬于自己的農場?,旣惖纳眢w一直不是很好,因此她擔心自己可能不久于人世了。每當她言辭激烈地敦促丈夫為三個孩子找尋土地的時候,臉上都會變得通紅。

于是,艾利與他的兩個兄弟就出發(fā)前往西部了。當他們回來的時候,興奮地表示在愛荷華州有幾千畝肥沃的土地等待著開發(fā),可以做成農場,而且這是一片平原,不需要耗費多少人力去砍伐森林,因此開發(fā)起來會相對容易許多。他們最終說服了麗貝卡以及她的丈夫,決定還是搬遷到那里居住。

第二年春天的時候,他們離開了邁阿密郡這個有他們唯一記掛的家的地方,前往了愛荷華州的平原。艾利與他的兄弟也一同前去,麗貝卡將瑪麗的五個孩子視為自己的孩子?,旣愒谏弦荒甑亩煲呀浫ナ懒?,她無法看到為孩子們留下來的這片土地。要是她還活著的話,赫伯特·胡佛的父親可能會繼續(xù)當一名農民,而不會做一名鐵匠,并在這之后選擇放棄鐵匠的工作,成為農場機械的經銷商。

在瑪麗的孩子當中,杰西排行中間,比起干農活,他對農場工具更感興趣。他的祖父與叔叔都在愛荷華州中部的平原上立樁表明了他們的土地范圍,這片土地在愛荷華州與雪松河的中間地帶,這里還散落著其他的房子,最終形成了西布蘭奇這座小鎮(zhèn),這座小鎮(zhèn)的名稱是以他們之前在俄亥俄州居住的那個鎮(zhèn)命名的。杰西的兄弟們則前往了森林之外更遠的地方,那里經常有野鹿出沒,還能聽到很多平原野雞在不斷地啼叫。但是,杰西還是最喜歡到農場的工具房里研究這些工具。

在一個下雨的周末,他看到了本納賈奇叔叔用燒紅的煤炭來燒鐵做犁頭,不斷用鐵錘敲打著犁頭,使之變得越來越鋒利,然后將燒紅的犁頭放入冷水里,犁頭發(fā)出嘶嘶聲響。在祖母麗貝卡發(fā)現之前,他就在周日這天從大家集會的房間里拿了幾枚釘子與家用的鉸鏈,偷偷地放入口袋里,接著偷偷地嘗試一下這樣的實驗。對一個小孩來說,這樣的工作很快就會讓他們感到疲憊。

在集會房間的走廊上,他第一次遇到了那位留著棕色頭發(fā)、灰色眼睛的小姑娘赫爾達·朗達爾·明索恩。明索恩的母親乘坐驛車將她從底特律帶到這里,同行的還有她的六個兄弟姐妹。她的父親則騎著那匹好看的佩爾什馬在后面緩慢地跟著。一次,赫爾達跟杰西談論起有關馬匹的問題,說他們全家從加拿大的多倫多一路來到這里,船上的每個人都對他們非常敬佩。她說,加拿大人的腿就像樹干那么長,他們的皮膚非常光滑,就像絲綢那樣閃耀著光芒。

雖然當時的赫爾達年齡還比較小,但是她已經是一位非常美麗且舉止優(yōu)雅的女生了。他們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威廉·明索恩。威廉在1725年與妻子一起乘船離開英國,但在漫長的旅途中病逝了,留下了四個年幼的兒子與母親來到了美國。在康涅狄格州茫茫的森林里,她的祖輩憑借著勇敢開創(chuàng)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定居下來,與印第安人也爆發(fā)過多次戰(zhàn)爭。盡管如此,威廉的兒子以及這些兒子的后代始終都沒有喪失對知識的追求。威廉·明索恩的第三代子孫已經是哈特福特大學的學生了。他的孫子,也就是赫爾達的父親,帶領著全家跨越了加拿大、北美五大湖、密歇根州、印第安納州與伊利諾伊州,最后來到愛荷華州。這一路上,他始終攜帶著幾本自己珍愛的書籍。

赫爾達的母親瑪麗·韋斯利·明索恩是一個身材瘦小、有著一雙明亮眼睛的女人,她的臉上經常掛著微笑,留著能夠扎起來的頭發(fā),戴著教友派教徒們經常戴的軟帽。在她的靈魂里,她暗地里對色彩有著獨特的愛好,特別是對紫色情有獨鐘。她所穿的長袍一般是灰色或是棕色的,搭上一條白色的方頭巾掛在胸前。她的軟帽是灰色的。對她來說,編織被單總是充滿了誘惑。她在紡織方面的能力在家庭主婦當中可以說是出類拔萃的,但在她的良知世界里,她有時會覺得自己應該對此感到驕傲。她會親自設計衣服,對衣服的尺寸進行準確的測量,然后對布料進行染色,在用刷子粉刷衣服的時候感到愉悅。她從來都沒有兩件顏色完全一樣的衣服。她對美感的熱愛都展現在衣服繪制的圖畫上,包括她對每一根線的染色上面。因此,當她長時間坐在紡織機前面,看著手中的布料變成一件美麗的衣服時,她的內心是無比愉悅與驕傲的。有時,她甚至會覺得自己這樣沉迷于做衣服是一件錯誤的事情,但她從未想過要放棄這樣做。

瑪麗·明索恩身上散發(fā)出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讓她敢于面對生活的各種困難,成為生活的征服者。在丈夫去世的時候,佩爾什馬尚且沒來到這里,也沒有為他的家人建造好房屋。此時,瑪麗要獨自撫養(yǎng)七個年幼的孩子,還要開墾超過160畝的平原荒地。在她丈夫躺在棺材里等待下葬的那天早上,她戴著教友派教徒的軟帽,手上拿著圍巾,站在丈夫的棺材前,勇敢地做出了宣誓:

“我一定會好好照顧這幾個孩子的!”她說,“我一定會讓他們吃得飽,有保暖的衣服穿,將他們培養(yǎng)成敬畏上帝的男女。他們每個人都將會接受大學教育。”

她一人擔起了這個家。在鄰居的幫助下,她不得不承擔起繁重的農活,這也讓她得到了一定的回報。在接下來17年的時間里,她勤勤懇懇地經營著這個農場與這個家。她與孩子們一起鋤地、煮飯、收割農作物,為冬天存糧,并且每天都要進行祈禱。在這段時間里,她的每個孩子都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他的兩個兒子都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俄亥俄州州立大學畢業(yè),他的女兒赫爾達在私立學校上了兩年學之后,也在大學讀了一個學期,最后嫁給了杰西·胡佛

整個村里的人都記得這年秋天發(fā)生的事。因為這是很多人第一次見到脫谷機。當時這種脫谷機還是比較簡單的,機械的輪子由兩匹緩緩繞著圓圈的馬匹來驅動。但這對當時的農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奇跡,因為他們之前從未見過這樣的玩意兒。這種機械零部件是從東部通過船運到這里的,但是誰也不知道如何將這些部件組裝起來,直到杰西·胡佛看到了這種機械。他認真研究了這個機械的每個零部件,小心翼翼地進行組裝,最終讓這臺機器正常地運轉起來。

脫谷機的出現對這一地區(q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意味著美國的歷史翻開了一個全新的篇章。之前零散的開拓者勇闖西部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農業(yè)開始真正建立起來了。機械化的時代也開始到來了。當時,美國的內戰(zhàn)也已經結束了幾年,制造業(yè)在北方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現代工業(yè)的發(fā)展最終不可避免地會造就許多大城市與大企業(yè),讓財富與權力得到進一步的集中。

四年之后,在靠近杰西·胡佛那間小鐵鋪的一座棕色的木屋里,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出生了。他出生的時代剛好是勇敢開拓西部結束的時代,卻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赫伯特·胡佛的前五代祖輩身上所展現出來的精神也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展現。安德魯·胡佛、約翰·胡佛、麗貝卡·楊格、威廉·明索恩、瑪麗·韋斯利等人的血液在他身上流淌。他們的人生其實也是造就美國的人生,而胡佛的人生則代表著美國未來的時代。

赫伯特·胡佛的阿姨寫的一封信:

親愛的女兒:

你的信件已收到,我會將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告訴你,因為你說過所說的內容必須是真實的。我還清楚地記得赫伯特出生的日期。那一天,我與赫爾達在一起縫制衣服,而你就在我身邊。赫爾達與杰西對你一直都非常好,因為他們就想要一個像你這樣的女兒。

第二天很早的時候,杰西過來敲我的窗戶,說:“我們生了另一個格蘭特將軍。赫爾達想見見你?!庇谑牵揖团c你一起過去看了。

他們當時住在鐵鋪旁邊的一間小房子里。這是一間很小的房子,但屋內卻總是那么干凈整潔。因為赫爾達是一位非常能干的家庭主婦,不管房子是大是小,總要將房子打掃得干干凈凈。但是,她對家庭環(huán)境的追求并不會影響家人。孩子們始終可以在這里玩得很開心。這里有一個玩具馬,還有小球與各種玩具,但是當孩子們沒有玩的時候,這些玩具都是擺放得很好。對赫爾達來說,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終。我現在就可以看到那個抽屜,抽屜里面始終裝著許多隨時能夠用得上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是她親手做的。在那個時代,我們都還沒有縫紉機。

赫伯特出生的時候是一個非常帥氣的孩子,圓嘟嘟的臉,用友善的目光看著身邊的每個人。

  1. 此事發(fā)生在1870年3月12日的愛荷華市。
  2. 出生的日期為1874年8月10日。
  3. 格蘭特時任美國總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