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往事如昨

人藝往事 作者:牛響玲 著


往事如昨

焦世寧

第一次出版《人藝往事》時,讀完文章,徹夜難眠。腦海里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兒時的情景。人都說往事如煙,那時才知道,往事并不如煙那么容易散去。如今,這本書再次整理出版,響玲和我從姐弟已變成了夫妻,我又了解她很多,她是那么真心地愛著人藝,尊敬著老一輩所有的人,她的記憶是留在心里的。

父親在我十歲時含冤去世。他的藝術成就,對中國文化教育事業(yè)的貢獻,已是人所共知,無須我再過多地表達。但他對生活的追求,對兒女的情感,是很少有人提起的。響玲姐姐的這本書,對我父親,對人藝所有的老藝術家,都是通過生活中細小的事情來描述他們思想上、意識上對自己的要求,對藝術的熱愛。她寫出了活生生的每一位老前輩,寫出了人藝的風格、人藝的味兒。

記得那時我很小就隨母親離開了人藝大院兒,每周六回來看父親,周日再回去。那又黑又潮的小屋是我們父子倆唯一可以相聚的地方,一張單人床,一個舊書桌,一個書架,兩只破木頭箱子,臉盆痰盂,再有就是能容納雙腳的地方了。每次父親都把這周出版的小人書買齊,包好書皮,整整齊齊地放在書桌上,要我坐直身體按出版日期一本本地看,不許折書角,看書前洗干凈手。他告訴我,書是最好的老師和朋友,知識是最大的財富。他耐心地回答我那許許多多的為什么,專心地陪我做那小學一年級的作業(yè),教我如何自理生活,用他那自己根本就不夠用的生活費給我買很多好吃的。他盡量不讓我到院子里玩兒,他怕別人欺負我,怕我受委屈。

其實院兒里根本沒有人欺負我。哥哥姐姐們都用疼愛的眼光看著我,叔叔阿姨們對我更加愛護。無論在什么年代,大院兒就像一個大家庭,大家就像是一家人,會對淘氣的孩子呵斥,但絕不會欺負某家的孩子。那時我很小,叔叔阿姨們的名字記得不大清楚,但他們的臉我都記得,因為他們都有一雙慈祥善良的眼睛。我曾離開祖國二十六年,當我回到北京想為我父親做一些事情的時候,這些叔叔阿姨緊緊地拉著我的手,像見到出門在外久別的自己的孩子。他們鼓勵、支持我,不顧一把年紀,長時間地回憶傾訴父親的事情。和哥哥姐姐們的再次相見,就像沒有過二十六年的時間間隔,那么的親,那么的溫暖,就像是一家人來著。

雖然我很小就隨母親離開了大院兒,之后又遠渡東洋,但我從沒忘記過我是人藝大院兒的孩子。人藝的眾多出類拔萃的藝術家是我的驕傲,人藝每一出精彩難忘的劇目都是我的自豪,因為我是在這里出生長大的。這是我的家,這兒的每一個人都是我的親人,而且我父親把他的所有都奉獻給了這里,我也必須好好地愛這里,愛這兒的人。

感謝響玲,你為人藝所有的老藝術家記錄了他們的經(jīng)歷,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出,讓熱愛藝術的觀眾更加了解人藝,了解人藝的老一輩,也讓我們這些人藝的第二代對長輩們更加尊重,對長輩們創(chuàng)下的事業(yè)更加珍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