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玉
宋玉(生卒年不詳),戰(zhàn)國末年楚國著名宮廷賦家。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漢書·藝文志》云:“宋玉賦十六篇,楚人,與唐勒并時,在屈原后也?!鄙院?,王逸《楚辭章句》卷八直謂:“宋玉者,屈原弟子也?!睂Υ撕喡圆牧希笫辣娬f紛紜,真?zhèn)坞y辨,而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宋玉主要活動于楚頃襄王時期(前298—前263)。宋玉作品,《漢志》記16篇。今傳者,王逸《楚辭章句》收《九辯》、《招魂》;蕭統(tǒng)《文選》收《風賦》、《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問》;章樵《古文苑》收入《笛賦》、《大言賦》、《小言賦》、《風賦》、《釣賦》、《舞賦》;劉節(jié)《廣文選》收入《高唐對》、《微詠賦》、《郢中對》。上列賦篇,唯《九辯》一篇歸屬問題舊無疑義,《文選》所收五篇,或有爭議,但學界多認為出自宋玉之手。其余諸篇,基本可視為偽作。
對宋玉賦的評價,昔人“屈宋”并稱。劉勰說:“屈宋逸步,莫之能追?!保ā段男牡颀垺け骝}》)陸時雍說:“倡楚者屈原,繼其楚者宋玉一人而已?!保ā冻o疏·讀楚辭語》)這是對宋賦的一般認識。而對其特殊意義,則如劉勰論宋玉《風》、《釣》“別詩之原始,命賦之厥初”(《詮賦》);程廷祚說:“賦何始乎?曰:宋玉?!保ā厄}賦論》);頗能領悟宋玉作品由騷辭向散體賦過渡的新成就。
在宋玉諸作中,《風賦》是一篇借詠物以抒諷喻之懷抱的散體短賦。賦先總寫風由小而大、由盛到衰的形成消長過程,繼而分別描寫雌雄二風特有情狀,揭示社會貧富懸殊之別?!段倪x》五臣注呂向云:“《史記》云:宋玉,郢人也,為楚大夫。時襄王驕奢,故宋玉作此賦以諷之?!彼翁K轍《黃州快哉亭記》云“玉之言,蓋有諷焉。夫風無雌雄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楚王所以為樂,與庶人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皆突出諷諫之義。元人郭翼《雪履齋筆記》說“古來繪風手,莫如宋玉雌雄之論”,又是對這篇“與詩畫境”之賦藝術價值的推崇。
風 賦
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1】。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2】?”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3】。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豈有說乎?”宋玉對曰:“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4】。其所托者然,則風氣殊焉【5】?!?/p>
王曰:“夫風,始安生哉?”宋玉對曰:“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飄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聲,回穴錯迕,蹶石伐木,梢殺林莽【6】。至其將衰也,被麗披離,沖孔動楗,眴煥燦爛,離散轉移【7】。故其清涼雄風,則飄舉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宮。邸華葉而振氣,徘徊于桂椒之間,翱翔于激水之上,將擊芙蓉之精,獵蕙草,離秦蘅,概新夷,被荑楊,回穴沖陵,蕭條眾芳【8】。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躋于羅帷,經(jīng)于洞房【9】,乃得為大王之風也。故其風中人,狀直憯凄惏慄,清涼增欷【10】。清清泠泠,愈病析酲。發(fā)明耳目,寧體便人【11】。此所謂大王之雄風也。”
王曰:“善哉論事!夫庶人之風,豈可聞乎?”宋玉對曰:“夫庶人之風,塕然起于窮巷之間【12】:堀堁揚塵,勃郁煩冤,沖孔襲門,動沙堁,吹死灰,駭溷濁,揚腐余,邪薄入甕牖,至于室廬【13】。故其風中人,狀直憞溷郁邑,毆溫致濕,中心慘怛,生病造熱【14】。中唇為胗,得目為蔑。啖嗽獲,死生不卒【15】。此所謂庶人之雌風也。”
【點評】
《風賦》托物寄諷,有惻隱之情,昔人頗有精解。然有兩點,尚未多及:一是全賦采用問答形式、韻散結合、刻意鋪陳,已初奠漢代散體賦模式。二是賦中對“風”之聲響、形態(tài)的生動描繪,上承莊子《齊物論》開篇奇趣,下啟湛方生、陸沖《風賦》、謝朓《擬宋玉風賦》、歐陽修《秋聲賦》、蘇軾《快哉此風賦》寓情意于自然物態(tài)之風的藝術法門;這一題材的肇創(chuàng)勛績,于賦史不可忽視。
注釋
【1】楚襄王:即楚頃襄王(前298年至前262年在位),楚懷王之子,名橫。蘭臺:宮苑名,舊址在今湖北省鐘祥縣境。景差(chāi):戰(zhàn)國末楚人,與宋玉、唐勒“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又,《漢書·古今人表》作“景瑳(cuō)”。
【2】寡人:古代王侯謙稱。《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民不加多”,朱熹注:“寡人,諸侯自稱,言寡德之人也?!笔耍罕娙?,平民。
【3】溥:普遍。暢:暢通。擇:揀選。高下:高低;亦即貴賤意。
【4】枳句(zhǐ gōu):枳,木名,即枸橘。句,同“勾”,彎曲??昭ň洌骸短接[》九五六引《莊子》“空門來風,桐乳致巢”,疑為所據(jù)。又,李善注引《莊子》“空閱來風”,并錄司馬彪曰:“門戶孔空,風善從之?!苯癖尽肚f子》無此文。
【5】托:依托,憑借。殊:異,不同。
【6】青蘋之末:水草葉尖。侵淫:漸進。土囊:山洞。泰山:大山。飄忽:迅疾狀。淜滂(píng pāng):風擊物聲。激飏:迅猛狀。熛(biāo)怒:火隨風猛烈燃燒;一說喻風聲。耾(hóng)耾:大風聲。回穴錯迕:回旋交錯。蹶(jué):搖動。伐:摧折。梢殺:沖擊。
【7】被(pī)麗披離:四散之貌。沖孔動楗:沖入孔穴,搖動門閂。眴(xuàn)煥燦爛:鮮明的樣子,此指大風吹花木后,天色漸開,景物明朗,花光絢麗。
【8】乘凌:上升。?。和ā暗帧?,觸。華葉:花葉。振氣:散發(fā)香氣。激水:猶流水。獵:掠過。秦蘅:產于秦地的香草杜蘅。概:古代量粟麥時刮平斗斛之器,引申為刮平的意思,此指“吹平”。新夷:辛夷,或稱“留夷”,香木名。荑(tí):同“稊”,植物的嫩芽。荑楊:初生的楊樹。沖陵:沖擊侵凌。陵與“凌”通。
【9】徜徉(cháng yáng):猶徘徊。中庭:庭院。玉堂:宮殿的美稱。躋(jī):升。洞房:內室。
【10】中(zhòng)人:吹在人身上。狀:形態(tài),引申為感覺。直:特。憯(cǎn,通“慘”)凄惏慄:悲涼寒冷。欷:舒氣。此句意謂大王之風吹到人身上,雖然感到特別寒涼,但卻使人舒適暢達,與下句“愈病析酲”成邏輯聯(lián)系。
【11】清清泠泠(líng):清涼貌。酲(chéng):酒醉。《詩經(jīng)·小雅·節(jié)南山》:“憂心如酲,誰秉國成?”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玉篇》:‘酲,一曰醉未覺也?!庇∥鲺ǎ褐斡膊?,解除醉意。寧體便人:使人身心安寧。
【12】塕(wěng)然:風忽起的樣子。窮巷:陋巷。
【13】堀堁(kū kè):揚起塵土。勃郁煩冤:形容揚塵回旋似郁怒煩躁之狀。沙堁:沙塵。死灰:冷卻的灰燼。駭:驚,攪起。溷:同“混”。腐余:垃圾。邪:通“斜”,偏斜。?。浩冉.Y牖(wèng yǒu):用破甕口做窗戶,指貧窮人家。室廬:住房。
【14】憞(dùn)溷:煩亂之狀。憞,一說“憎惡”意。郁邑:憂悶。毆溫致濕:意謂庶人之風吹在身上,招致濕病。毆,古“驅”字,推動義。溫,溫病,李善注引《素問》:“冬傷于寒,春必病溫?!睖?、濕病皆屬傷寒范圍。慘怛:憂傷病苦。造熱:招致熱病。
【15】胗(zhěn):唇瘡。蔑:同“”,眼疾。啖(dàn):同“
”,吃。
(zé):咬嚙。嗽:吮啄。獲:通“嚄”,大叫。卒(cù):通“猝”,突然。此句形容人受風、中風后不能即死,亦不能速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