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良心 Sur la conscience
內(nèi)戰(zhàn)時期,我的兄弟拉勃魯斯領(lǐng)主和我在一次旅途中,遇見一位風(fēng)度翩翩的貴族,他屬于我們的敵對派別,但是我并不知道,因為他掩飾得很巧妙,這類戰(zhàn)爭中最糟的是局勢錯綜復(fù)雜,從外表、語言和穿戴來說,敵人和你無法區(qū)分,雙方接受同樣的法律,遵守同樣的習(xí)俗,呼吸同樣的空氣,很難避免混淆不清。我害怕在一個陌生地方遇見我們的軍隊,不得不說出自己的名字,這時真是生死難卜。我以前遇到過這樣的事,在那次不幸的遭遇中,我人馬俱損,不但如此,他們還殘忍地殺害了一名意大利宮廷侍從貴族,我精心培育過他,一個年輕的生命、光明的前程就這樣消失了。
但是那位貴族非常容易驚慌失措,我看他每次遇見騎馬的人過來,穿越效忠于國王的城市,都嚇得幾乎死了過去,我終于猜到他的恐懼是由于他的良心而來的。這名青年覺得,人家通過他的面具和大氅上的十字架可以看到他內(nèi)心的秘密意圖。良心的力量竟是那么奇妙!良心使我們背叛,使我們控訴,使我們戰(zhàn)斗;在沒有外界證人的情況下,良心會追逐我們,反對我們:
用無形的鞭子抽打,充當(dāng)劊子手。
——朱維納利斯
這已是婦孺皆知的故事:一名帕奧尼人貝蘇斯,受人指責(zé)說他故意打下一個鳥窩,把里面的小鳥統(tǒng)統(tǒng)殺光,他說自己做得有理,因為這小鳥不停地?zé)o端指責(zé)他害死了自己的父親。這樁弒父罪進(jìn)行得滴水不漏,直到那時沒有人知曉;但是良心提出了申冤,使這個背上沉重贖罪包袱的人無法自制。
柏拉圖認(rèn)為,懲罰緊緊跟在罪惡的后面,赫西俄德糾正了柏拉圖的說法,他說懲罰是與罪惡同時開始的。誰在等待懲罰,就在受懲罰;誰該受懲罰,就在等待懲罰。惡意給懷惡意的人帶來痛苦。
做壞事的人最受做壞事的苦!
——拉丁諺語
猶如胡蜂刺傷了人,但是自己受害更深,因為它從此失去了自己的刺和力量。
它們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傷疤里。
——維吉爾
由于自然界的矛盾對立規(guī)律,斑蝥身上分泌一種自身毒液的解毒素。所以,即使人在作惡時感到樂趣,良心上卻會適得其反,產(chǎn)生一種憎惡感,引起許多痛苦和聯(lián)想,不論睡時醒時都折磨著自己。
這樣的罪人不在少數(shù),
在睡夢或譫妄中自怨自艾,
泄露了長期隱藏的罪過。
——盧克萊修
暴君阿波羅多羅斯在夢中見到自己被斯基泰人剝掉了皮,放在一口鍋里煮,他的心喃喃地對他說:“你的所有痛苦都是我引起的?!币帘邙F魯說:“壞人無處藏身,因為他們躲在哪兒都不安寧,良心會暴露他們?!?/p>
沒有一名罪人在自我判決中得到赦免,
這才是主要的懲罰。
——朱維納利斯
良心可使我們恐懼,也可使我們堅定和自信。我敢于說人生道路上經(jīng)過許多險阻而步伐始終不亂,就是因為我對自己的意圖深有了解,自己的計劃光明正大。
人的內(nèi)心充滿恐懼還是希望,
全憑良心的判斷。
——奧維德
這類例子成千上萬,只需舉出同一個人物的三個例子。
西庇阿有一次在羅馬人民面前被指控犯了一樁大罪,他不但不要求寬恕或向法官討情,反而對他們說:“好哇,你們還不是靠了我才有權(quán)利審判每個人,如今竟要起我的腦袋來了。”
又有一次,人民法庭對他起訴,他決不聲辯,只是侃侃而談:“來吧,我的公民們,去向神祇拜謝,也是在今天這樣的日子,讓我戰(zhàn)勝了迦太基人?!闭f罷,他大踏步向神廟走去,只見全體人跟在他后面,其中還有他的起訴人。
又是人民法庭應(yīng)加圖的要求,傳訊西庇阿,要他對安蒂奧克省的一切開支做出匯報,西庇阿為此事來到元老院,從袍子下抽出賬冊,說這本賬冊把一切收支原原本本記了下來;但是他沒有同意把它轉(zhuǎn)交給法院檔案室保存,說他不愿意自取其辱,在元老院當(dāng)著眾人的面親手把賬冊撕成碎片。我不相信這顆飽經(jīng)滄桑的靈魂會弄虛作假。李維說他天性慷慨豪爽,一向氣度恢宏,他決不會當(dāng)個罪人,低三下四去聲辯自己是無辜的。
苦刑是一項危險的發(fā)明,這像是在檢驗人的耐性而不是檢驗人的真情。能夠忍受苦刑的人會隱瞞真情,不能夠忍受苦刑的人也會隱瞞真情。痛苦能夠使我供認(rèn)事實,為什么就不能使我供認(rèn)不是事實呢?另一方面,如果那個受到無理指責(zé)的人有耐性忍受這些折磨,罪有應(yīng)得的人難道就沒有耐性忍受這些折磨,去獲得美好的生命報償么?
我相信這項發(fā)明的理論基礎(chǔ)是建立在良心力量的想法上。因為對有罪的人,似乎利用苦刑可以使他軟弱,說出他的錯誤;然而無罪的人則會更加堅強,不畏苦刑。說實在的,這個方法充滿不確定性和危險。
為了躲過難忍的痛苦,什么話不會說,什么事不會做呢?
痛苦會迫使無辜的人撒謊。
——普布利流斯·西魯斯
審判者折磨人是為了不讓他清白死去,而結(jié)果是他讓那個人受盡折磨后清白死去。成千上萬的受刑者腦袋里裝滿了假懺悔。我想到亞歷山大審判菲羅塔斯的情境,以及他受折磨的過程。我尤其要以菲羅塔斯作為例子。
然而有人卻說,人類弱點的許多發(fā)明中,苦刑還是痛苦最少的一項發(fā)明。
依我看來也是最不人道、最無意義的發(fā)明!有許多被希臘和羅馬稱為野蠻的國家,在這方面卻不及希臘和羅馬野蠻,它們認(rèn)為折磨和殺害一個對其錯誤還只是心存懷疑的人,是可怕的殘酷行為。你不知道事情,他又能怎么樣呢?你不想無緣無故地殺他,對他做的事卻比殺他還糟糕,你沒有不公正嗎?事情就是如此:多少次他寧愿無緣無故地死去,也不愿接受審訊,這種審訊往往比死刑還痛苦,這等于在執(zhí)行死刑以前已把人處決了。
我不知道從哪兒聽來這個故事,但是如實地代表了我們良心的公正。一名村婦在一位軍隊司令兼大法官面前控訴一名士兵,說他搶去了她僅剩下喂幾個小孩的一點點面糊,這支軍隊已把四周村莊掠奪一空。然而沒有證據(jù)。這位將軍首先告誡婦女要對自己說的話仔細(xì)想一想,若是誣告就要判罪,她堅持不改口,將軍下令割開士兵的肚子驗證事實真相。婦女說的話是對的。罪證確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