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茭白

素言無忌 作者:柯平 著;馬敘 繪


茭白與筍相似,因此有些地方是管茭白叫茭筍的。筍出余杭山,茭出下孤城,均為天目支峰。蔬菜中之所以有竹筍還有茭白,正如東西天目雙峰對峙;武林中屠龍刀倚天劍同出;江東喬老家大喬小喬并美。又如錢牧齋在虞山下筑我聞室,打算將柳是惠香二美兼蓄。其中筍是內(nèi)秀,可比柳姬;茭是外美,可比惠姬。其有詩紀云:“曲中楊柳齊舒眼,詩里芙蓉亦并頭?!痹丁额}河東君像》詩也稱“斑管自稱詩弟子,佛香同事古先生”。陳寅恪教授當年為柳氏翻案,在資料方面下足功夫,使出寧可錯殺一千不許放走一個的手段,可惜后面一聯(lián),到底還是疏忽了。不過就外形而論,茭白較竹筍真的要好看很多,以至我每次在菜場中見到,總會想起記憶中傳統(tǒng)的女中學生形象:白襯衫綠裙子,姣好的肌膚,頎長的身體,一派清純秀麗氣息。錢惟善《食茭白》詩也說:“西風吹雨飽秋菰,卸卻青衣見玉膚??屠飮L新成一笑,不圖今日見西湖?!蹦┚浒涤锰K軾西湖詩典,詩家所謂更進一層法,即以卸去外衣后的茭白比之美人西施,復以西施比之西湖也。

茭白古稱菰菜,菰又可寫作苽,寫《說文》的許慎老師說:“雕苽,一名蔣?!睂憽稄V雅》的張揖老師補充說:“菰,蔣也。其米謂之雕胡。”這兩位漢朝骨灰級字典專家的發(fā)言很精彩,給葛洪為同出漢人之手的《西京雜記》作注時帶來很大的便利,他說:“菰之有米者,長安人謂之雕胡;有首者,謂之綠節(jié)。”其中雕胡指米,綠節(jié)指茭,意思表達得很清楚。李時珍據(jù)此在《本草綱目》里進一步發(fā)揮,說這種雕菰米在古時大大有名,“霜后采之,大如茅針,皮黑褐色,其米潔白而滑膩,作飯香脆”。他進而推論像宋玉的什么“主人之女炊雕胡之飯”,曹子建的什么“芳菰精稗”,指的全是這種東西??上А笆Y”字沒具體解釋,盡管知道說的不是三國時魏國盜書的蔣干,吳國死后成神的鐘山蔣侯,但說蔣家的祖宗當年因茭白種得好,人以地名,因有此姓,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還有春秋時成王封的那個蔣國,雖注家眾說紛紜。弄不清在哪里,但國都邊上有一個很大的茭白塘,那也是可以基本肯定的。

如同菱莼葓藕等寄身陂澤,茭白的一生也是以水為涯,潔本生來還潔去的。這種植物仿佛具有一種天生的生活適應力,不像眼下幼兒園里的小朋友們那樣嬌貴,需要阿姨和家長的精心照料。你隨便將它往池塘邊一扔,它就能自由自在地生長。而且一身是寶。除莖與籽可食用外,菰根搗汁生飲可以治腸胃痛;菰手腌制后可作蜜餞;菰葉更為古人日常生活所需,逢年過節(jié)家家戶戶包粽子時都少不了它(近代改用箬葉)。何況這里指的還只是霜后又干又老的那種,至于其青嫩時,堪為喂馬的上等飼料。三國時江東孫郎軍中戰(zhàn)馬何以特別的足健膘肥,勇猛耐戰(zhàn)?已有學者考證了,其秘密就在受惠此物頗多。

茭在古時又與莼齊名,《禮記》號稱“蝸醢而苽食雉羹”,拗口得很;《世說新語》簡稱莼菰,比它利索多了。其中菰是飯莼是菜,張志和《漁父》稱“菰飯莼羹亦共餐”者是也。雖是極賤之物,倒也不是任何人都敢隨便享用。作為帝王膳食鳳肝龍髓的對立物,此物歷史上一直作為專制社會知識分子獨立人格的某種象征,從伯齊叔夷采薇而食,到張翰思鱸魚菰莼掛冠歸隱,再到朱自清拒食外國面粉,據(jù)說其內(nèi)在精神一脈相傳。以至我在市場上看見賣茭白的,想起李白當年“跪進雕胡飯,月光照素盤”的虔誠架勢,免不了戰(zhàn)戰(zhàn)兢兢,有一種參觀博物館紀念堂的沉重感覺。

而在日常生活中,茭白就是茭白,口感鮮嫩,價格便宜。一般均用作菜肴,可切絲、切塊、切粒,用作肉類輔料,如茭白炒肉絲,茭白燒肉,油燜茭白什么的。其中又以《隨園食單》所列的一味最為新穎獨到:“切整段,醬醋炙之,尤佳”,叫人讀了以后不免食指動而饞涎下??上еv得過于簡略,缺乏具體操作方針,有故意吊胃口賣關(guān)子的嫌疑。另有一法見明太祖第五子周王朱橚所撰《救荒本草》:“饑采茭菰筍,煠熟油鹽調(diào)食,或采子舂為米,合粟煮粥食之,甚濟饑?!蹦蔷兔黠@是有點胡說八道了。貧家過日子自以節(jié)儉為原則,平時煮菜可能都舍不得放油。等到災荒時飯都吃不上,哪里還有這么多的講究?何況茭就是菰,古人已講得清清楚楚,連這個都搞不明白,居然就敢寫書當作家。看來他老爸當初沒選他當接班人是對的,不然歷史上又會多出一個“何不食肉糜”的家伙。

說到我自己和茭白的關(guān)系,也可以說有點特別的因緣,一是系綠色食品平素喜食;二是所居住的湖州市為古代唯一以菰命名的縣城,即戰(zhàn)國楚江東郡菰城縣也;三是直到目前為止,這里仍是全國屈指可數(shù)的茭白產(chǎn)地。余生也晚,科技發(fā)展,糧食不愁,因而無緣領(lǐng)略據(jù)稱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雕菰飯的風味。但鄉(xiāng)前輩中肯定有不少人是吃這玩意長大的。手邊的一個例子是號稱吳興地主的沈約,有詠菰詩一首見于后人所輯《沈隱侯集》,至于是不是永明體,因不懂聲韻之學,不敢保證。詩云:“結(jié)根布洲渚,垂葉滿皋澤。匹彼露葵羮,可以留上客。”既用享客,亦當自食。水葵為莼之別稱,食時與莼羹搭配,可見古法猶存。盡管文明的進步已經(jīng)使它成為歷史,但什么時候碰上大旱大災,糧食歉收之年,試它一試,我想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既可為國家減輕負擔,亦能滿足個人好奇心,同時又可發(fā)揚光大傳統(tǒng)飲食文化,實在是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