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變
康橋附近的沙士頓是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鎮(zhèn),有著英格蘭古老的韻味。
這里有著美麗的田園風光,別致而古老的街道和建筑,濃濃的鄉(xiāng)土風情。風景比畫還美??看暹呉凰桶霓r舍,就是徐志摩和張幼儀的家。徐志摩已經結婚四年并有一個兩歲的孩子。
六年前,徐志摩還在杭州一中讀高中。當時的政界、金融界名流張幼儀之兄張家璈到浙江省的名校視察,他在視察中看到了徐志摩的國文考卷,嘉許贊賞之余,回去即托人向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求親,以其小妹張幼儀相許配。
天資聰穎的張幼儀也是大家閨秀,其兩位兄長均為政界要人,徐申如欣然允諾了這門親事。1915年10月,十五歲的張幼儀被迫退學,披上嫁衣,與徐志摩結婚。熟識她的人回憶說:“談不到好看,也談不到難看。嘴唇比較厚,生得黑。”但她性情和善,為人頗受好評,“其人線條甚美,雅愛淡妝,沉默寡言,秀外慧中,親故多樂于親近之,然不呼其名,皆以二小姐稱之”。
但天性崇尚自由、追求浪漫的徐志摩對這樁婚姻深為不滿。奉命成婚之后,看張幼儀百般不順眼。有一次,徐志摩在院子里讀書,突然喊一個用人拿東西,又感覺背癢,就喊另一個用人抓癢,一旁的張幼儀想幫忙,徐志摩卻用眼神制止了她。那輕蔑不屑的眼神讓人不寒而栗。
1918年,徐志摩只身出國,先到美國麻州克拉克大學讀經濟學。轉年又從美國來到倫敦。夫人張幼儀和兒子在徐志摩到英國后,從家鄉(xiāng)硤石來到這里。
對于這段生活,張幼儀回憶說:“我來英國的目的本來是要夫唱婦隨,學些西方學問的,沒想到做的盡是清房子,洗衣服,買吃的和煮東西這些事。”“他的心思飛到別處去了,放在書本文學、東西文化上面?!薄拔覜]法子讓徐志摩了解我是誰,他根本不和我說話……我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的時候,情況總是:‘你懂什么?’‘你能說什么?’”如張幼儀所說,他們結婚以來夫妻之間很少說話,關系冷漠。
盡管張幼儀嘗試著精心料理好家庭生活,但始終得不到徐志摩的認可。徐志摩對愛情充滿諸多的幻想和期待。當別人硬塞給他一個新娘時,他的第一反應是像刺猬一樣豎起全身的刺。所以徐志摩會在看到張幼儀照片的時候,鄙夷地說,“鄉(xiāng)下土包子”“觀念守舊,沒受教育”,甚至曾對她說過要成為“中國第一個離婚的男人”。
張幼儀每每看到徐志摩那魂不守舍的目光,就知道他的心已經不在這里。當張幼儀見到林徽因之后,更是看出了她與徐志摩的關系。
1921年春天,他們的婚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事實上,張幼儀對于徐志摩的情感變化已有察覺。此前,徐志摩足足有半年時間言必稱林徽因。她后來回憶說:“幾年以后,我才從郭君那兒得知徐志摩之所以每天早上趕忙出去,是因為那時倫敦和沙士頓之間的郵件送得很快,徐志摩和他女朋友至少每天都可以魚雁往返?!?/p>
顯然徐志摩已經心有所屬。這是命運對張幼儀最大的打擊,當時她肚子里正懷著徐志摩的第二個孩子。自1915年結婚,他們已有了一個兒子,志摩也非常喜愛他,難道這一切他都忍心拋下?
然而,這個時候縈繞在徐志摩腦際的,是林徽因那曼妙的身影。他愛她愛得真摯,愛得癡迷,愛得忘我,愛得發(fā)狂。他越是思念她,就越是覺得自己家庭生活的平庸與乏味,自己同枕共眠的妻子竟然不能成為自己靈魂的伴侶,這是多么可悲。
面對已經無愛的妻子和這個乏味的家庭,他簡直一刻也忍受不下去了。
在徐志摩看來,解除這種沒有愛情的婚姻關系,就解除了他的痛苦。假如沒有這種勇氣,怎么能談得上改良社會、造福人類?他決心“勇決智斷”,去爭取自己真正的戀愛、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生命。
徐志摩得知張幼儀懷孕后要求她立即把孩子打掉。那年月打胎是危險的,張幼儀說:“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毙熘灸浔卣f:“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他對張幼儀已沒有耐心,在沒有對母子倆生活做任何安排的情況下便離家出走了。
張幼儀徹底失望了,一度竟有一死了之的輕生念頭。經過冷靜思考后,她選擇了離開沙士頓。她聽從兄長勸告,準備前往德國求學。
1922年2月,張幼儀在德國生下了第二個兒子彼得。徐志摩知道后趕到柏林。雖然現在還沒有得到林徽因的允諾,他卻仍然不顧家人和親友的一致反對,堅決要與張幼儀離婚。
徐志摩在給張幼儀的信中寫道:“無愛之婚姻無可忍,自由之償還自由,真生命必自奮斗自求得來,真幸福亦必自奮斗自求得來!彼此前途無限……彼此有改良社會之心,彼此有造福人類之心,其先自做榜樣,勇決智斷,彼此尊重人格,自有離婚,止絕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p>
張幼儀看到此信后的第二天,便趕到徐志摩借住的吳經熊家里,由吳經熊、金岳霖作證,忍痛與徐志摩離婚。不久,徐志摩將《徐志摩、張幼儀離婚通告》刊登在《新浙江》副刊《新朋友》上,同時也作了一首《笑解煩惱結——送幼儀》,一并登在報上:
一
這煩惱結,是誰家扭的水尖兒難透?
這千縷萬縷煩惱結是誰家忍心機織?
這結里多少淚痕血跡,應化沉碧!
忠孝節(jié)義——咳!忠孝節(jié)義謝你維系。
四千年史髏不絕,
卻不過把人道靈魂磨成粉屑,
黃海不潮,昆侖嘆息,四萬萬生靈,
心死神滅,中原鬼泣!咳,忠孝節(jié)義!
二
東方曉,到底明復出,
如今這盤糊涂賬,
如何清結?
三
莫焦急,萬事在人為,
只消耐心共解煩惱結。
雖嚴密,是結,總有絲縷可覓,
莫怨手指兒酸、眼珠兒倦,
可不是抬頭已見,快努力!
四
如何!畢竟解散,煩惱難結,煩惱苦結。
來,如今放開容顏喜笑,握手相勞;
此去清風白日,自由道風景好。
聽身后一片聲歡,爭道解散了結兒,
消除了煩惱!
但是,張幼儀堅持認為,徐志摩離婚是因為愛上林徽因在先,所以這反對封建婚姻的詩沒有說服力,打動不了她。
徐志摩離婚的行為遭到了父母的激烈批評。
在張幼儀動身去德國之前,徐志摩就頻繁收到老父親徐申如言辭激烈的家書。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一直非常欣賞疼愛張幼儀,加之又關涉徐張兩家在當地的聲譽和關系,故而他一再申明,如果兒子真的拋棄結發(fā)妻子,他將登報斷絕父子關系。但警告似乎沒有一點作用,徐志摩最后還是堅持自己的選擇。
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的消息一傳到家鄉(xiāng),無異于平靜的湖面掀起陣陣波瀾。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聽說兒子如此對待妻子,又惱又怒,怨恨志摩太不懂事,所作所為毫不顧及社會的影響及家庭的名聲,簡直是荒唐到了極點!氣憤之下宣布斷絕父子關系,停止供糧。轉而把張幼儀認作干女兒,支持她在德國求學,將銀行業(yè)務及財產交由張幼儀主管。這位性格倔強的老人至死也沒有原諒兒子。
此后,這位徐家大公子就只能靠自己的雙手養(yǎng)活自己了。
在這前后,徐志摩有過一些關于愛情、自由的表白。也許他是真誠的,對自己所追求的愛情理想的正當性、合理性篤信不移。深陷情熱之中的徐志摩已無法顧及張幼儀的感受,作為丈夫和父親的責任也被他輕忽了。
不過,徐張離婚成了近代史上頭一宗西式離婚事件,徐志摩終于做了離婚第一人。那時他的文名尚未遠播,所發(fā)布的離婚通告卻石破天驚,成為頭號新聞并震動了全國,挑戰(zhàn)了百年前中國的封建婚姻制度。人們驚奇并且議論紛紛。
對于前妻張幼儀毅然答應離婚,并在后來走上自立自強之路,徐志摩認為她不失為“一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
1923年1月,梁啟超在上海得知徐志摩離婚后,立即以老師的身份致信當時正在北京的徐志摩,苦心勸導他:“其一,萬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樂。弟之此舉,其于弟將來之快樂能得與否,殆茫如捕風,然先已予多數人以無量之苦痛。其二,戀愛神圣為今之少年所樂道?!澥律w可遇而不可求?!瓫r多情多感之人,其幻想起落鶻突,而得滿足得寧貼也極難。所夢想之神圣境界恐終不可得,徒以煩惱終其身已耳。嗚呼志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當知吾儕以不求圓滿為生活態(tài)度,斯可以領略生活之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夢境,挫折數次,生意盡矣,郁邑佗傺以死,死為無名。死猶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復能自拔。嗚呼志摩,可無懼耶!可無懼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