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一
詞以境界為最上①。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dú)絕者在此。
【注釋】
① “境界說”,是王國維詞學(xué)理論的核心。從《國粹學(xué)報》最初發(fā)表的六十四則詞話來看,約略可分兩個部分:前九則為“境界說”的理論綱領(lǐng),后面部分則是以“境界說”為基準(zhǔn)的具體批評。
二
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shí)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
三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皽I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①,”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④,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
【注釋】
① “淚眼”句:出自南唐詞人馮延巳《鵲踏枝》:“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fēng)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jì)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p>
② “可堪”句:出自北宋詞人秦觀《踏沙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③ “采菊”句:出自東晉詩人陶淵明《飲酒詩》第五首:“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p>
④ “寒波”句:出自金代文學(xué)家元好問《穎亭留別》:“故人重分?jǐn)y,臨流駐歸駕。乾坤展清眺,萬景若相借。北風(fēng)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崢嶸,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懷歸人自急,物態(tài)本閑暇。壺觴負(fù)吟嘯,塵土足悲咤?;厥淄ぶ腥耍搅值绠?。”
四
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
五
自然中之物,互相關(guān)系,互相限制。然其寫之于文學(xué)及美術(shù)中也,必遺其關(guān)系限制之處。故寫實(shí)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gòu)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構(gòu)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寫實(shí)家也。
六
境非獨(dú)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七
“紅杏枝頭春意鬧”①,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來花弄影”②,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注釋】
① “紅杏”句:出自北宋詞人宋祁《玉樓春》(春景):“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p>
② “云破”句:出自北宋詞人張先《天仙子》(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fēng)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yīng)滿徑。”
八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yōu)劣?!凹?xì)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①,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fēng)蕭蕭“②;”寶簾閑掛小銀鉤”③,何遽不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④也。
【注釋】
① “細(xì)雨”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甫《水檻遣心二首》之一:“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細(xì)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② “落日”句:出自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一:“朝進(jìn)東門營,暮上河陽橋。落日照大旗,馬鳴風(fēng)蕭蕭。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中天懸明月,令嚴(yán)夜寂寥。悲笳數(shù)聲動,壯士慘不驕。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p>
③ “寶簾”句:出自北宋詞人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xì)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p>
④ “霧失”句:出自秦觀《踏莎行》,見“三”注②。
九
嚴(yán)滄浪①《詩話》謂:“盛唐諸公,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澈玲瓏,不可湊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庇嘀^:北宋以前之詞,亦復(fù)如是。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
【注釋】
① 嚴(yán)滄浪:即南宋詩論家嚴(yán)羽,字丹丘,一字儀卿,自號滄浪逋客,世稱嚴(yán)滄浪,著有《滄浪詩話》。
十
太白純以氣象勝?!拔黠L(fēng)殘照,漢家陵闕①”,寥寥八字,遂關(guān)千古登臨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漁家傲》②、夏英公之《喜遷鶯》③,差足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
【注釋】
① “西風(fēng)”句:出自唐代詩人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
② 范文正之《漁家傲》:范文正即范仲淹,字希文,謚文正,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xué)家。《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jì)。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p>
③ 夏英公之《喜遷鶯》:夏英公即夏竦,字子喬,官至同平章事,樞密使,進(jìn)封英國公?!断策w鶯令》:“霞散綺,月垂鉤。簾卷未央樓。夜涼銀漢截天流,宮闕鎖清秋?,幣_樹,金莖露。鳳髓香盤煙霧。三千珠翠擁宸游,水殿按涼州。”
十一
張皋文①謂:飛卿②之詞“深美閎約”③,余謂:此四字唯馮正中④足以當(dāng)之。劉融齋⑤謂:“飛卿精艷絕人”,差近之耳。
【注釋】
① 張皋文:即張惠言,字皋文,清代詞人、詞論家,陽湖派古文及常州詞派創(chuàng)始人。
② 飛卿:即溫庭筠,本名岐,字飛卿,晚唐詩人。
③ 深美閎約:出自張惠言《詞選序》:“唐之詞人,溫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閎約?!?/p>
④ 馮正中:即南唐詞人馮延巳,字正中。
⑤ 劉融齋:即劉熙載,清代文學(xué)家。其在《藝概》卷四《詞曲概》中說:“溫飛卿詞精妙絕人,然類不出乎綺怨?!?/p>
十二
“畫屏金鷓鴣”①,飛卿語也,其詞品似之?!跋疑宵S鶯語”②,端己語也,其詞品亦似之。正中詞品,若欲于其詞句中求之,則“和淚試嚴(yán)妝③”,殆近之歟?
【注釋】
① “畫屏”句:出自溫庭筠《更漏子》:“柳絲長,春雨細(xì),花外漏聲迢遞。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香霧薄,透簾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p>
② “弦上”句:出自五代前蜀詞人韋莊《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殘?jiān)鲁鲩T時,美人和淚辭。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p>
③ “和淚”句:出自馮延巳《菩薩蠻》:“嬌鬟堆枕釵橫鳳,溶溶春水楊花夢。紅燭淚闌干,翠屏煙浪寒。錦壺催畫箭,玉佩天涯遠(yuǎn)。和淚試嚴(yán)妝,落梅飛曉霜?!?/p>
十三
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①,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乃古今獨(dú)賞其“細(xì)雨夢回雞塞遠(yuǎn),小樓吹徹玉生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注釋】
① 南唐中主:即李璟,南唐第二位皇帝?!拜蛰獭眱删涑鲎岳瞽Z《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xì)雨夢回雞塞遠(yuǎn),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p>
十四
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①之詞,神秀也。
【注釋】
① 李重光:即南唐后主李煜,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建隆二年(961)即位,在位十五年,史稱李后主。
十五
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①,可謂顛倒黑白矣?!白允侨松L恨水長東“②,”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③,《金荃》④《浣花》⑤能有此氣象耶!
【注釋】
① 周介存:即清代常州詞派論家周濟(jì)。他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說:“毛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yán)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yán)妝也。端己,淡妝也。后主則粗服亂頭矣?!睂⒑笾髟~置于溫庭筠、韋莊之下。
② “自是”句:出自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③ “流水”句:出自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dú)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p>
④ 《金荃》:即《金荃集》,溫庭筠作,是最早的詞家專集。
⑤ 《浣花》:即《浣花詞》,韋莊作。
十六
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
十七
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十八
尼采①謂:“一切文學(xué)余愛以血書者。”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②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dān)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注釋】
① 尼采:德國十九世紀(jì)唯心主義哲學(xué)家,以“超人”哲學(xué)著稱于世。
② 宋道君皇帝:即宋徽宗趙佶,信奉道教,在內(nèi)亂外患中禪位于皇太子而被尊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其《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詞為:“裁翦冰綃,輕疊數(shù)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fēng)雨。愁苦。閑院落凄涼,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yuǎn),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jù)。和夢也、新來不做?!?/p>
十九
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fēng)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fēng)氣。與中后二主詞皆在《花間》范圍之外,宜《花間集》①中不登其只字也。
【注釋】
① 《花間集》:共十卷,五代后蜀趙崇祚編,選錄晚唐五代十八家詞五百首,是最早的詞選集。
二十
正中詞除《鵲踏枝》《菩薩蠻》①十?dāng)?shù)闋最煊赫外,如《醉花間》之“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②余謂:韋蘇州之“流螢渡高閣”③,孟襄陽之“疏雨滴梧桐”④不能過也。
【注釋】
① 《鵲踏枝》《菩薩蠻》:馮延巳所作詞。
② “高樹”句:出自馮延巳《醉花間》:“晴雪小園春未到。池邊梅自早。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山川風(fēng)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卻老。相逢莫厭醉金杯,別離多,歡會少?!?/p>
③ 韋蘇州:即唐代詩人韋應(yīng)物,其詩《寺居獨(dú)夜寄崔主簿》:“幽人寂無寐,木葉紛紛落。寒雨暗深更,流螢渡高閣。坐使青燈曉,還傷夏衣薄。寧知?dú)q方晏,離居更蕭索?!?/p>
④ 孟襄陽:即唐代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有名句:“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眰髡f孟浩然與諸人秋游賦詩,詠出此二句后,舉座嗟嘆,擱筆不復(fù)為繼。事見王士源《孟浩然集》序。
二十一
歐九《浣溪沙》詞“綠楊樓外出秋千”①,晁補(bǔ)之②謂: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謂: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詞“柳外秋千出畫墻”③,但歐語尤工耳。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