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宣傳過渡時期總路線

甘為法學獻春秋:許崇德傳 作者:朱松嶺 著


3.宣傳過渡時期總路線

1952年秋末,中共中央制定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并下發(fā)了《宣傳大綱》。許崇德被臨時抽調離校參加河北省委組織的工作組,深入農村,宣傳過渡時期總路線。去北方的農村對許崇德來說,還是平生第一回。但他認識到黨的這條總路線是我們國家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的指路明燈,很有必要在具體實踐中學習領會;其次,工農聯(lián)盟是國家的基礎,農民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第三,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和農村的富裕決定著國力的增強;第四,許崇德自己的專業(yè)是中國憲法,黨的總路線對憲法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總之,作為一名馬列主義法學戰(zhàn)線的新兵,這一課非上不可。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許崇德極其重視這次活動。

許崇德先參加了河北“省縣鄉(xiāng)三級干部會議”,了解總體部署、任務和進度。然后被編入駐保定郊區(qū)梁莊鄉(xiāng)的工作組。梁莊鄉(xiāng)轄有十多個大小不等的自然村。許崇德被分配到前辛莊獨當一面。前辛莊是一個村民不足百戶的小村,結構簡單,沒有地主、富農或者其他反動分子,而且民風純樸,當?shù)氐拇甯刹苛α恳噍^強,工作組總部的領導人覺得派許崇德單獨一人進村也就可以了。許崇德被明確告知的任務主要有兩條:一是宣講總路線,做到家喻戶曉,人人明白;二是動員農民賣余糧給國家,同時向許崇德交代了全村售糧必須完成的具體數(shù)字指標。這兩項任務不能算繁重,但許崇德初出茅廬,心中無底,只好依靠村民群眾,摸著石頭過河了。

前辛莊是個人口不多的窮村,市里的干部過去偶爾來轉一轉,卻從未深入下來工作過。這回聽說工作組要派一個人來扎根,村民們都情不自禁地歡騰起來。大家還聽說派來的是北京城里的大學生,更加喜出望外,興高采烈。他們給許崇德安置了一大間空房,還設法燒了熱炕,這些都使許崇德深深感動。

許崇德為了很好地完成宣講任務,自己先學習領會總路線的精神實質。他還預先從學校帶來了列寧的《論糧食稅》、《論合作社》、《新經濟政策的含義》以及蘇俄“關于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等方面的單行小冊子,使自己進一步充實提高。那時雖系農閑季節(jié),但村里的男勞力白天大都去市內打工,宣講總路線只能放在晚上,地點是全村唯一的初級小學的大教室。由于小村莊從來不搞大活動,所以頭一天大家抱著濃厚的興趣蜂擁而至,把教室擠得水泄不通。

在昏暗的汽油燈下,許崇德滔滔地講開了。可是不到半小時,許多聽眾都趴在課桌上打瞌睡,婦女們也抱著孩子溜回家去了。講演顯然不成功。一位村干部對許崇德說:“你講的太深奧,大家聽不懂!以后你可以講得通俗點。”

第二次,許崇德作了很大改進。他講道: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是什么呢?就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xiàn)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并逐步實現(xiàn)國家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許崇德又用通俗的語言解釋道:“好比飛往社會主義去的一只大鳥,這只大鳥要有一個身體,那就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工業(yè);大鳥還要有一雙翅膀,這就是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對私營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毕襁@樣比較形象化的、生動活潑的講授,受到了農民們的歡迎。

許崇德接受的第二個任務是動員農民在自愿的基礎上把余糧賣給國家。新中國建立之后國家必須醫(yī)治長期戰(zhàn)爭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快地恢復并發(fā)展國民經濟。對此,國家手里要有足夠的糧食,方能提供給工業(yè)和其他的產業(yè),并滿足全國幾億人民的生活之需。國家除了征收農業(yè)稅從農民那里得到糧食之外,就只能向農民收購余糧了。所謂余糧,指的是個體農民全年收獲中扣除農業(yè)稅、自身生活開支、維持再生產所需以及應對醫(yī)療等突發(fā)開銷等之外的一部分糧食。余糧歸農民自己支配,從單家獨戶的農民來說,數(shù)量不大。但從全國總起來看,那就是巨大的數(shù)字。中國農村在完成土改之后,農民是汪洋大海的小私有者,在全面放開、讓糧食投入市場自由買賣的環(huán)境下,一批糧商囤積居奇、哄抬糧價,擾亂市場,使農民和國家兩受其害。因此,黨中央決定在全國實行糧食統(tǒng)購統(tǒng)銷,也是當時的應對之策。許崇德這次下鄉(xiāng)的總路線宣傳活動,其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落實糧食的統(tǒng)購統(tǒng)銷政策,以保證國家財經狀況的好轉。

實現(xiàn)糧食統(tǒng)購統(tǒng)銷,動員農民把余糧賣給國家,這是具有一定難度的硬任務。許崇德經過思索,和村干部反復商量,并依靠村民群眾,最終還是完成了任務。在整個工作過程中,許崇德采取了4個步驟:

第一步,了解情況,排隊摸底,初步選定售糧的動員對象,并掌握這些余糧戶的家底以及戶主歷來的政治表現(xiàn),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第二步,登門訪問,從拉家常、交朋友的姿態(tài)出發(fā),敞開心扉宣傳國家政策,保證糧價公道,照顧農民切身利益,絕對擯棄強迫命令的作風,使農民不感到有任何壓力,耐心啟發(fā)他們自覺售余糧。

第三步,召開村民大會打擂臺,先由一名中等富裕的積極分子上臺報名,宣布他打算出售余糧給國家的具體數(shù)字,并向臺下的農民挑戰(zhàn),激起第二人、第三人紛紛上臺應戰(zhàn),這樣節(jié)節(jié)攀高,差不多達到了工作組總部下達的指標數(shù)目。

第四步,列隊出售光榮糧。售糧那天,全村準備了幾輛馬拉大車,分頭裝上各戶的余糧,集體赴城里的國家收購站。售糧大戶的老農夫婦,穿著新襖,胸前掛著大紅花,高高地坐在糧袋上面。他們春風得意,滿臉笑容,在喧天的鑼鼓聲中,隊伍出發(fā)了。當他們糧食售出,高高興興拿到現(xiàn)款時,許崇德的任務也就結束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