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絕

孟浩然
作者我知道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作品以五言詩為主,主要寫田園生活以及行旅見聞等,風格清淡,繼陶淵明、謝靈運、謝朓之后開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之先聲,與王維并稱“王孟”。
春眠①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②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訪袁拾遺不遇③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④
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⑤
注釋
① 詩題一作《春曉》,又作《春晚絕句》。
② 不覺曉:不知不覺間天已經(jīng)亮了。
③ 詩題一作《洛中訪袁拾遺不遇》。袁拾遺:袁瓘,詩人的朋友。
④ 才子:有才華的人,這里指袁瓘。流人:因獲罪被流放的人。
⑤ 何如:豈能比得上。北地:一作“此地”,指洛陽。
王昌齡
作者我知道
王昌齡(694?—756?),字少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擅長邊塞詩,被譽為“七絕圣手”。
送郭司倉①
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②
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③
注釋
① 司倉:管理倉庫的小官。
② 留騎:留下客人的坐騎。騎,坐騎。
③ 良掾:好官,這里指郭司倉。掾,古代府、州、縣屬官的通稱。

春潮夜?jié)q圖
儲光羲
作者我知道
儲光羲(706?—763),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唐代詩人。
洛陽道①
大道直如發(fā),春來佳氣多。②
五陵貴公子,雙雙鳴玉珂。③
李白
作者我知道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一說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唐代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
獨坐敬亭山④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⑤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⑥
注釋
① 本詩是《洛陽道五首獻呂四郎中》組詩的第三首。
② 佳氣:指陽氣。春天氣溫回升,溫暖晴朗。
③ 五陵:在長安附近。此處有漢代高祖、惠帝、景帝、武帝、昭帝等五個皇帝的陵墓,故稱“五陵”。這里泛指權貴人家。雙雙:指成群結隊。玉珂:用玉石裝飾的馬勒。
④ 敬亭山:一名昭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北。
⑤ 高飛盡:高飛遠去,消失在天際。盡,沒有了。孤云:片云。閑:形容孤云飄遠時緩慢悠閑的樣子。
⑥ 兩不厭:詩人看不厭敬亭山,同時也覺得敬亭山與自己情意相同,看不厭自己。
王之渙
作者我知道
王之渙(688—742),字季陵,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詩人。他的詩作多以邊塞生活為題材,名動當時,迄今存詩六首。
登鸛雀樓①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②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③
注釋
① 鸛雀樓:舊址在今山西永濟西南城上,因常有鸛雀棲息其上,故有其名。雀,一作“鵲”。
② 依:依傍。入海流:這是詩人想象的畫面,鸛雀樓上是看不到海的。
③ 窮:窮盡。千里:表示很遠的地方。

鸛雀望遠圖
孫逖
作者我知道
孫逖(tì,696—761),潞州涉縣(今河北涉縣)人。唐代詩人。
觀永樂公主入蕃①
邊地鶯花少,年來未覺新。②
美人天上落,龍塞始應春。③
金昌緒
作者我知道
金昌緒,生卒年不詳,余杭(今浙江杭州)人。唐代詩人。《全唐詩》存其詩一首。
注釋
① 詩題一作《同洛陽李少府觀永樂公主入蕃》。永樂公主:東平王李續(xù)外孫楊元嗣之女,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出嫁契丹王李失活。入蕃:帝王宗室女子出嫁外蕃。蕃,古代稱少數(shù)民族為蕃,此指契丹。
② 鶯花:鶯啼花放,泛指春天景色。年來:新春到來之時。
③ 美人:這里指永樂公主。龍塞:邊塞龍城,指契丹王所居之地。

雙鶯鳴春圖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①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②
丘為
作者我知道
丘為(694?—784?),嘉興人。唐代詩人。著有《丘為集》,現(xiàn)存詩十八首。
左掖梨花③
冷艷全欺雪,余香乍入衣。④
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⑤
注釋
① 打起:趕走。莫:不。教:讓。
② 妾:古代女子的謙稱。遼西:遼河以西的地方,指女主人公思念之人所在地。
③ 左掖:指門下省,因在皇宮左側,故稱。
④ 冷艷:形容梨花潔白奪目,高傲艷麗,若有寒意。欺:勝過,超過。乍:剛剛。
⑤ 莫定:不要停息。玉階:玉石臺階,詩中特指皇宮。

左掖梨花圖
令狐楚
作者我知道
令狐楚(766—837),字殼士,宜州華原(今陜西銅川)人。唐代詩人,常與劉禹錫、白居易諸人唱和。
思君恩
小苑鶯歌歇,長門蝶舞多。①
眼看春又去,翠輦不曾過。②
賀知章
作者我知道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晚號四明狂客,會稽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唐代詩人,與杜甫、李白交情很好。
題袁氏別業(yè)③
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④
莫愁沽酒,囊中自有錢。⑤
注釋
① 小苑:皇宮的林苑。歇:停止。長門:長門宮,漢宮名。西漢時,武帝陳皇后失寵貶居于此,后指失寵妃子所居的內(nèi)宮。這里特指宮內(nèi)妃子的住處。
② 翠輦:皇帝的車駕。
③ 別業(yè):別墅。
④ 偶坐:偶爾小坐。林泉:山林與泉水。
⑤ 謾:即“慢”,怠慢,輕視。沽:買。
楊炯
作者我知道
楊炯(650—692),陜西華陰人。唐代詩人。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
夜送趙縱①
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②
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③
注釋
① 趙縱:詩人的友人。
② 連城璧:價值連城的玉,這里指趙縱是寶貴的人才?!妒酚洝ちH藺相如傳》載,戰(zhàn)國時,趙國得到一塊絕世美玉,名曰和氏璧,秦王得知后,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換,故稱連城璧。由來:從來,一直。
③ 舊府:指趙縱的老家。川:平原,平地。

青嶂別業(yè)圖
王維
作者我知道
王維(700—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因篤信佛教,有“詩佛”之稱。
竹里館①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②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孟浩然
送朱大入秦③
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④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⑤
注釋
① 竹里館:王維在輞川的別館,因為房屋周圍有竹林而得名。
② 幽篁:幽深的竹林。篁,竹林。復:又。長嘯:撮口而呼,發(fā)出長而清脆的聲音,這里指吟詠、歌唱。
③ 朱大:詩人的友人。秦:指長安。
④ 游人:游子、游客,這里指朱大。
⑤ 分手:分別。脫:脫下,摘下。平生:平常,平時。
崔顥
作者我知道
崔顥(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唐代詩人,寫有著名的《黃鶴樓》一詩。
長干行①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②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③
注釋
① 詩題一作《長干曲》。長干:長干里,在今江蘇南京秦淮河南,古時送別之地。
② 君:對人的尊稱,您。妾:古代婦女對自己的謙稱。橫塘:堤名,也是百姓居住處,在秦淮河南岸。
③ 借問:敬辭,請問。或恐:可能是,恐怕是。

移舟相問圖
高適
作者我知道
高適(701?—762),字達夫,渤海蓨(tiáo,今河北景縣)人。唐代詩人。邊塞詩人的杰出代表,與岑參合稱“高岑”。
詠史①
尚有綈袍贈,應憐范叔寒。②
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③
李適之
作者我知道
李適之(694—747),一名昌,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李唐宗室,玄宗朝宰相。與賀知章、李琎(jìn)、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共尊為“飲中八仙”。
注釋
① 詠史:用詩寫史、抒情。這首詩借史詠懷,托古喻今,抒發(fā)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② 綈袍:綈作的袍子。綈,粗厚光滑的絲織品。范叔:范雎,字叔。這里是借用《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中范雎的故事,托古喻今。
③ 士:古代讀書人,這里指人才。布衣:平民百姓。
罷相作①
避賢初罷相,樂圣且銜杯。②
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③
錢起
作者我知道
錢起(712?—780),字仲文,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唐代詩人。《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逢俠者④
燕趙悲歌士,相逢劇孟家。⑤
寸心言不盡,前路日將斜。⑥
注釋
① 罷相作:被罷免丞相職位后作的詩歌。
② 避賢:避位讓賢。李適之天寶元年任左相,后遭李林甫算計,失去相位。這里是諷刺的手法。樂圣:古人有以清酒為圣人,以濁酒為賢人的說法。此處指愛好喝酒。銜杯:喝酒。
③ 為問:詢問。門前客:以前任丞相時登門拜訪的賓客。
④ 俠者:俠客,豪俠仗義之士。
⑤ 燕趙:戰(zhàn)國時的兩個諸侯國,位于今河北省一帶。悲歌士:激昂慷慨的俠士。劇孟:西漢俠士,洛陽人。
⑥ 寸心:即心,因心位于胸中方寸之地,故稱。
錢珝
作者我知道
錢珝(xǔ),生卒年不詳,字端文,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唐代詩人。
江行望匡廬①
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②
只疑云霧窟,猶有六朝僧。③
注釋
① 《江行無題一百首》之一。匡廬:即廬山,在今江西省境內(nèi)。
② 咫尺:近在咫尺,說明距離很近。
③ 云霧窟:云霧繚繞中的山頂小屋。六朝:公元222—589年間,建都于建康(今江蘇南京)的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

廬山飛瀑圖
韋應物
作者我知道
韋應物(737—792?),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并稱“王孟韋柳”。
答李浣①
林中觀易罷,溪上對鷗閑。②
楚俗饒詞客,何人最往還。③
劉禹錫
作者我知道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詩人。
秋風引④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⑥
注釋
① 李浣:詩人朋友,曾在楚國為官,并曾寫詩贈韋應物,韋應物寫此詩作為答謝。
② 觀易:觀看《周易》。易,指《周易》,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溪上:溪邊。
③ 楚俗:楚地的風俗習氣。楚,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名,在今湖南、湖北一帶。饒:多。詞客:詩人。往還:朋友間的交往,“最往還”即交往最多。
④ 秋風引:樂府琴曲歌辭的一種。
⑤ 蕭蕭: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⑥ 孤客:孤獨的異鄉(xiāng)人。聞:聽到,聽說。
韋應物
秋夜寄丘員外①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②
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③
耿
作者我知道
耿(wéi),生卒年不詳,字洪源,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唐代詩人。與錢起、盧綸、司空曙等人齊名,為“大歷十才子”之一。
秋日
返照入閭巷,憂來與誰語。④
古道無人行,秋風動禾黍。⑤
注釋
① 丘員外:即丘丹,詩人丘為的弟弟。
② 屬:正當,正值。詠:詠頌,歌詠。涼天:秋天。
③ 幽人:隱士,這里借指丘丹。
④ 返照:落日余暉。閭巷:街道、巷弄。憂來:一作“愁來”。與誰:一作“誰共”。
⑤ 古道:古老的道路。禾黍:谷子、小米等農(nóng)作物?!昂淌颉笔墙栌谩对娊?jīng)·王風·黍離》中的典故,表達了對興亡成敗的感慨。
薛瑩
作者我知道
薛瑩,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著有《洞庭詩集》一卷,今存詩十首。
秋日湖上①
落日五湖游,煙波處處愁。②
浮沉千古事,誰與問東流。③
李昂
作者我知道
李昂(809—840),即唐朝文宗皇帝。
宮中題
輦路生秋草,上林花滿枝。④
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⑤
注釋
① 湖:和下文的“五湖”均指太湖。
② 煙波:煙霧籠罩的湖面。
③ 浮沉:世事變遷、興亡成敗。
④ 輦路:專供皇帝車駕行走的道路。輦,皇帝的車駕。上林:秦、漢時宮苑,故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這里是指御花園。
⑤ 憑高:登高。
賈島
作者我知道
賈島(779—843),字浪仙。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詩人。早年為僧,后還俗。詩風清苦,與孟郊其名。
尋隱者不遇①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②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③
蘇颋
作者我知道
蘇颋(tǐng, 670—727),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人。唐代詩人。
注釋
① 尋:尋訪。隱者:隱居在山林中的人,一般是賢士。不遇:沒有遇到,沒有見到。
② 童子:小孩。這里指“隱者”的弟子、學生。言:說,回答。
③ 云深:指山上的云霧濃厚。處:所在、行蹤。

汾上驚秋①
北風吹白云,萬里渡河汾。②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③
張說
作者我知道
張說(yuè,667—730),字道濟,一字說之。世居河東(今山西永濟),后遷至洛陽(今河南洛陽)。唐朝文學家,官至宰相。
蜀道后期④
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⑤
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⑥
注釋
① 汾上:汾河上。汾河為黃河支流,流經(jīng)山西。
② 河汾:即汾河,這里指汾河流入黃河的一段。河,即黃河。
③ 心緒:內(nèi)心的情緒。搖落:樹葉凋落,說明在秋天。不可聞:不愿聽到,不忍聽。
④ 蜀:今四川一帶。后期:失期,晚于原規(guī)劃的時間。
⑤ 客心:客居他鄉(xiāng)的人的心情。爭日月:即同時間競爭,搶時間。日月,指時間。預期程:預先規(guī)劃的路途所需時間。
⑥ 不相待:不肯等待、沒有等待。
李白
靜夜思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②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③
秋浦歌④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⑤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⑥
注釋
① 靜夜思:寂靜的夜晚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② 疑:懷疑、好像。
③ 山:一作“明”。
④ 《秋浦歌》是作者再游秋浦之時創(chuàng)作的一組詩,這是第十五首。秋浦:唐時屬池州郡,在今安徽省池州市。
⑤ 緣:因為。個:如此,這樣。
⑥ 何處:何時。秋霜:指白發(fā),頭發(fā)白如秋霜。
陳子昂
作者我知道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唐代詩人。他旗幟鮮明地反對六朝以來的綺麗詩風,是唐詩革新的先驅(qū)。
贈喬侍御①
漢廷榮巧宦,云閣薄邊功。②
可憐驄馬使,白首為誰雄。③
注釋
① 詩題一作《題祀山烽樹贈喬十二侍御》。喬侍御:即喬知之,時任御史,故稱。
② 漢廷:借指唐朝。巧宦:善于玩弄權術的官員。云閣:指云臺、麒麟閣,漢代懸掛名將功臣畫像的地方。?。?/b>輕視。邊功:指守衛(wèi)邊疆所立下的功勞。
③ 可憐:可嘆。驄馬使:漢桓典為御史,有威名,常騎驄馬,人稱驄馬御史,后遂成為御史之代稱,這里是指喬知之。雄:稱雄。

邊城吹角圖
王昌齡
答武陵太守①
仗劍行千里,微軀敢一言。②
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③
岑參
作者我知道
岑參(715?—770),原籍南陽(今河南南陽),后遷居江陵(今湖北荊州)。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與高適并稱“高岑”。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④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⑤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⑥
注釋
① 詩題一作《答武陵田太守》。答:回復、回信。武陵: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太守:唐代郡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
② 仗劍:持劍,佩劍。微軀:微賤的身軀,詩人自謙之詞。
③ 大梁客:原指戰(zhàn)國時信陵君的門客、知恩圖報的俠士侯嬴,此處代指詩人自己。大梁,戰(zhàn)國時魏國都城(今河南開封)。信陵:信陵君無忌。
④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⑤ 強:勉強。登高:舊時重陽節(jié)有登高風俗。送酒:暗用陶淵明重陽節(jié)沒有酒,空坐菊花叢中,太守王弘知道后,派人送酒贈予陶淵明的典故。
⑥ 憐:可憐,憐惜。傍:靠近,接近。
皇甫冉
作者我知道
皇甫冉(718?—767),字茂政,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唐代詩人。其詩清新飄逸,在當時頗有名聲。
婕妤怨①
花枝出建章,鳳管發(fā)昭陽。②
借問承恩者,雙蛾幾許長。③
注釋
① 婕妤怨:樂府舊題。婕妤,古時宮中的女官名。這里指班婕妤,班固的姑姑,曾得到漢成帝的寵幸。趙飛燕姐妹入宮后失寵,寫有《怨歌行》。
② 花枝:美人,這里指得寵的嬪妃。出:出現(xiàn)。建章:漢宮殿名,在未央宮西。鳳管:笙簫或笙簫之樂的美稱。昭陽:漢宮名,后妃所住。
③ 承恩:受皇帝寵愛。雙蛾:女子修長的雙眉。古代以女子眉毛細長為美,這里借指美人。
朱放
作者我知道
朱放(?—788?),字長通,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
題竹林寺①
歲月人間促,煙霞此地多。②
殷勤竹林寺,能得幾回過。③
戴叔倫
作者我知道
戴叔倫(732—789),字幼公,一字次公,潤州金壇(今江蘇金壇)人。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過三閭大夫廟④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⑤
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⑥
注釋
① 竹林寺:在今江蘇鎮(zhèn)江。
② 促:短促。煙霞:山水景物。
③ 殷勤:親切的情意。過:訪問。
④ 三閭大夫廟:奉祀春秋時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廟宇。此詩為憑吊屈原而作。
⑤ 沅湘:湖南的沅江、湘江。屈子:屈原。怨:哀怨。何深:何其深。
⑥ 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屈原《湘夫人》中有“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本詩是對屈原詩句的化用。
駱賓王
作者我知道
駱賓王(638?—685?),字觀光,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唐代詩人,“初唐四杰”之一。
于易水送人①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②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③
注釋
① 詩題一作《易水送別》。易水:河流名,也稱易河,發(fā)源于河北省易縣境內(nèi)。戰(zhàn)國時燕太子丹曾與荊軻于此作別,荊軻吟誦:“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② 燕丹:指燕太子丹。壯士:指荊軻。發(fā)沖冠:憤怒得頭發(fā)直豎,將帽子頂起來。冠,帽子。
③ 沒:死亡,消亡。
司空曙
作者我知道
司空曙(720?—790?),字文明,一說字文初,廣平(今河北永年)人。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別盧秦卿①
知有前期在,難分此夜中。②
無將故人酒,不及石尤風。③
注釋
① 詩題一作《留盧秦卿》。
② 前期:曾經(jīng)約定的重逢之期。難分:難分難舍。
③ 無將:不要將,不要使。故人:老朋友。石尤風:大風,逆風。《江湖紀聞》載:“石尤風者,傳聞石氏女嫁為尤郎婦,情好甚篤。為商遠行,妻阻之不從。尤出不歸,妻憶之病亡。臨亡嘆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遠行,吾當作大風,為天下婦人阻之?!院笊搪冒l(fā)船,值打頭逆風,則曰:‘此石尤風也?!熘共恍?。婦人以夫為姓,故曰石尤?!?/p>
太上隱者
作者我知道
太上隱者,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隱士。隱居于終南山,自稱太上隱者。
答人①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②
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③
注釋
① 答人:太上隱者回答別人的問話而作的詩。據(jù)《古今詩話》記載:“太上隱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從問其姓名,不答,留詩一絕云。”
② 偶:偶然。高枕:枕著高枕頭,指安臥無事。
③ 歷日:日歷。寒:指寒冷的冬天。

山林遠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