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死,志不滅
【曾國藩語錄】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牛者幾何?哀哉!
【曾國藩軼事】
曾國藩不僅自己能夠正確地面對失敗、挫折,而且當(dāng)他的親人遭遇挫折的時候,他也以這種態(tài)度深刻有見地的去開導(dǎo)他們。如他的弟弟科考不利遭遇挫折的時候,他寫信說:洪弟考試不利,一點兒小小得失,不值得在意。補發(fā)的案卷上有名,不去復(fù)試,較為妥當(dāng)。今年的院試若能考得滿意,才真正是大幸;即使不被錄取,去年家里既然已經(jīng)考中一人,今年有點小挫折,也屬自然盈虛曲折的道理,不必郁悶憂愁。植弟的書法非常好,然而按照慣例,凡未經(jīng)過歲考的人是不符合選拔條件的,弟若去參考選拔,必定會受到同行的指責(zé)而被冷眼相看。及至選拔不上,旁人也不以為是不符合條件而失利,反而認為是由于你寫作不好而被除名的。自己既然明知道去參考不符合慣例,又何必要去受人家一番指責(zé)呢?弟來信問我是否應(yīng)該去參考,我的意見是應(yīng)以科考正場為依據(jù),如果正場能取一等補廩,則考試選拔時,就已經(jīng)是作為正式的廩生入場了;如果不能補為廩生,而是作為增生去考試選拔,那就全然不必去參考,以免白白招人妒忌。曾國藩自己也是一個著眼于大局、對小的失敗或挫折能淡然處之的人。攻占天京后,曾氏兄弟功成名就后也招人忌恨。尤其是鋒芒畢露的曾國荃更是如此,仿佛不回籍“養(yǎng)病”就不能平息眾怒一般。曾國藩對他說:我們兄弟已占盡天下難有的功勞,這段歷史怕是要載入史冊的。至于那些怨謗的話,已無足輕重,聽之任之吧。曾國荃回到家鄉(xiāng)后,他更是一天一封信,千叮嚀萬囑咐,主要強調(diào)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有了曾國藩的勸導(dǎo)、鼓勵,曾國荃的心緒也好了起來,不久也就出山了。
【智慧解讀】
遇到挫折,就放棄獲取成功性格的念頭,恐怕是很多人的習(xí)性。在挫折面前,要有強者心態(tài)。曾國藩在挫折面前,從不低頭,故才能出頭。
人有毅力萬事成,人無毅力萬事崩,成功性格的全部秘訣只有8個字:不屈不撓,堅持到底。有所追求的人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打擊,堅強的意志也只能在困境中練就。困境可以檢驗一個人的品質(zhì)。如果一個人敢于直面困境,積極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他或遲或早,總會成功。如果一個人被困難嚇倒,灰心喪氣,無所作為,那么即使困境局面消除,他也不會走出失敗的陰影。
成功人士都是不懼怕困境的。面對長期的困境,他們或默默耕耘,或搖旗吶喊。他們憑著一副熬不垮的神經(jīng),一腔無所畏懼的勇氣,振作精神,發(fā)憤苦干,以圖早日突破困境的牢籠。與其說他們的成績是速度的勝利,毋寧說是意志和恒心的勝利!
所以說,得意時心別驕,失意時氣別餒。人生得意之時,要記得低調(diào),別因張揚招嫉妒;人生失意之時,雖難免情緒低落,但也要忍得住寂寞,承得住打擊。你應(yīng)該做的是,在忍耐中積蓄力量,隨時準(zhǔn)備東山再起。只要未將斗志丟失,就總有機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