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蕩民國,英雄輩出,軍閥翻云覆雨,政客朝秦暮楚,土匪占山為王,幫會大行其肆……加上新舊文化沖突,中外思想碰撞,破壞與建設并行,規(guī)劃與解構同有,舊權威被顛覆,新偶像又產生,誰都有機會開宗立派,人人都被卷入到“五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中。在這混亂的年代里,偏偏出現(xiàn)了一批特立獨行的人,猶如暗黑蒼穹里的群星,努力使自己不被淹沒,固執(zhí)地為世人指引著方向。胡適、陳獨秀等人頂住壓力做出嘗試,徐志摩、聞一多另開新風,讓白話詩一度輝煌;蔡元培、梅貽琦等教育大師致力于兼容并包、有教無類的教育改革,真正讓出身寒門的學子們理解了“人之生來平等”的含義;陳寅恪、吳宓等學貫中西的大師,堅持苦讀精進,引來西學方法整理國故,以延續(xù)五千年文明之傳承……如胡適、蔡元培、陳寅恪這種才能優(yōu)秀、品格高尚的人物,在中華歷史上有個詞,叫做“士”。始之春秋,終于近代,“士”一般特指具有較高文化素養(yǎng)、從事精神文化活動的知識分子,他們重品行風骨、學識才能,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無論順境逆境,均保持著獨立的人格,在溫和而平庸的年代里,我們再次回望民國,正因為有這么一群人,才讓冰冷的歷史,還能泛出幾分暖意,讓痛苦而絕望的年代里平生幾許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