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永炎:教書育人,勤勤懇懇
采訪時間:2007年11月11日下午
采訪地點:朗潤園仇老師家中
記者:李丹,吳逸
采訪對象及簡介:
仇永炎,1921年12月生,江蘇省六合縣人,中共黨員。1947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曾任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已離休。1979~1990年任中國氣象學會理事會理事、天氣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期間曾主持過4次全國中期天氣預報會議。主譯《氣象學教程》和《動力氣象學》(原文俄文),主編《天氣學》和《寒潮,臺風,災害——賀李師文集》等書,撰寫了《中期天氣預報》專著。發(fā)表過關于北方臺風、寒潮、中期預報等方面的科學論文40余篇,曾因寒潮和華北暴雨兩方面中期預報的研究,分別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內蒙古自治區(qū)科技進步二等獎。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2004年榮獲中國氣象協(xié)會頒發(fā)的“氣象科技貢獻獎”。
記者采訪手記:
我感覺自己像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坐在仇老師膝前聆聽他一生的風風雨雨。仇老師的人生猶如一本厚重的書,一翻開,扉頁有4個濃墨潑成的大字:勤勤懇懇。
記者:仇老師,我們主要想了解關于您的三段經歷:第一部分是您年輕時的經歷,比如說什么時候參加革命,在您的青年時代有哪些特殊的精彩故事;第二部分是您進入北大以后的工作經歷,曾經遇到過什么樣的困難,又是怎么克服的;最后就是您對青年人的寄語。
仇永炎:從我十幾歲日本兵侵略中國的時候開始講吧。那個時候我從報紙上看到,也聽別人說起,在綏遠百靈廟我們同日本鬼子打仗,還有邊界偏東部的一部分十九路軍也在抗日。但是當時這些事情都沒有親眼看見,就是不明白,日本鬼子怎么老是到我們國家來搗亂。
日軍侵入南京以后,情況變得更慘了。當時我們班上的同學就分別了,記得告別的時候班上好多同學哭得很厲害。班上同學分別后,有些人參加革命了,在當時革命是一件很有希望的事情,這些事情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我很快就回家了,然后到鄉(xiāng)下姑媽家里住了一段時間。后來我和幾個同學打算到后方去,但那時要去大后方是比較困難的。我到處打聽,有一個親戚要到蘇北去,我就這樣帶了100塊大洋跟他走了。沿路都被日本鬼子炸得一塌糊涂,景象很慘。我們輾轉了很多地方,最后到了淮安,并在那里登記了名字。經介紹,我們去了國立第一中學,實際上這所學校是國民黨辦的。后來我們才知道,那時國民黨建了很多學校是為了同共產黨爭奪年輕人。我很快又到了鄭州,后來就轉到許昌,再向西行轉到了淅川。到了淅川以后生活很不習慣,學校都是北方人,吃饅頭,我們在家都是吃米飯,很不習慣。不過那時我們都盡量堅持下去。后來因為當地人鬧瘧疾,我又去了貴州一所中學。這一段時間,生活不是很適應,比較艱苦,對身體的考驗很大。我經不住這樣的折騰,結果在那段路上就得了關節(jié)炎,不得不一直待在沙市,之后才去了貴州。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切感覺到我們必須要抵抗,我們一定要保衛(wèi)自己的國家,一定要反對日寇進入中國。到了貴州之后,感到貴州地區(qū)的中學各個方面都非?;钴S,特別是文藝、報紙這些方面。1938年,不同于1937年的逃兵荒,這個時候學校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很多事情,都要經過一個辯證的過程,在這個辯證的過程中實際上反映了兩種政治傾向。到了這所中學之后,什么事情都有一個進步與不進步的問題,不管你演話劇也好,辦報也好。這對我們起到了非常大的教育作用,開拓了我們的眼界。實際上過去接受的還是保守的思想多一些,但現在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問題了。在這個階段,自身思想得到提高,而且經??锤鱾€方面的書。這時,我已經認識到國民黨很多地方是錯誤的。原來有些問題我還看不懂,可是到了那個時候,很多事情清楚多了。最簡單的事例就是,“皖南事變”以后校長也慌了,很多形式上的東西都亂套了:以往到了星期天紀念周,校長要講話或者唱歌;但“皖南事變”以后,有一次是軍人來主持紀念周,四周有士兵站崗,而且言辭很不對,大約就是說,你們中要是有誰反對我的,或者怎么樣,就要把他抓起來。就是在這個時候,聽說某某同學去了黔東,也就是去共產黨在貴州的一個根據地。后來我離開了這所學校,不久,我就進了西南聯合大學。
記者:那您是怎么進的西南聯大,是通過考試么?
仇永炎:我是申請進入西南聯合大學的。我的申請是清華校長梅貽琦批的,那個時候他是聯合大學的常委。當時學校是常委制,一位是北大的蔣夢麟,一位是南開的張伯苓,還有一位就是梅貽琦。我大學最后一年是在清華讀的。當時梅貽琦在學校里主持工作,每天坐在沒有玻璃的窗戶前辦公,一絲不茍。那年頭常有學生游行,梅貽琦校長就先勸大家,不能出去游行,并很快去國民黨黨部告訴國民黨,一定要保護學生。梅貽琦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所以他在同學中間的威望還是比較高的。
我覺得西南聯大這所學校有幾大特點:第一,整個學校氣氛很活躍,而且是愛國的、進步的,反對抗日不積極的蔣介石政權。第二,名教授很多,而且絕大多數都是進步的。第三,學術氣氛很濃厚,不論文法、理工都很嚴肅、認真。學生學習不僅認真,而且學習的自由度很大。學校規(guī)定了幾條分數線,只要過線,就可以自由選課、轉系,否則只能退學、重讀或被開除。第四,蔡元培先生提倡“兼容并包”嘛,加上各種類型的教師都有,只要有專長都可以講課,所以課程的種類很多,同學們在一定范圍內可以選擇旁聽。
在西南聯大的時候習慣于泡茶館,在茶館里面可以聊天,有一些人打橋牌,還有很多人在里面讀書,可以隨便泡一杯茶,也可以泡三四個小時。在60~70年代,系里同志們討論教改問題,特別注意到西南聯大的經驗,從而提出了辦茶館這樣的方法。聯大曾經出了很多人才,特別是出了許多有名的科學家。學校教師們曾討論過這樣的情況,認為在學校附近辦茶館,對于文科來說是比較好的,但是不適合理工科。因為理工科比較嚴格,而文科需要關注社會問題,學文科遇到的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在茶館里討論。而理科很重要的一點,是做例題,做習題,做實驗,這些是一點都不能馬虎的,所以我認為在學校附近辦茶館不太適合理科。
我是1942年進入西南聯大的,到1947年才畢業(yè)。第一年學得很好,第二年不太好,后來因為經濟方面的困難,加上物價飛漲,只好在1944年休學一年,大部分時間做中學生的家庭教師?;匦:?,即三年級時,考慮到畢業(yè)后找工作困難,在同學鼓勵下,就由物理系轉到了地質地理氣象系。那時轉系很容易,只要按照規(guī)定把必修的課程學好就可以通過。我覺得轉系是學校應該考慮的,而且可以適應各個學科。那時學校允許同學轉系。我當時覺得物理很好,就學物理??墒堑胶髞?,就覺得并不是很感興趣。當時我可以繼續(xù)讀物理,但是再讀下去,很可能找不到工作。讀物理的出路只能做物理教師,而讀氣象還有氣象臺站可去,這些地方都是需要人的。氣象這門學科當時沒多少人關注,氣象臺站里也缺人。我在快畢業(yè)的那一年,感到讀書讀得不夠多,希望學校能讓我再讀一年。最后一年里,我讀書非常用功,當時就是在氣象臺樓下寫的學士論文。畢業(yè)時留校的競爭很激烈,好幾個人爭著留校當助教,后來我就到前華北氣象局去工作了。在那里工作了大概兩周,學校通過臺長給我?guī)€信兒,讓我回校。那個時候有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叫“天氣學”,當時叫“天氣分析與預報”,用的是外國課本,用英文講授的。當時在氣象學方面,國內外都沒有這么厚的書,很多學校都是用這本書教學的。氣象學發(fā)展得很迅速,一切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它都用得上,這些先進的東西同氣象的關系比較密切。那本書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是很簡單,但在當時是很深奧的。李憲之老先生讓我同另外一位助教一起講這門課。當時我在氣象臺工作,既預報,又講課,有時還做些研究,所以比較忙,工作很緊張。還有一件事當時看得比較清楚,應該說氣象這個學科,入門隨便一些可以,你想要學,可以讓你去學。但是到了博士,就不能隨便,要控制好畢業(yè)這一關,不能馬馬虎虎就讓人畢業(yè)了。這樣子是不成的,真正的學問是很嚴謹的。我曾經招過一個學生,很有積極性。當時有人說他不行,成績不好。但我覺得讀書是有兩種人,一種人是智力很高,而有一種人雖然智力不太高,可是非常刻苦勤儉,這種人也可以讀博士。但是如果連刻苦勤儉都做不到,就不能讓他畢業(yè)了。對于博士學位,我主張學5年或者7年比較好一點。
我當了4年助教以后就成了講師,還學了俄語。當時我們氣象系有位很有名的教授,叫趙九章,他從俄羅斯帶回一本教材,希望我翻譯。別的先生也希望能翻譯出來看看,因為這本書內容很豐富,有很多新材料。后來我把這本書翻譯出來,大家都很感興趣,都說這本書好。我翻譯這本書也真的下了很大工夫。
1952年院系調整,我以講師的身份到了北大。院系調整的時候,由于平時工作中物理用得比較多,心里就想,得盡量去物理系比較強的地方,于是就決定一起來北大了。來北大后,我工作非常積極,連著翻譯了兩本書,一本書是《氣象學教程》,另一本是《動力氣象學》。這兩本書都是主要課程用書。到了1955~1956年,都是忙于這些事情,這段時間工作都比較多。
后來教改,學習蘇聯的教學經驗,有了一套蘇聯的教材。那時包括怎樣講課,怎樣預講,怎樣搞實習材料等等很多方面都是學習蘇聯的。我覺得在這些方面,我盡了最大的努力,而且結果也讓我很滿意。舉一個例子吧。1954年,有一些畢業(yè)生分別被分到東北、湖北的臺站上去實習3個月。3個月以后,我就讓他們總結天氣情況。我們一起分析,哪個地方有高壓,哪個地方要下雨,哪個地方雷電多。我搞了一套圖讓同學們總結,讓他們答辯,效果非常好,同學們學了以后感覺很有收獲。以后有幾個班都是用的這種方法。
記者:在工作上,您遇到過困難嗎?
仇永炎:工作的困難,現在說起來不太多。當時很多事情領導都交給我,我還是工會小組長,要組織一些社會活動。可是當時政治水平比較低,許多政治上的名詞和術語都不知道,更不明白含義的輕重,所以工會工作開展得沒有生氣。再有,領導認為教學大綱很重要,就把編寫教學大綱的任務交給我。當時的教學大綱是參考蘇聯的,基本不能動,這些問題都壓在我頭上。那個時候,翻譯任務很緊張,我經常是搞到晚上兩三點鐘,而且得加緊趕。碰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關于高等學校的教師要不要搞科研的問題。那個年代,主張讓一部分教師把主要精力用來搞教學,不搞科研也可以;而另外一部分人主要任務是搞科研。但我覺得不成,大學教師不能這樣。這樣做的話,都變成文盲了,還搞什么科研?而且不搞科研的老師講的課沒有什么趣味,也沒有新的內容。這個問題很讓人頭痛,因為有好多事情我也沒辦法管。所以我拼命想辦法找一名助手跟我一起搞科研,現在也是這樣。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候覺得對自己來說是受罪了。因為一直搞教學,我在氣象科學研究方面有些落伍了,但我必須要管教學??赡苁墙虒W的事情多了,他們有的就不大贊成我的話了,就希望我教好書,而我在教研室就沒什么事情了。我一再表示希望加強自己的科研工作,可當時的情況是挺難的,有人管科研工作。有時我確定了一個課題,就跟助教一起搞搞科研,后來一個階段也一直是這樣。1957~1958年的時候,我就是副教授了,可是我仍然覺得心里頭很不踏實,很空虛。剛進入60年代的時候,國家很窮,各方面都很困難,那個時候需要一本叫做《天氣學》的書,當時不少學校都收集了材料,就要看看誰能寫出這本書來,這實際上也是對我專業(yè)水平的檢驗。結果在那年,我就編出了那么厚厚的一本書。本來編好后,教育部要正式出版的,可是后來情況就變了,由于系里對書稿有不同評價,最終未能出版。當時還打算派我去蘇聯留學,結果沒有去成,不過不是因為我沒考好,而是因為我政治水平太低。到了1958年左右,我晉升為副教授,這在當時也有過爭論。其實總的來說,我和其他人是差不多的,可在科研方面就存在一些差距。很多人覺得只有科研上的成果才是真本事。自此以后,我就一直在想,想要在科學上創(chuàng)建一門新的理論。
仇夫人:他現在還搞科研呢。得了一場大病,搶救過來了。他覺得他做了好多工作,搞教學、編教材什么的,能力都沒有表現出來,而其他人去做科研去了,所以心里一直有這么一個疙瘩。他現在做科研沒有經費。從前因為把主要精力都放到教學上了,自己也搞了一些科研,也帶過博士生搞了一些科研,但是沒有別人搞得多?,F在離休了,沒有科研經費,還搞什么科研?
記者:仇老師,像您教學搞得這么好,還這么心系科研,學生心中肯定是記著您的。
仇永炎:當然我也不是專管教學,在我自己眼里,我不是專管教學的。當時物理系的情況,一些人以教學為主,另一些人以科研為主。而在我同一批晉升副教授的人當中,以教學為主的,只有少數幾個。對于我來說,在很難過這一關的情況下,我覺得要搞科研就必須要打開一條路子,要有創(chuàng)新,不能夠走舊的路子,所以當時我決定要研究海洋同氣象的關系。海洋跟大氣氣候的關系,這是一個很新的題目,很有挑戰(zhàn)性,當時國內外只有極少研究人員做這方面工作,可以說是不受重視的??墒钱敃r正值“文化大革命”前夕,就有人打著革命旗號讓那些跟我做畢業(yè)論文的同學放棄,我也不得不放棄這項科研??墒菦]有多少年之后,這個方面已經是大熱門了。直到最近,還有位同學說起海洋與大氣的課題后來沒有什么人做,并說他們現在氣象臺用的公式還是我那個時候用的公式,認為我那時候看得很遠,了不得。當時我只是搖搖頭,感到很無奈。
70年代后期,我被聘為教授,編寫的一本書也出版了。幸好,我真正獨立做的工作成果出來了,真的是太不容易了,花了很多的心血啊。那本書叫做《中期天氣預報》,可以說是開創(chuàng)性的。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什么叫做開創(chuàng)性的。首先,我參考了中外大量的相關著述,有新的內容就把它摘錄下來,看幾百本中外文圖書,這是一項很辛苦的工作。其次,有一天我?guī)Я藥讉€臨時工在那個地方拼命工作,那天熱得不行,不好意思說,屁股都磨破了,因為貼在這個地方燙得衣服結成干疤。冬天在冰天雪地中來回跑,一般回來都很晚,有一次還摔了一大跤,幸好沒出什么大問題,當時我已經是60歲的人了。后來我把書寄了出去,投了一次稿,這本書就出版了。書出版以后,我們那里有兩位院士,我一人送了一本。他卻向我要兩本,另一本給他的女兒看??茖W院有一位院士也要去兩本,說是給他學地理的兒子。出國時,我又送出去幾本,他們反映也很好。中國留學生讀大學、讀博士的,都用這本書作為主要參考書。我在國內碰到很多人,他們都認為這本書有一定的深度、廣度。不久,我被聘為博士生導師。
記者:天道酬勤,功夫不負有心人啊。仇老師,我還想問您對青年的寄語有什么?
仇永炎:我建議你們多讀讀西南聯大、清華、北大的校訓。這些校訓是很重要的,有深刻的含義。西南聯大的校訓,就是4個字:剛毅堅卓,這對年輕人來說是最重要的4個字。北大的校訓我記得是8個字: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什么說這幾個字重要呢?一所學校的精神在哪兒?同學們都會講某某老師,比如說我吧,講課怎么怎么好,或者哪位老師能夠晉升院士。但是我覺得不能這么看。因為我們教給你們的東西,實際上是很簡單的東西。重要的是你們要時時想到一種精神。我認為北大的學生,應該學習這幾所學校的精神。校訓啊,讓自己的精神受到鼓舞。我看到很多同學,跌倒了,摔了跤,被人看不起,可是等到他一有機會,他很快就能有所成就,因為他能很快改變自己。說得簡單一點,哪兒跌跤就在哪兒爬起來,這就是堅忍不拔的精神!所以我希望同學們要好好記住我們的校訓,特別是學習這些精神。等過了10年、20年以后,你們可以看到,某某人可能遇到了一些事情,摔跤了,甚至好像消失了??墒沁^了不久呢,他又起來了,工作還做得非常出色呢。這就是因為他堅忍不拔,能夠與時俱進,能夠克服困難,想出辦法再前進一步!所以我認為,這些精神對于年輕人是最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