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文氣如虹 妙思泉涌

陌上花開緩緩行 作者:高力夫 著


序 文氣如虹 妙思泉涌

雷達

多年前,一個非常曲折的機緣,一次小聚會上,認識了高力夫,當時她是做記者還是當教師記不清了。在沿著什剎海的路上,我們忽然談起了古典文學,她的如數(shù)家珍使我大為驚奇,我試探性地提了幾個難點,竟被她一一化解。再以后,完全沒有她的消息。直到近兩年,才讀到她的文章,一篇又一篇,不由驚呼其為“燕趙才女”。這絕不是夸張。她的目前身份是編輯,但她的水平并不遜于某些以散文家自詡的人。當今時代,像高力夫這樣從事實際工作卻滿腹經(jīng)綸的人,把主要精力獻給社會只留出很小空間進行自適性寫作的人,正自不少,我們對他們注意得太少。這也就是我這個宣稱不再寫序的人,愿意為高力夫這樣的編輯型文友寫序的主要原因。

熟悉她的人都說,高力夫是一個博覽群書、攻讀不倦、以讀書為最大樂趣的人,經(jīng)常廢寢忘食、不計晨昏。她的職業(yè)是編輯,她的業(yè)余愛好卻是整個文學文化世界,涉獵面頗廣。她在《書中有我,眼底無他》里寫道:“書中的大千世界,豐富精彩,徜徉其間,其樂無窮?!弊x書“有的是書中有我,眼底無他的一份超脫和淡遠,一份風趣與靈動,一種與先賢對話的怡然自得”。近年來,高力夫勤于筆耕,現(xiàn)在從已發(fā)表的大量作品中篩選出近八十篇,輯成此書,洋洋十幾萬言。粗略看來,涉及社會生活、人生百態(tài)、古今歷史、家庭情感、文化現(xiàn)象、名人訪談、讀書旅游、異域風物,等等。那么,作者通過人間萬象的精彩描繪和展示,以及緣事緣物而生發(fā)出來的情感和議論,到底要闡釋或說明些什么呢?我認為,作者面對全球化現(xiàn)代化的嶄新而宏大的語境,展開的是多方位的思考,包括人生目標、人的生存境界、人的精神追求以及人對幸福的理解等等。她把一份極具個性特色的人生感悟,奉獻于社會公眾之前。

順生,樂生,貴生。

一份人本主義的悲憫情懷,

一種虛實結(jié)合的人生智慧。

這是一位前輩對她的文章的整體評價,不妨看作解讀作家創(chuàng)作初衷和文本內(nèi)涵的鑰匙。“悲憫情懷”和“人生智慧”八個字,濃縮著作者的生活理念、生命體驗和美學追求,為讀者提供了一座可資參考的路標。我們在不知不覺之中,在柳暗花明、曲徑通幽之間,被引領到作家傾力打造的散文世界。這些作品,大到宇宙人生,小到青萍之末,大都能舉重若輕,見微知著,那眾多閃光的亮點,顯示出作者思想藝術(shù)的深刻與成熟。

作者寫道——

現(xiàn)代化帶給我們最大的好處,是富裕;最大的麻煩,是快節(jié)奏;最大的損失,是自由的缺乏。假如可以允許再極端一些,則是價值多元之中的價值失落,是文化重建中的文化貶值。

這段文字,滿含憂慮,有一種警世色彩。毫無疑問,這些年來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進程,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這是一個政通人和、經(jīng)濟繁榮的時代,是一個物質(zhì)不斷豐富的時代。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與經(jīng)濟騰飛的過程相伴隨,也出現(xiàn)了諸多不和諧的問題。現(xiàn)代化與“現(xiàn)代病”二者之間的某種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決不可掉以輕心,任其蔓延滋生。否則,社會越富裕,可能越腐朽。這樣的富裕和先前的貧窮,孰優(yōu)孰劣,真是難說得很。作者援引德國思想家阿倫特的話,認為只不過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而已”,進而認定“如果我們至今對此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理性的選擇,最終,我們所面臨的,將是比貧窮更大的尷尬”。這的確是我們構(gòu)建和諧社會,構(gòu)建核心價值體系所必須正視的。《陌上花開緩緩行》中的不少作品,正是沿著上述思考路徑,以精神文化為切入點,對人生做出解讀和闡釋,用以回應“順生、樂生、貴生”的這一理念。

無疑,關(guān)于人生意義和人生境界,是這本書的重頭話題,作家的見解滲透在許多文章之中,在《陌上花開緩緩行》一文中,作家回顧了和國學大師張中行先生的交往:那時張先生告誡作者別老是那么忙,“陌上花開緩緩行”,不要“久別吳娘暮雨聲”。接下來作者寫道——

當時,只是偏重于詩的境界的理解,后來才越加感悟到其中更深的人生哲理。仔細想想,能不能減少一些對現(xiàn)代化的過分依賴?不使或者少使自己被浮名和俗利過分奴役,盡可能多地維護身心的自由。這,對我們也許更為重要。

生活,生命,都需要更多的“陌上花開”、“吳娘暮雨聲”的溫情滋養(yǎng),這樣,我們的心,才會更加溫潤柔軟,更加生動鮮活。幸福與否,更多取決于個體的感覺、體驗……美好的生活,應該是理性與詩意的共同存在。

這是作者關(guān)于人生境界、人生幸福的內(nèi)心獨白,也是針對某些社會現(xiàn)象提供一服方劑、一番忠告、一段諍言。作者同張中行、啟功、季羨林等大師有著親切的交往,領受到前輩學人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耀眼的人格魅力和深厚學養(yǎng)的熏染點化,實在是一件幸事。加上作者自身的聰穎悟性、思索鉆研,她對“人生”這一困擾了無數(shù)人的話語,逐漸有了深刻、透徹的體認和理解。在她看來,“在對人性最為樸素自然的本質(zhì)追求與對平常生活的感悟中,去滿足對幸福的渴念,也許,會有意外的驚喜”。她提出“一粒微塵也快樂”的新命題。在《秋思與秋色》一文里,她寫道:

自然之秋,人生之秋,無論怎樣美好,都因其短暫而不免凄涼。生命的智慧,就是要在這浮生逆旅的感傷里,在世事無常的迷惑中,尋找堅持到底的理由和勇氣,把沉思與感悟、快意與豪情,外化為神閑氣定、步履從容。

秋季,借用海德格爾的話語,應該是“詩意的安居”。

這也許就是“順生、樂生、貴生”的真諦,是貫穿文本滔滔數(shù)十萬言的一道精神清流。

于是精鶩八極,心游萬仞,作者憑借自己綜合素質(zhì)的強有力支撐,在各種不同的表述對象中,無論是急就成章的千字小品,還是洋洋萬言的長文,都能馳騁于古今中外歷史與現(xiàn)實的天空,指點江山,感物抒懷,橫空盤來,渾然天成,不少段落情韻生動,哲理深刻,讀之令人擊節(jié)。

如《又近秦淮》,寫作者江南之行的諸多見聞和深長感喟——

秦淮河的聲名遠播,秦淮河的享譽古今,更多的是因為秦淮名妓用驚世美艷、蘭心蕙質(zhì)、絕代才華,用萬種風情、纏綿悱惻、千秋忠義,合成人生悲劇而演繹出的無數(shù)或悲涼凄婉或風流蘊藉,令人回腸蕩氣、傷痛欲絕的千古絕唱,讓后世之人在憑吊痛惜、感懷追索中,低回俯仰,興嘆無窮。

在這個背景上,作者推出她所敬重的名妓柳如是的凄美人生,歌頌了這位煙花女子的脫俗氣質(zhì)與驚世才華,歌頌了她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大氣大節(jié)。在秦淮河畔的思古幽情里,洋溢著正氣、浩氣和英氣。同時,作者從她女性視角出發(fā),也給予了柳如是更深的理解和惋惜。

《書中有我,眼底無他》中,在列舉了陶淵明、李白“物我兩相忘”的率真天然和儒道兩家的核心要義之后,筆鋒一轉(zhuǎn),又回到人生幸福的話題上來。

生活是否幸福,是一種主觀性很強的感覺。它并不在于是否“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是否可以放情山水,親近自然;是否可以夜雨讀書,圍爐品茗;是否可以日日笙歌,夜夜良宵;是否擁有豪宅深院,寶馬香車。幸福更重要的元素,是你能否擁有和保持心境的輕松、平靜和快樂。

…………

幸??鞓返淖詈脿顟B(tài),是身心的舒展飄逸,自由自在。

此間作者的幸福觀表述得較前面引文更為深刻更為到位。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人爭名于朝,爭利于市,沉溺于欲望的怪圈而樂此不疲,愈陷愈深,以至觸犯刑律,淪為階下囚,教訓慘痛。我翻閱過一本叫《最后的懺悔》的書,由若干巨貪在臨刑前的最后表白匯成。其中深深的悔恨,帶血的淚水,無法言說的生之留戀和死之恐懼,給我留下極深極強的印象。少一份欲望,就多一份輕松與快樂,看來此言不謬。

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陌上花開緩緩行》有若干引人注目的特色。作者縱談人生,評點古今,研究情感世界之奧秘,探討生存境界之高下,思維活躍,文思和文筆自然流暢而無滯澀窘迫之感。作者十分注重作品的文化含量和精神品位,選擇并營造出一幅幅具有濃郁詩情的景象,有人物、景物描繪,有歷史片斷、心理刻畫……也就是說,作者把文化、詩情、感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迥異于他人的“看點”。

且看這段抒情——

在細雨霏霏的清晨,打著花傘,細碎的步子踏在青石小徑上,眼前的景物,被江南的杏花春雨,絲絲柔化,水霧微蒙,平添了幾分夢幻般的不真實感,潛意識里,已模糊了許多界限:夢境與真實,今天與歷史,他人與我自己。

花傘、青石小徑、杏花、水霧,這些江南雨中的景物被作者整合成一幅有色彩、有動感的圖畫,更奇的一筆是寫出了此情此景中人物的潛意識里那種微妙、朦朧的暗流涌動。

不少讀者在經(jīng)受了“文化泡沫”的戲弄之后,面對如此有品味的文字,眼睛一亮,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興趣,許多年齡、職業(yè)、身份不同的網(wǎng)友對高力夫的作品評價甚高。在時下能取得這種效果實屬不易。

歐陽修在論述寫作之道時說:“道純則充于中者實,中充實則發(fā)為文者輝光?!边@是非常中肯的經(jīng)驗之談。在我看來,作家筆下的道不是憑空而來,不是書中得來,也不是靈感的產(chǎn)物,而與其生命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我們從作家的成長背景和人生經(jīng)歷中找到了一些有價值的痕跡。上世紀七十年代,作者還是個十五歲的女孩,趕上轟轟烈烈的“知青”運動的掃尾,和許多孩子一樣,離開大城市,到太行老區(qū)插隊落戶,錘煉紅心,開始了長達數(shù)年的知青生活。在那塊土地上,目睹和感受了北方貧瘠山區(qū)農(nóng)民的生存境況。之后,上大學,當教師,再之后,憑著年輕氣盛和勇敢無畏,只身南下,勇闖剛剛掛牌的海南特區(qū),很快成為商海中的佼佼者。而因個人氣質(zhì)和興趣愛好,使她在取得很大成功之際,毅然急流勇退,憑借學識、文化功底和個人魅力考進主流媒體,成了一名稱職的新華社記者……經(jīng)歷是一筆財富,生活是一本無字大書,種種挫折和磨難,更是催生精神之花的土壤。南下北上幾個回合下來,那個稚嫩的女孩成長為一位閱歷豐富、學養(yǎng)深厚、思維深沉、眼光睿智的知識女性,她的心底保有許多生活賜予的珍藏,有不少發(fā)自內(nèi)心的人生感悟。我們在讀集子中的文章時,會感覺到作者對人生的種種見解和理念,不是僵硬冰冷的教條教義,其背后有著一種鮮活、生動、真實的人生作為支撐和基礎,故而倍感真摯。這正是歐陽修“道純則充于中者實”的境界。這是有關(guān)“道”的一個方面,下一步是如何把“道”“發(fā)為文者輝光”。作者的語言瀟灑流暢,委婉清麗之中透出風骨,純凈淡雅中彰顯力度,在有些調(diào)侃的作品中,還能看到幽默輕松的另一種筆墨,其運用相當嫻熟自然。比如在《珊瑚在網(wǎng)》中這樣寫道——

前科,前科是什么?前科就是劣跡!就是污點!我真是跳到黃河也洗不清,這叫一個冤哪!

最后,我還是被人家說得理不屈而詞窮,只好默認。默認的結(jié)果是,房東罰我出錢包賠……真黑呀!這房東,這家庭,這世道人心!我恨不能淚水滂沱!

這樣的文字,風趣鮮活,跳躍閃爍。

總之,這是一本有關(guān)人生的書,有關(guān)生活的書,頗多玄機禪思,閃爍著才情智慧,雍容而瀟灑。

陌上花開緩緩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