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篇 論偽裝與掩飾
掩飾僅為一種權宜之策或變通之智。因欲知何時當吐真言或何時當動真格需要敏銳的頭腦和堅毅的個性,故較懦弱的一類政治家往往都善于掩飾偽裝。
塔西佗曰:“莉維亞兼有其夫的雄才大略和其子的諱莫如深,即她的才略智謀來自奧古斯都,掩人耳目的本事則來自提比略?!彼线€記述道,穆奇阿努斯勸韋斯帕薌起兵反維特里烏斯時曾說:“我們所要面對的即非奧古斯都那種明察秋毫的慧眼,亦非提比略那種藏而不露的謹慎。”此類智謀韜略和謹飭審慎的確是不同的習性和才能,應當加以辨別區(qū)分;因為一個人若是有洞察力,能判明何事當揚,何事當匿,何事當半張半掩,且能看清這揚匿張掩該對何人并該在何時(這實乃塔西佗所謂的安身治國之要術),那掩飾偽裝之習性于他就是一種不利的妨礙。但一個人若是做不到明察秋毫,他通常就只能故作姿態(tài),諱莫如深;因在遇事不能守經達權或隨機應變的情況下,最好是采取這種往往都萬無一失的策略,這就好比目力不濟者須緩緩而行。無可否認,古往今來的豪杰行事都光明磊落,都有誠實守信的名聲;然而他們就像訓練有素的駿馬,前進時能判斷何時該停步,何時該迂回;而在這種時候,即當他們認為某事非隱瞞不可并真將其隱瞞之時,他們一般都能瞞過世人,因他們坦蕩誠實的名聲早已遠揚,這往往使他們的欺瞞幾乎不為人知。
自我掩飾有上中下三策:上策為不露聲色,守口如瓶,用此策者可使自己不顯破綻,不被看穿;中策為施放煙幕,欲蓋故張,用此策者可故意露一些跡象以隱其真;下策則為弄虛作假,喬裝打扮,用此策者常煞費苦心地把自己偽裝成另一類人。
說到上策,守口如瓶實乃聽懺悔的神父之美德;嘴緊的神父無疑會聽到許多懺悔,因為誰肯向多嘴的人敞開心扉呢?但某人若被認為嘴嚴,他就會吸引人來向他傾訴,正如室內的熱空氣會吸引屋外的冷空氣一樣;而這種傾訴就像懺悔,只會使傾述者心靈釋然,不會被世人加以利用,所以嘴嚴者常能以這種方式探悉到諸多情況,盡管世人多樂于宣泄積愫而不是吐露隱私。簡而言之,能守口如瓶方有權知道他人的秘密。另外(實話實說),袒露總是舉措失當,無論是敞露心胸還是赤裸身子;而行為舉止若不肆意張揚,人便可平添幾分尊嚴。至于那些愛高談闊論的饒舌之徒,他們大凡都既好虛榮又好輕信,因凡愛談己之所知者往往也會談論其所不知。故此請記住這句話:守口如瓶既是策略又是品行。而且在這一點上,人的面容最好別越俎代庖司舌頭之職,蓋面部表情泄心中秘密乃一可出賣其主人的致命弱點,它在極大程度上比語言更引人注意并更使人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