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先

宋詞三百首賞譯 作者:范曉燕 著


張先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吳興)人。父張維“平居好詩,以吟詠自娛”,幼受其熏染。入仕較晚,仁宗天圣八年(1030)四十一歲中進(jìn)士。曾任吳江知縣、嘉禾判官?;实v二年(1050),得晏殊薦引為永興軍通判,議事之余飲酒聽歌,相處甚得。后又知渝州、虢州、安州。七十五歲以都官郎中致仕,退居鄉(xiāng)里,常泛舟垂釣為樂。為人風(fēng)流瀟灑,善戲謔,多風(fēng)趣,與當(dāng)時文士名流多有詩酒唱酬,八十九歲卒。宋·王明清《玉照新志》載:“本朝有兩張先,皆字子野。一則樞秘副使遜之孫,與歐陽文忠同在洛陽幕府,其后文忠為作墓志,稱其‘志守端方,臨事敢決’者。一乃與東坡先生游,東坡推為前輩,詩中所謂‘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能為樂府,號‘張三影’者。”

詩、文、詞均擅長。詩筆老健,然為詞名所掩。深諳音律,尤工于詞,初作小令與晏殊、歐陽修并稱,后取時調(diào)新聲填慢詞,亦與柳永齊名。其詞于燈筵歌席間多寫詩酒風(fēng)流、男女之情,含蓄工巧,情味雋永,詞風(fēng)倩麗清逸,因?qū)懹谢ㄔ掠懊?,戲號“張三影”而譽(yù)滿當(dāng)時。清·陳廷焯《詞壇叢話》評曰:“才不大而情有余,別于秦、柳、晏、歐諸家,獨開妙境,詞壇中不可無此一家?!庇小栋碴懠贰稄堊右霸~》。

千秋歲

數(shù)聲,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fēng)色暴,梅子青時節(jié)。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注釋】

①(tíjué):伯勞鳥。宋·陳彭年等《廣韻》:,關(guān)西曰巧婦,“春分鳴則眾芳生,秋分鳴則眾芳歇”。屈原《離騷》:“恐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币蛞圾Q,春便歸去。②永豐柳:唐代洛陽城中有永豐坊,其西南角園中有垂柳。白居易賦《楊柳枝詞》:“豐坊西南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一樹春風(fēng)千萬條,嫩如春色軟如絲。”后其詩傳入樂府,遍流京城,有詔旨,遂取兩枝植于禁苑。此處泛指楊柳,用白居易詩意。③花飛雪:指柳絮紛飛如雪。④幺弦:琵琶的第四弦,其音細(xì)聲哀,因弦最細(xì),故稱。

【賞析】

這首詞將傷春與懷人融為一境,寫景寓情,即景喻情,細(xì)加體味,詞情背后隱然是一個互相摯愛而橫遭摧折的愛情悲劇。

上片,織入悲鳴、風(fēng)雨凄凄、柳絮飛雪的殘春景象,似乎包蘊(yùn)某種深意,暗指戀情被阻抑。上片蓄勢已足,下片轉(zhuǎn)而抒情。以蒼天不老喻情之不絕,以雙絲網(wǎng)結(jié)喻情之纏綿,表達(dá)出不為風(fēng)雨所摧殘的決絕和抗?fàn)帯V链饲檎Z已盡,故末句以東窗殘月的景語見出長夜未眠、相思入骨,結(jié)得情韻悠長。清·陳廷焯說張先詞:“有含蓄處,亦有發(fā)越處?!保ā栋子挲S詞話》)其“含蓄”和“發(fā)越”,此詞于一懷幽怨的抒吐中兼而有之。

【輯評】

[宋]晁無咎《能改齋漫錄》:子野韻高,是耆卿所乏處。近世以來,作者皆不及。

【今譯】

幾聲啼鳴,伯勞鳥

哀怨切切,

向人報知春天

已殘,芬芳凋謝。

春去留不住

折一枝殘紅

依依惜別。

雨絲,絨絨輕漾

漸急促了風(fēng)色,

正是——

梅子青青時節(jié)。

園墻角的一株垂柳

寂寞無人里

整日,飛絮如雪。

莫要撥弄琵琶

情極怨極

會在弦上傾瀉。

蒼天,不老

愛戀不絕

心恰似雙重絲網(wǎng)纏裹

剪不斷千結(jié)萬結(jié)。

夜,長長過了

東窗還未泛白,

曉色——

凝成天邊殘月。

醉垂鞭

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細(xì)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云。

【注釋】

①羅裙:綢裙。②“細(xì)看”三句:倒裝句法,即“人人道,柳腰身,細(xì)看諸處好”。柳腰身:形容女子婀娜多姿的細(xì)腰如柔柳。

【賞析】

此詞是即席贈侑酒歌妓所作,寫筵前初見伊人之美。上片歇拍“閑花淡淡春”,以花比喻人美。姹紫嫣紅中別是幽花一朵,綻著淡淡春色,讓人想見其歌女神情清雅、風(fēng)韻天然。下片結(jié)拍“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云”,以衣襯托人美。造語尤為奇妙,不說衣裙上花紋美麗,卻說彩云飄上美人衣裙,化用唐·李白《清平調(diào)》“云想衣裳花想容”詩意,亦真亦幻中人物風(fēng)姿栩栩躍出;同時用“亂”“昏”二字,著意濡染一片昏茫迷離,仿佛伊人身著云衣霓裳從山巔飄至眼前,詞亦就此戛然止住,故清·周濟(jì)《宋四家詞選》嘆為“橫絕”。

張先詞并不都是纖巧冶艷之作,如此詞雖未脫贈妓題材的“艷俗”,但作者從側(cè)面落墨,輕描淡抹,宛如一幅生動傳神的人物素描,讀來意趣自然,給人以清新豐美的聯(lián)想。

【輯評】

[清]陳廷焯《別調(diào)集》:蓄勢在一結(jié)。

夏敬觀《映庵詞評》:末二句體物微妙。

【今譯】

拖曳一襲,繡蝶

翩舞的羅裙,

那是初見

在東池歌筵的美酒金樽。

她,沒有艷抹

素妝淡淡地勻,

宛如一枝幽花

姹紫嫣紅中

綻放著淡淡芳春。

人人都稱說

她婀娜如柳的腰身,

細(xì)看,每一處

都美麗動人。

昨日暮色昏茫

從層疊山巔

飛來一片片輕盈,

啊,那是她

衣裙上飄飛的彩云。

一叢花令

傷高懷遠(yuǎn)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rèn)郎蹤!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xì)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fēng)。

【注釋】

①窮:盡。②千絲:陌上低垂的柳絲。古代有折柳贈別的風(fēng)俗,“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惜別之情。故楊柳與離別相關(guān)聯(lián)。吳文英《風(fēng)入松》:“樓前綠暗分?jǐn)y路,一絲柳,一寸柔情?!贝颂帯扒Ыz”也與“千思”諧音,喻指離人心緒煩亂。③嘶騎(jì):嘶鳴的馬。④征塵:道路上揚(yáng)起的塵土。⑤橈(ráo):船槳,代指船。⑥櫳(lóng):窗欞,窗格子。⑦解:知道,懂。嫁東風(fēng):指桃、杏伴隨春風(fēng)開花結(jié)子。唐·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一:“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fēng)不用媒?!睎|風(fēng):春風(fēng)。

【賞析】

此詞寫傳統(tǒng)閨怨主題。全篇無大起大落的縱放筆勢,只是由景到情、由情到景,從別時到別后娓娓敘來。張先詞工于刻畫錘煉,有時不免傷于纖巧,但這首小詞卻情韻清婉,意境渾融。發(fā)端“傷高懷遠(yuǎn)”點題,接而以“情濃”籠罩:陌上分手處,柳絲引愁,飛絮惹恨,嘶馬漸遙不辨郎蹤;深閨獨眠時,偏是池棲鴛鴦,月照簾櫳。怨極恨極,直逼出結(jié)處的“沉恨細(xì)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fēng)”來。

末三句歷來被人稱賞。清·賀裳《皺水軒詞筌》云:“唐李益詩曰:‘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右啊兑粎不睢纺┚湓疲骸梁藜?xì)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fēng)。’此皆無理而妙?!彼^“無理”,指喻想虛妄而悖于常理,桃杏如何“嫁”?所謂“妙”,則是在這無理中見出至情。嫣香飄零的桃花、杏花猶能有所歸宿,嫁與春風(fēng)結(jié)子,自己卻在獨守閨房中銷蝕青春美貌。女主人翁別離相思的自憐自惜、自怨自艾,追求與向往,無聊與無奈,盡于這奇思妙喻中透露出來。于理則無,于情則有,實為洞悉人物幽微心理的傳神妙筆。

【輯評】

[宋]范公偁《過庭錄》:子野《一從花令》一時盛傳,永叔(歐陽修)尤愛之,恨未識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謁永叔,閽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東風(fēng)’郎中?!?/p>

[明]潘游龍《精選古今詩余醉》:“不如桃杏”,恁地情蕩。

【今譯】

思念遠(yuǎn)行的人

登樓凝望

一懷愁緒幾時盡窮?

人世間,沒有

比相愛的情更濃。

心中的離愁

正牽動千縷柳絲

在風(fēng)中紛亂,

更見城東郊野

撲面飛絮,漫天迷蒙。

記得當(dāng)初離去

一聲馬嘶,匆匆,

去向何處?

陌上塵土遮住了

無法尋認(rèn)他的行蹤。

深深庭院

鴛鴦,在雙雙嬉戲

一池春水溶溶,

小船來來往往

南北相通。

樓閣的扶梯空自

橫著,在黃昏的暗籠,

又是孤枕無眠

月斜輕紗簾櫳。

這情景,細(xì)細(xì)想來

悔恨重重:

真不如那綻開的

桃花、杏花,

嫣然飄零時

猶知嫁與和煦春風(fēng)。

天仙子

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fēng)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yīng)滿徑。

【注釋】

①嘉禾:秀州的別稱(治所在今浙江嘉興市)。倅(cuì):副職,此指判官。②水調(diào):曲調(diào)名。相傳是隋煬帝開汴河時所創(chuàng)制,為唐代流行歌曲,宋時仍不衰。蘇軾《虞美人》:“沙河塘里燈初上,《水調(diào)》誰家唱?!雹哿骶埃喝缢魇诺墓饩啊"芎笃冢汉髸募s期。記?。▁ǐng):清楚記得。省:明白。⑤并禽:成雙的水鳥。暝(míng):日暮而幽暗。⑥“云破”句:宋·吳開《優(yōu)古堂詩話》:張子野長短句“云破月來花弄影”,往往以為古今絕唱,然予讀古樂府唐氏謠《暗別離》云:“朱弦暗度不見人,風(fēng)動花枝月中影?!币庾右氨敬恕?/p>

【賞析】

張先此詞約作于仁宗慶歷三年(1043),52歲任嘉禾判官時。據(jù)宋·陸游《入蜀記》記載:(乾道六年)“赴(秀州)郡集于倅廨中,坐花月亭,有小碑,乃張先子野‘云破月來花弄影’樂章,云得句于此亭也?!?/p>

此詞亦題為“春恨”,是老境傷春之作。詞人刻意傷春惜逝,借以抒發(fā)年屆老暮、沉淪下僚的悲懷。春去花殘,流光易逝,而往事成空、后期無定,那歌中酒里流溢的愁,不是青春年少男歡女愛的情愁閑愁,而是步入老境的詞人,深蘊(yùn)在心底的嘆老嗟卑之愁和寥落孤寂之愁,故極凝重深沉,酒醒愁未醒。

“云破月來花弄影”一句,一語三折,用連續(xù)三種動態(tài)寫月夜花樹婆娑景色,心與景會,落筆即是,不用氣力、不落言詮而妙趣橫生,如畫,傳神,令人絕倒。宋·陳師道《后山詩話》稱賞其“影”字,曰:“張先善著詞,有云:‘云破月來花弄影’‘簾壓卷花影’‘墮風(fēng)絮無影’,世稱誦之,號‘張三影’?!鼻濉ね鯂S《人間詞話》則激賞:“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此詞中“弄”字之靈動、“影”字之朦朧,皆為錘煉之字,化實為虛,化靜為動,拓出一片空靈而迷離的幽美意境,故當(dāng)為名句。由此,詞人得“‘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的雅號。

【輯評】

[明]楊慎《草堂詩余評》:“云破月來花弄影”,景物如畫,畫亦不能至此,絕倒,絕倒!

[明]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云破月來”句,心與景會,落筆即是,著意即非,故當(dāng)膾炙。

[清]沈雄《古今詞話》云:有客謂子野曰:“人皆謂公‘張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也?!惫唬骸昂尾荒恐疄椤畯埲啊??”客不曉,公曰:“‘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柳徑無人,墮飛絮無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p>

【今譯】

一曲《水調(diào)》

美酒微醺里

一邊淺飲,一邊吟聽,

午時,醉意醒來

一懷愁緒未醒。

又送晚春歸去

那春幾時回?

黃昏,對鏡黯然

傷心鏡中

流逝的朱顏光景。

一切,過眼云煙

空自記得

——昔日的情事

將來的約定。

池塘暮色籠下

沙灘,水鳥并棲靜靜,

云隙月光,灑落

一地散疊的碎銀,

任婆娑花枝

搖弄池邊倩影。

竹簾,層層垂下

遮住欲燼的殘燈,

窗外的風(fēng)

一陣輕一陣緊,

夜色初寂,悄無人聲,

啊,明天該是

——落紅無數(shù)

鋪滿了庭院小徑。

青門引

乍暖還輕冷,風(fēng)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樓頭畫角風(fēng)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

【注釋】

①乍:剛,才。②清明:舊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每年公歷四月五日或六日。③“殘花”句:唐·杜牧《睦州四韻》:“殘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贝伺c杜詩句意相近。中(zhòng)酒:醉酒。

【賞析】

此詞宋·黃昇《花庵詞選》題作“春思”,明·沈際飛批點《草堂詩余》作“懷舊”。全篇從黃昏到夜晚,抒寫傷春懷人的蕭索孤寞情懷。

上片,冷暖不定,風(fēng)雨初歇,空庭寂寞里,殘花中酒,春愁黯然,況又是“去年”情懷,用加倍寫法;下片,夜深酒醒,重門靜寂,正是春思深處,那堪明月送影,用推進(jìn)一層寫法。結(jié)處“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二句尤妙,淡淡月色,隔墻倩影,既見庭院寂寥清幽,又以他人之樂襯己之哀,確為神來之筆。詞人所感情事當(dāng)與“秋千”有關(guān),別有紅袖佳人在,只是未曾道破,其心緒的流馳、意念的浮漾都隱然見于飄忽搖蕩的“秋千影”中。

此詞觸物而感懷,其景物幽微、感觸幽微,層層觸物,層層感懷,“懷則自觸,觸則愈懷”(明·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故詞境層層翻進(jìn),終至深微窈渺之致,表達(dá)出一種銳敏而尖新的感受。歷來被人稱賞的張先詞的含蓄“韻味”,于此詞可見。

【輯評】

[清]黃蘇《蓼園詞選》:落寞情懷,寫來幽雋無匹。不得志于時者,往往借閨情以寫其幽思。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結(jié)句之意,一見深夜寂寥之景,一見別院欣戚之殊。夢窗因秋千而憶凝香纖手,此則因隔院秋千而觸緒有懷,別有人在,乃側(cè)面寫法。

【今譯】

天氣初轉(zhuǎn)暖

又襲來一陣輕冷,

風(fēng)雨,停歇在

黃昏清寒的靜。

冷寂,彌漫寂寞庭院

已近惱人的清明,

對滿地落花

一杯,兩杯

沉悶里自斟自飲,

又是去年

春愁醉酒的情景。

城樓,一陣悲咽

寒風(fēng)畫角

從沉醉中喚醒,

入夜靜寂

深院重門掩閉得緊緊。

正是一懷傷心

那堪月光

——如水幽清,

隔著綠籬院墻

悄然送來,鄰家

秋千悠蕩的倩影。

木蘭花

乙卯吳興寒食①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

【注釋】

①乙卯:神宗熙寧八年(1075)。吳興:今屬浙江。寒食:清明節(jié)前一日或二日,民間為紀(jì)念春秋時晉國介子推不求利祿、焚死綿山所形成的習(xí)俗,禁火三日,吃冷食,故稱“寒食”。舊有踏青、插柳、掃墓的風(fēng)俗。②“龍頭”句:龍頭舴艋:一種形體扁窄的輕便龍船,形狀像蚱蜢。吳兒:指江南玩龍舟的年輕人。寒食節(jié),宋人除了禁火、插柳、踏青、掃墓等,還有賽龍舟的風(fēng)俗。宋·周密《武林舊事》記載寒食西湖賽船情景:“龍舟十余,彩旗疊鼓,交舞曼衍,粲如織錦……京尹為立賞格,競渡爭標(biāo)?!雹凼按洌菏叭〈澍B散落的羽毛作首飾。此泛指婦女游春采拾花草。④踏青:寒食、清明出游郊野,舊稱“踏青”。來不定:絡(luò)繹不絕。⑤行云:飄浮的云。此兼喻來來往往的游女。⑥放:放置,停止。

【賞析】

此詞描繪了一幅寒食踏青圖,作者以時序節(jié)令和風(fēng)俗人情入詞,給綺靡艷麗的宋初詞壇一縷清新氣息。上片寫白晝郊野:賽劃龍船,并蕩秋千,芳洲秀野游人來往不定;下片轉(zhuǎn)寫月夜庭院:游人散去,笙歌止歇,空庭月色里柳絮飄飛,喧鬧的游春歸于一片恬靜。時,張先86歲,居住吳興,詞中白晝踏青游春,夜晚春庭賞月,正見出作者晚年心境的清朗恬淡。

結(jié)拍兩句傳柳絮之神韻,從中浮動如絲如縷的幽妙心緒。張先善于搖曳飄忽的“影”跡中營造朦朧意境,如世人所稱賞的“三影”,都用“影”字表現(xiàn)飄忽之象、幽微之境,具有如蒙一層輕霧的朦朧美感。而詞人筆下溶溶月色中的花影、絮影、秋千影,不只是繪景傳神,也隱含了某種幽渺微茫的感懷。若將此詞“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與《天仙子》的“云破月來花弄影”比較,后者意象具體華美,而前者意境更清澈空靈,意緒也更幽微飄溢,故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嘆為工絕。

【輯評】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張子野吳興寒食詞:“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庇鄧L嘆其工絕,在世所傳“三影”之上。

[清]李調(diào)元《雨村詞話》:“張三影”已勝稱人口矣,尚有一詞云:“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焙现畱?yīng)名“四影”。

【今譯】

龍舟雙槳劃著

吳地少年比競,

竹柱秋千悠悠,蕩著

游春少女相并。

草甸水邊

采拾一束花草

插向發(fā)髻

忘歸,暮色漸昏,

這寒食郊野

秀色明麗

踏青的人來去不定。

待到歸去時

游人,如云飄散

遠(yuǎn)處山色

臥著一抹昏暝,

笙歌也歇,池邊院落

沉浸夜的寧靜。

庭中——

月光,正溶溶

如積水清明,

微風(fēng)一陣拂過

柳絮,飄墜無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