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似朝陽 光照人間 舊西藏如扁舟 孤懸西南
1949年10月1日,一個高個子的湖南人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發(fā)出一聲巨吼,東方中國從此步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的新時代。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解放區(qū)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區(qū)的人民好喜歡,
民主政府愛人民呀,
共產(chǎn)黨的恩情說不完……
那真是充滿希望的激情歲月!
人類歷史的車輪進入20世紀50年代,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和中央人民政府要員們的目光,聚焦在祖國西南青藏高原這塊瘦骨嶙峋的世界屋脊上。
這是中國大陸最后一塊人民尚未獲得解放的神圣領土。
1950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下發(fā)《關(guān)于進軍西藏的決定》,確定以西南軍區(qū)十八軍為主力,自川康方向進藏。此外,從云南、青海、新疆分別派出部隊“多路向心”進發(fā)。
十八軍后來以解放西藏而著名。但最先進入西藏雪山的,卻是自新疆啟程的西北軍區(qū)進藏先遣連。
坐鎮(zhèn)蘭州的西北軍區(qū)司令員彭德懷,在繁忙的軍務之余,翻閱了不少有關(guān)新疆、西藏的歷史資料。
蘭州有個圖書館,還有所大學。彭德懷挑了兩個文化水平高一些的參謀,交給他們一項任務:專門翻書,查找資料。他說無論是政治的、經(jīng)濟的、民俗的、文化的、歷史的,只要涉及新疆、西藏的,他都要。除了圖書館和學校,他還要求參謀到民間去找。
沒幾天,他就收集到不少信息。桌子上、床上,到處都堆滿了書,除了開會、打電話、看地圖外,他便一頭扎進書堆里。
自古至今,人們習慣將中國西部這一大片褐色土地稱之為“西域”。西域是以中原為地理參照而得名的?!拔饔颉边@個稱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對于中原內(nèi)地來說,西域顯得十分遙遠。但自從出現(xiàn)了張騫、班超、法顯、玄奘這些偉大的開拓者、探險家以后,中原和西域便拉近了許多。
而由喀喇昆侖山、阿里高原雄偉的雪山、巨大的冰川以及狹窄的峽谷組成的這片廣闊而神秘的象雄古國地帶,仿佛無法超越。法顯、玄奘這些世界上最早的大探險家西行南亞時,也遠遠地避開它,而選擇了雖然高峻卻相對平坦可行的蔥嶺(即帕米爾高原)地帶。1271年,17歲的馬可·波羅跟著他的父親和叔叔從意大利經(jīng)絲綢之路來到中國,走的也是蔥嶺這條路,而繞開了阿里這個神秘險峻的地方。
當時,幾乎所有人對阿里都一無所知,連阿里的地圖,也是彭德懷請上海市長陳毅從香港買來的一幅四百萬分之一的英文版的分省圖。整個阿里3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只標有噶大克和幾乎沒有名字的部分湖泊,剩余的地方,全是空白。
5月2日,彭德懷致電中央說:
“根據(jù)青藏地區(qū)自然條件,進軍西藏亦只有采取先設站后進軍,站站扎連,步步張營,梯次延伸前進的方針?!?/p>
“不宜大量出兵,應先派一連左右的兵力先行進藏,擔負偵察、摸清道路、設施等任務,宣傳和教育發(fā)動群眾,爭取上層,為大部隊進藏創(chuàng)造條件?!?/p>
新疆軍區(qū)代司令員王震將軍,是個非常謹慎的人。他多次給西北野戰(zhàn)軍和黨中央去電,詳細報告了新疆部隊進藏路線的一些情況,也建議先派一支偵察分隊進藏摸摸情況。
經(jīng)過研究,黨中央采納了彭德懷、王震的建議,令新疆部隊進藏任務由駐南疆地區(qū)的第二軍擔負,下達了新疆進藏部隊可先派一個連隊先行進藏的命令,并將新疆方面將派一個連隊先行進藏的情況通知了西南進藏部隊。
于是,1950年5月,以第二軍第四、五師為基礎組建了新疆軍區(qū)獨立騎兵師。師長兼政委何家產(chǎn),副政委田星五,政治部主任肖林達。二軍的特等戰(zhàn)斗英雄彭青云,由第四師抽調(diào)到獨立騎兵師偵察科當參謀。
在蘭州的彭總辦公室里,彭德懷對騎兵師師長何家產(chǎn)說:“你們的任務很重,困難很大,搞不好會影響進軍西藏的整個計劃。先派一個連進去投石問路,這個連的擔子很重,一個連隊孤軍深入,困難是可以想象的,因此,這個連隊必須是最好的,是最過硬、最能吃苦、最能戰(zhàn)斗的連隊。否則,就難以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
據(jù)當時二軍四師的特等戰(zhàn)斗英雄彭青云回憶說,還在獨立騎兵師成立之前的一天,在駐扎疏勒縣的第二軍辦公室,軍長郭鵬將我叫到他面前說:“交給你一個任務,怎么樣?”
我馬上回答:“一定完成!”
郭軍長高興地說:“真不愧是咱們的特等戰(zhàn)斗英雄。兵團指示我們,準備讓你帶一個偵察小組先行進藏,把道路情況摸清楚,為先進去的那個連做一點兒準備。王震司令員還推薦你到這個連去任職,你要有點兒心理準備。把偵察任務完成好,連隊進去時,把握就更大了。你有沒有信心為解放西藏再立個頭功?”
我當時就說:“請首長放心,一定會把任務完成好!”
這時,他把他珍藏多年的寶貝——望遠鏡和指南針給了我。
回到師里,師部給我配發(fā)了一張洋碼子地圖。我翻開一看,藏北地區(qū)是一片空白,什么都沒有。這時我才明白,這次需要探明的進藏路線,是一條沒有任何資料說明,也沒人走過的路線。王震首長知道我們要去打前站,特地派人把當時非常珍貴的4支盤尼西林(后來才知道這是毛主席在西柏坡送給王震的“救命藥”)送到我們偵察分隊,說在路上遇到特殊情況時應急用。
彭青云說,1950年5月17日,我?guī)?名偵察員,從師部出發(fā),向昆侖山前進。走了16天,才到昆侖山。由于高山反應比較大,兩個偵察員得了肺水腫犧牲了。說實在話,當時我也比較害怕,任務沒有完成,又不敢往前走了,就撤了回來。
在山下休息一周之后,我們又往山上趕。這一回,我挑選了15名身體比較好的偵察員,走了22天。后來由于后勤無法保障,只好再一次撤回到師里。
根據(jù)前兩次探路的經(jīng)驗教訓總結(jié),需要多帶些物資,為此我們增加了駱駝和牦牛。休息一周后,我又帶著11名偵察員上路了。這一次,我們走了31天,到了有座小山的湖邊。從遺棄的羊圈來看,我們肯定這里有人住過。因為這個地方比較暖和,我就給它取了個名字叫“暖海子”。幾天后,我們走到一個小山邊,為了記住我們走過的路線,就把幾件隨身攜帶的舊衣服埋在山包上,并給這個山取名為“埋衣山”。雖然這次沒有找到一個牧民,但我們斷定,沿著牧民走過的路線,就可以到藏北。我們邊走邊繪制了行軍路線圖,還把“暖海子”、“埋衣山”標在圖上。這些地名后來被正式標在了阿里地區(qū)圖上。
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這些世界上最大的山系在西藏阿里及周邊盤結(jié)糾纏,挽起手來,把這片最高的土地抬舉起來,使它成為“世界屋脊”的屋脊,高懸于神話夢境和世俗之上,也使它成為世界上最為封閉的神秘地區(qū)之一。
中國人民解放軍派遣成建制的部隊,從這片神秘的峽谷地帶翻越昆侖山和阿里高原,絕對是史無前例的空前壯舉。
一支多地區(qū)、多民族、最具戰(zhàn)斗力的連隊,即將翻越昆侖山,深入阿里高原和藏北草原,孤軍奮戰(zhàn),為進軍西藏、解放西藏而進行艱苦卓絕的開創(chuàng)工作。
這支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qū)第二軍獨立騎兵師一團一連的部隊,是由原國民黨新疆騎兵第四旅八團改編而成的,只不過另從其他連隊抽調(diào)了二三十名骨干,組成加強連。它配有179匹戰(zhàn)馬和35峰駱駝。三個排每人1支步槍,每班1挺輕機槍。第四排是機炮排,裝備有6門無后坐力炮和迫擊炮,2挺重機槍。這些武器,在以后的進軍途中卻極少被使用。
因為他們的任務是和平解放西藏,面對的并非操槍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