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未完的破殼

未完:365首詩 作者:張靜雯 著


未完的破殼

胡續(xù)冬

我是在2017年初替北京當代藝術(shù)基金會發(fā)起的“破殼計劃”擔任詩歌類作品終審評委的時候,才第一次接觸到本書作者張靜雯的詩歌。確切地說一,開始接觸到的并不是張靜雯這個聽起來很像純愛小說女一號的名字,是一個冷冰冰的匿名編號,我記得好像是034。這個本來應(yīng)該很不容易被記住的無意義編號能讓我現(xiàn)在都還記得,原因只有一個:編號034名下的那些詩,作為一個整體讀起來感覺非常獨特。

坦率地說,那些詩如果每一首單獨閱讀的話,會有一種泥沙俱下、良莠不齊的印象。有些詩寫得頗有法度,修辭適當、控制得體,節(jié)奏和語感均像是出自已持有駕照數(shù)年的“老司機”之手。比如《如果忘記風》《味道》這樣的詩,若無其事地切入,無中生有地展開,起承轉(zhuǎn)合的小齒輪都運轉(zhuǎn)得無聲無息,放到任何一個詩歌圈子里的民間出版物中,都不會顯得跌份兒。但是也有一些詩單獨看起來顯得很倉促隨意,章法略凌亂不說,有時候還會不加選擇地使用一些準雞湯詞匯。

然而一,旦把那些詩作為一個整體來閱讀的話(事實上它們也的確屬于目標中的一,本完整的詩集),就會有一種非常醒目的“在勞作中”的感覺。長期以來,人們對現(xiàn)代詩的“發(fā)生學(xué)狀態(tài)”有一個很大的認知分歧一。些人對所謂“靈感”膜拜至極,認為詩歌寫作是高度神秘化的“靈感”的產(chǎn)物,寫作者的要務(wù)是通過各種與日常生活產(chǎn)生摩擦的心智狀態(tài)做好接受“靈感附體”的準備。但是我認同的是另一種理解,就是認為詩歌寫作是一種日常的勞作,不存在獨立于日常生活、可以突降到寫作者身上的“靈感”,寫作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讓感受力隨時置于開放模式,隨時都可以從事分行體文字操練,所謂的“靈感”不過是清醒、活躍的日常書寫勞作中一種自我召喚的隱秘熱情。

詩歌寫作在我理解中不僅僅是一種日常的心智勞作,更是一種無盡的、無休止的生存體驗。正是在這種意義上,034這個編號下的所有詩歌作為一個整體可以看作一個難得的樣本,出色地詮釋了一個把詩歌當作個人內(nèi)在“修行”的人如何自覺地讓關(guān)乎生存體驗的詩歌寫作以某種恒定的節(jié)奏參與到自我與世界之關(guān)系的日常性澄明與維護中來。在這種日常勞作中,單篇作品的完成度和耀眼程度可能已經(jīng)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建立并保持一種寫作的日常必需性,這種必需性所內(nèi)置的對詩歌的信任將會在一個宏觀的視野里把所有單篇作品的集合轉(zhuǎn)化為一種讓生命遠離“完成”狀態(tài)永遠指向、“未完”的迷人的動力。巧合的是,034為她的這本詩集起的書名正好是“未完”。

得知編號034對應(yīng)了張靜雯這個完全陌生的名字,是在“破殼計劃”詩歌組的終審討論會上。那次討論會上幾個終審評委之間出現(xiàn)了一定的意見分歧一一,因為同時進入終審的,還有些眼看上去已經(jīng)高度符合當代詩歌書寫“行規(guī)”的“高端”作品,有個別作品甚至能一眼識別出它大概出自哪個詩歌圈子里的年輕人之手。相比之下,034某些單篇作品里的瑕疵則暴露出作者明顯的“圈外人”身份。為了驗證我們幾個評委的判斷,完成評選之后,我們請求工作人員“解密”了幾個最終候選人的身份文件,果不其然,和其他那些其實早已“破殼”甚至還獲得過各種大大小小的詩歌獎項的“圈內(nèi)人”相比,名叫張靜雯的034候選人對自己身份的描述顯得格外地意味深長——“在甘肅省隴南市成縣電子商務(wù)孵化園電商中心工作一,個寫詩的體制內(nèi)基層小干部”。

在得知了張靜雯徹底的“素人”身份以后,她的那首《個人簡介》讀起來就更加令人愛不釋手—

沒有任何頭銜

沒被歸為某一類別

除了姓名、性別、年齡

以及眼神里的清白

實在沒有動人的簡介

那些發(fā)生在身上的故事

又不便公開講述

自我簡介是奇怪、

難以書寫的一種文體

我只能寫上父母為了

區(qū)別其他嬰兒,給我起的名字

上帝為了賦予使命,給我的性別

以及我已在人世度過的時間刻度

這就非常好。我希望我的簡介

永遠只有這三樣,這才是

真正的簡介

至于復(fù)雜的,那些關(guān)于靈魂

那些無用的熱情

它不會被寫在紙上

我和翟永明、歐陽江河三位終審評委最后一致決定,讓張靜雯成為“破殼計劃”詩歌組的唯一一個出版資助對象,因為這個項目的初衷,正是為了讓那些和詩歌圈子完全絕緣卻能以一種高度自洽和內(nèi)斂的姿態(tài)默默地從事詩歌寫作的人“破殼”而出、不再被遮蔽。張靜雯對詩歌勞作的孤獨屬性有著極為冷靜的體認,她在《風是孤獨的》這首詩里寫道:

但孤獨是多么美妙啊,就像

一滴雨用自己一生的時間

從空處落入空處

而且無人察覺

她已經(jīng)做好讓自己“無人察覺”的心理準備。不知道這個“破殼”的機會給了她以后,會不會幫助她在那條“只有自己知道的小路”(語出張靜雯《女詩人的小路》)上走得更加篤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我猜測她深知真正的寫作者永遠都處在“未完的破殼”中,“破殼”是無限次、無終結(jié)的,每當她下班之后在昏黃的桌燈下又寫下一行此前從未發(fā)現(xiàn)過的內(nèi)心的顫栗,她就在“未完的破殼”中更深地邁進了一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