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臺灣小說家駱以軍1995年自費出版的同名詩集修訂版。上半部分為“春”“夏”“秋”“冬”四輯,收錄初版詩歌作品;下半部名為“后來的”,精選其*新詩作。 在前半部分中,作者以“棄”這個意象為核心,將大量富含想象力的故事凝縮為幽微曲折的抒情詩,虛幻意象與真實情節(jié)重疊跳躍,描繪末世時空、荒涼情境、宿命悲愁及人我疏離之感,提出其驚世駭俗的“遺棄美學”,反向試探存在的意義和愛的可能: 如果遺棄是一種姿勢/是我蜷身閉目坐于母胎便決定的/姿勢 是一種將己身遺落于途/以證明自己曾經走過或正在走過的姿勢 則不斷遺棄的/其實是*貪婪的 妄圖以回憶躡足/擴張詩的領地 而在本書的后半部分,“愛”仍舊是貫穿其中的主題;然而,跨過二十余年,作者已是“疲憊但或更寬容些,朝暮年余生蹣跚前行,無有奇想”的中年大叔,筆下文字更顯溫情洞徹。年輕時的虛無惶惶一一沉淀,重返遺棄之前,世界那該有的尊嚴和美麗形貌: 但我想我們會好好的/“這是亂世” 我們在那晃蕩的火車上/用外套蓋著頭在里面親愛地接吻 我們?yōu)槲磥淼暮⒆用?而且決定教他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溫柔盛大的眼神看 那些美麗的,朝花夕拾/在古老年代就被崇敬命名的事物 不該被羞辱/不該被剝奪 不該粗暴的買,悲哀的賣 不該是塌癟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