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可莊前輩得十二辰屬象畫,索人分題。余生丙辰,屬值龍,題畫龍長句一首(1)
崢嶸頭角欲馴難,變化飛潛亦等閑(2)。四百皇圖開漢祖,六爻乾德贊尼山(3)。威靈獨出風雷上,鱗爪憑人想象間(4)。卻笑當年周太史,空聞紫氣滿函關(5)。
【注釋】
(1)王可莊:名仁堪,宇可莊,福建閩縣人,尚書慶云之孫。光緒三年(1877)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曾督山西學政,歷典貴州,江南、廣東鄉(xiāng)試。入值上書房,敢直言,極論時政,曾上書請罷頤和園工程。十七年出任江蘇鎮(zhèn)江知府,在任兩年,有政聲。后調(diào)蘇州,旋卒于任上?!肚迨犯濉分斜涣腥搿把魝鳌薄T婎}稱王可莊為前輩,極可能是文氏十六年(1890)任翰院編修時作。十二辰屬(shǔ):即十二相屬,古代以十二種動物配十二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戍犬、亥豬。通稱為十二生肖。屬象(相)畫,即這十二動物的圖像。分題: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有“分題類”,自注:“古人分賦,或各賦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題,得某物也。”這里的分題是各人根據(jù)自己的生肖,分詠所屬的動物。文廷式生于咸豐六年(1856)丙辰,辰屬龍,故分題詠龍。長句:唐人以七言古詩為長句,這里指七律。從詩中“變化飛潛”的“風雷”之氣看,正是詩人風云得意時之作。(2)崢嶸:本義為高峻貌,用作比喻,形容超越尋常。傳說龍有角,頭角崢嶸,形態(tài)非凡。欲馴難:傳說龍性格崛強難馴。南朝宋顏廷之《五君詠·嵇康》:“鸞翮有時鍛,龍性誰能馴?”飛潛:升天和入淵。龍為傳說神異動物,能挾風雷、興云雨、善變化。首聯(lián)勾勒出龍崢嶸形象,不馴性格和變化飛潛的神通?!白兓w潛”又隱喻人的行止出處,將龍人格化了。(3)四百:指漢代存在的時間,兩漢歷時426年,四百系約數(shù)?;蕡D:帝王的版圖。班固《東都賦》:“披皇圖,稽帝文。”漢祖:漢高祖劉邦?!妒酚洝じ咦姹炯o》載劉邦母“劉媼常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雨晦冥,大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懷孕),遂產(chǎn)高祖”。這句是說開創(chuàng)漢代四百多年基業(yè)的是龍種漢高祖。六爻(yáo):《易》把組成卦象的長短橫道叫爻?!啊笔顷栘?,“— —”是陰爻,每卦由陽爻和陰爻按六畫排列組合而成,稱“六爻”。乾(qián)德:乾象征天,帝王自命為天帝之子,標榜自我品德為乾德。又《乾》為《易》第一卦的名稱,該卦爻辭中關于龍的就五條?!兑讉鳌の难浴穼ⅰ肚坟载赞o“元亨利貞”稱為“君子四德”,並引孔子的解釋,“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等爻辭,講的都是“龍德”。所以詩中的“六爻乾德”也包蘊了“龍德”。尼山:孔子。《史記·孔子世家》記孔子父叔梁紇“禱于尼丘而得孔子”,故字仲尼。贊,被動詞,為尼山所贊美。這句詩大意是《乾》卦中的“龍德”曾為孔子所贊美,包蘊在天子的“乾德”中。頷聯(lián)用龍喻非常勳業(yè)和圣人之德,將龍實體化了。(4)威靈:聲威?!稘h書·序傳》:“柔遠能邇,燀(chǎn光烈)耀威靈?!憋L雷:喻巨大威力。龔自珍《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易傳·文言》釋《乾》:“云從龍,風從虎。”龍出現(xiàn)必伴隨風雷,但這句的意思是風雷只是龍的陪襯?!镑[爪”句,龍是傳說的神物,沒有真身。清執(zhí)信《談龍錄》,論詩以龍為喻:“神龍者,屈伸變化,固無定體,仿佛望見者,第指其一鱗一爪……”詩人則認為,鱗爪都只能憑人想象,愈顯神秘莫測。頸聯(lián)寫龍的威靈與神異莫測,實質(zhì)上是喻非常之人的巨大能動力和深藏若虛,隱而不露。(5)周大史:指老子?!妒酚洝だ献恿袀鳌罚骸袄献有绽睿?,字聃(dān),周守藏室之史也。”《莊子·天運》,記孔子問禮于老子后,沉默了三天,在回答弟子問他如何規(guī)勸老子時說:“吾乃今于是乎見龍。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乎云氣,而養(yǎng)乎陰陽,予口張而不能合,予又何規(guī)(勸)老聃哉!”司馬遷將此情節(jié)改寫入《老子列傳》中,說孔子見老子后,“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劣邶?,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空聞:白白聽說?!白蠚鉂M函關”:《老子列傳》記老子將隱,西游過函谷關,守關官員尹喜強請他著書,“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所終”?!读邢蓚鳌窊?jù)此鋪排為“老子西游,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至”。尾聯(lián)“卻笑……空聞”緊緊綰合,帶調(diào)侃意味,實際上是以反言為正,卻隱含了兩層意思:一是從所用典故中潛含了“五千言”的宏偉建樹,這點不須明說;再是隱喻奇?zhèn)ブ?,立身去就,迥異常人,暗中呼應首?lián)“變化飛潛”,收束全詩。
【讀記】
龍作為中國先民圖騰,在中華文化傳統(tǒng)中已經(jīng)符號化、象征化,具有天然威嚴,一般用來喻皇帝,不能僣越。在文禁寬松的北宋神宗朝,蘇軾詠《檜》:“根到九泉無曲處,歲寒惟有蟄龍知?!本贡徽痴_為“有不臣意”,險遭不測。文廷式處于中國傳統(tǒng)王朝末代,不妨用詠物方式來詠龍,但他的生肖屬龍,自負極高的道希必然在詩中留下濃烈的個人色彩。
詩開頭從龍的形貌、性格、神通著筆?!白兓w潛”是龍的神通,也是奇?zhèn)ブ俊暗乳e”的行止出處,仿佛隨意的一筆,已將龍人格化了。接著用“四百皇圖”和“六爻乾德”兩個有關龍的典故,進一步以龍喻非常勳業(yè)和圣人之德;然后寫龍的威靈和不露痕跡,都是喻倜儻非常之士。尾聯(lián)以反言作正,借孔子贊老子“其猶龍耶”暗中呼應首聯(lián),隱喻非凡之人的立身去就。句句寫龍而處處關聯(lián)到人,有自我立身處世的抱負在內(nèi)。與他《和杜三韻三篇》之一寫龍的五古比,這首更強化了龍的個性,實即詩人個性,字里行間隱隱有種騰躍氣勢。
從題材看,這是首詠物題畫詩,實為言志之作,有氣勢、有起伏。一、三兩聯(lián)正面寫龍;二、四兩聯(lián)征引故實,交互循環(huán),使詩意層層推進。尾聯(lián)用調(diào)侃口吻形成跌宕起伏,余味無窮。頷聯(lián)的對仗精工和尾聯(lián)以“卻笑……空聞”關聯(lián)的散寫,使整個結構有波瀾,不板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