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巴勒斯坦,伯利恒市 伯利恒

心靈的故鄉(xiāng)(上) 作者:(英)珍·莫里斯(Jan Morris),(英)安德魯·莫辛(Andrew Motion) 著


16.巴勒斯坦,伯利恒市
伯利恒

伯利恒對不同的人而言有著不同的意義:它意味著耶穌的誕生地,一個有著小旅館和馬槽的小城鎮(zhèn);它也意味著鐵絲網(wǎng)和充滿仇恨的隔離墻以及被控制之下的教堂;它意味著基督教世界里的十字軍(譯注:Crusade,由基督教士兵所組成的軍隊(duì),目的在于從穆斯林手中奪回巴勒斯坦)之王;也是巴勒斯坦的穆斯林聚居地;它還意味著游客的紀(jì)念品和朝拜者的圣物。按照字面意思理解,追溯到古希伯來人時期,“伯利恒”的意思是“面包之家”;追溯到古阿拉伯人那里,它的意思又是“肉類之家”,而與它毗鄰的貧瘠沙漠似乎是對兩種意思的巨大諷刺——伯利恒是個難以看透的城鎮(zhèn)。

然而,這里絕對值得細(xì)細(xì)探究。伯利恒是個只有3萬人口的繁華小鎮(zhèn),更是歷史上最曠日持久的爭端所圍繞的中心。它絕不是一片樂土,而是一塊要地。

對基督教徒來說,毫無疑問,這里是救世主的誕生之地,壯觀的圣誕教堂就是為此而建的。教堂坐落在傳說中圣母瑪麗亞誕下耶穌的洞穴之上,此后它經(jīng)歷了倒塌、重建、占領(lǐng)、收復(fù)等一系列動蕩,甚至在2002年巴勒斯坦激進(jìn)分子前來避難時被以色列軍隊(duì)包圍過。現(xiàn)在,教堂在三大基督教派的共同控制之下,成為了成千上萬游客的主要觀光地。對猶太人來說,這座城鎮(zhèn)也是他們的圣地,每年都有許多人來這里參觀拉結(jié)(譯注:Rachael,《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jì)》中的人物,以美貌、勤勞著稱)之墓——她是雅各布(譯注:Jacob,是猶太人的先祖亞伯拉罕的嫡孫)的妻子,是“永恒慈母”。

這里的人口主要是穆斯林——無論如何,伯利恒首先是他們的家。城中那堵與以色列的隔離墻給他們以及過去的基督教徒帶來了同樣巨大的痛苦,這也是基督教徒漸漸搬離城鎮(zhèn)的重要原因。盡管多次被卷入到政治爭端之中,這座城依舊保持著同受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崇敬的圣潔莊嚴(yán)的氣質(zh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