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冷戰(zhàn)前后的軍情五處

英國情報組織絕密行動 作者:詹非非,詹幼鵬 著


冷戰(zhàn)前后的軍情五處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軍情五處的主要任務是清查英國共產黨的活動和蘇聯(lián)間諜的滲透活動,這些行動讓其內部出現(xiàn)了信任危機。特別是蘇聯(lián)支持德國建立“柏林墻”之后,情報來源被切斷,一度使軍情五處再次陷入危機之中。

另一方面,戰(zhàn)后的軍情五處也極大地受執(zhí)政黨的影響,特別是首相對它的信任程度決定了它是“膨脹”還是“萎縮”。這時的軍情五處不再那么聲名顯赫,它隨著大英帝國的衰敗而有些不盡如人意。許多情況下還得依靠美國的情報機關才能進行有效的間諜活動。但是它高效的運作方式、縝密的組織機構、豐富的作戰(zhàn)經驗仍然是各國間諜不可小視的克星。

二戰(zhàn)以后,西方的情報機構把注意力轉移到冷戰(zhàn)方面,軍情五處也不例外。它當時的主要職責就是“反諜保安”,防止別國、特別是共產黨國家的情報間諜活動。這一點和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類似,但它不享有警察權力,不能進行人身搜查;如需搜查和逮捕,必須會同倫敦警察廳進行。

冷戰(zhàn)結束后,軍情五處的主要任務是打擊國際國內的恐怖活動,包括愛爾蘭共和軍在國內進行的恐怖活動,防止英國核武器、化學武器及生物武器技術的擴散泄漏,調查國內工會以及其他“抗議組織”的政治活動,防范國外針對英國所從事的各種間諜活動。它依靠廣泛的秘密情報人員進行竊聽、監(jiān)視、郵檢等手段實施自己的職責。

一般情況下,軍情五處僅在英國本土活動,遇有特殊情況或緊急情況,它也執(zhí)行海外任務。總之,對軍情五處來說,英國的國家利益是高于一切的。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英國的情報機構不僅要對付由納粹主義崛起引起的問題,而且還要對付愛爾蘭民族主義問題。

冷戰(zhàn)時期,情報部門和政治家之間的關系一直很緊張。其中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事件,就是英國首相威爾遜宣布他自己成了軍情五處的監(jiān)視目標。1947年10月,他發(fā)現(xiàn)有人進入他的家中,一些個人資料被竊,但是卻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破門而入的痕跡。此事發(fā)生后,他宣稱自己成了軍事五處的監(jiān)視目標。他確信軍情五處的右翼成員陰謀反對他,想讓他下臺。據說該陰謀與威爾遜對莫斯科的常規(guī)訪問和他與蘇聯(lián)政黨的聯(lián)系有關。

14個月后,威爾遜令人吃驚地辭去了首相職務。

那時,不僅是威爾遜,很多威爾遜內閣的高級領導人都成了軍情五處和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監(jiān)控目標。除此之外,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軍情五處還通過它不斷擴大的部門,監(jiān)視公眾人物、記者、教師、和平主義者、律師和內閣大臣。許多著名人物都成為它的監(jiān)控目標。

對所謂的顛覆運動的跟蹤持續(xù)了很多年,耗費了軍情五處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了數以百萬計的檔案。而與此同時,真正需要關注的地區(qū)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注意。例如北愛爾蘭,那里雖然需要進行大量的工作,但是在軍情五處和其他情報機構(包括軍情六處)的競爭中,那里卻一直處于低效、管理混亂、錯誤迭出和自相殘殺的狀態(tài)中。當時曾有一次由軍情五處領導的行動,其目的原本是揭露宗派主義殺手,但是由于假情報的干擾,最后竟變成針對工黨政府部長們的行動。

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英國社會普遍開始反對情報機構對人民進行的監(jiān)視活動。然而,軍情五處對普通市民的監(jiān)控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它對通訊系統(tǒng)的監(jiān)聽也變得更加普遍。

自1909年成立以來,軍情五處一共公布了100萬份檔案,涉及100萬個人名。這些檔案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建立起來的。但是,與世界其他地方積累的文件和數據相比較,這個數字還不算很大。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18萬份二戰(zhàn)以前的檔案被銷毀。1988年,還有約50萬份檔案作為調查目標保存在軍情五處。這中間有4萬份屬于最高保密級別,以縮微膠片的形式保存,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有關官員才可以用口令讀取這些資料。另外還有25萬份檔案也作為保密材料保存,但是軍情五處的職員在目前工作中可以使用。

在20世紀60年代,因為以前的記錄已被銷毀,一些間諜案件的調查遇到了困難,所以英國政府采納了對文件不作銷毀處理的決定。即使如此,冷戰(zhàn)結束后,經審查,仍有11萬份檔案被打上記號銷毀,其中包括蘇聯(lián)和“華約”國家情報局試圖從英國顛覆組織中招募間諜的行動。顯然,在那個時期,英國有數以千計的人仍處于監(jiān)視之下,其中包括當時的“核裁軍運動”主席布魯斯·肯特。

不僅如此,甚至連唐寧街10號也成了軍情五處竊聽的目標,并且鬧出了一個英國版的“水門事件”。

軍情五處竊聽唐寧街10號與麥吉尼斯之間通話的驚人內幕被媒體曝光后,不亞于在英國政壇引爆了一枚原子彈。“新芬黨”拿這件事大做文章,指責英國政府雖然表面上聲稱結束對“北愛共和軍”成員的監(jiān)視和秘密行動,但暗地里卻繼續(xù)對“新芬黨”和“北愛共和軍”成員不信任。

實際上,軍情五處的任務正在變得更加艱巨。日益增多的恐怖分子使他們的工作變得更加忙碌。2007年11月5日,軍情五處的負責人喬納森·埃文斯說,英國的恐怖組織正在想方設法招募年輕人、甚至未成年人參與恐怖活動,其中一些孩子年僅十四五歲。英國境內參與恐怖活動的人可能多達4000人。在過去的一年里,英國境內的恐怖分子增加了一倍以上。

埃文斯表示,“基地”組織正在策劃從巴基斯坦、索馬里、伊拉克、阿爾及利亞等國向英國發(fā)動恐怖襲擊。埃文斯還透露,他計劃進一步增加軍情五處的人手,到2011年把軍情五處的工作人員增加到4000人。

軍情五處目前大約有2000余名雇員,其中婦女約占二分之一,牛津和劍橋大學的畢業(yè)生大約為四分之一。軍情五處的女情報人員大多有學位,與男同事一樣獻身于情報工作。她們比男士更謹慎,不容易暴露身份,更擅長于搜集和整理各類信息,素質較高。該局錄用雇員的主要途徑是通過英國的文官體系進行篩選,其次是通過在報紙上刊登匿名“廣告”吸收新人。

據估計,軍情五處每年的經費大約在3億英鎊左右,其中44%用來打擊國內恐怖活動,26%用來打擊國際恐怖活動,反間諜和防擴散活動占25%,反顛覆活動占5%。

1992年,英國內閣將對付最為棘手的愛爾蘭共和軍恐怖活動的任務交給了軍情五處,讓其提供愛爾蘭共和軍進行恐怖活動的情報。

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軍情五處面臨三大目標:集中力量打擊北愛爾蘭的恐怖活動,防范全球范圍的恐怖主義,協(xié)助偵破惡性的有組織犯罪。英國政府也加強了對軍情五處的支持力度,為其增加了大量的經費,并批準其招募新人,擴充實力。軍情五處在英國情報機關中的地位大為提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